攀爬顶子崮

标签:
顶子崮猪山 |
分类: 群崮掠影 |
顶子崮,海拔587米,位于临朐县平安峪村西。在一道东西横亘的山脊上,顶子崮横绝极顶,独树一帜,宛如苍山戴了一顶高高的帽子。


此地崇山峻岭,绿树葱茏,放眼望去像铺了绿毡子,惟顶子崮和北面的猪山岩石磊磊,形貌鲜明。顶子崮的顶子不大,长不过五六十米,窄的地方三两米,比两侧山脊高出很多,用顶子来形容其态势,再恰当不过了。
光绪《临朐县志》记载,“嵩山东北四峰高耸,灵秀独绝者曰三一山,在县治西南五十里。其东峰俗名回头崮,北峰俗名香炉顶,南峰俗名扬州崮,西峰俗名望佛顶,三山西合而东分,可十余里”。明代傅国《昌国艅艎》说,“嵩山东十里为三一山,是与嵩山连麓而别出者也”。站在顶子崮,西望嵩山,感觉近在咫尺。可见顶子崮一带,古时曾有三一山之称,“三”是指东边东西向的山脊,“一”是指西边南北向的山脊,东西向分开的山脊,在西边南北向山脊上相合。据推断,顶子崮即是三一山的北峰香炉顶。傅国是这样描绘顶子崮的:“有穹石大如数百间屋,状博山冠厜上,轻霭油然。”很喜欢“轻霭油然”一句,只可惜这情景不常看得到。
爬过很多崮,并未关注到顶子崮,大概因为它不广为人知。媳妇偶然间给我看一段抖音,是无人机拍的视频,地点显示平安峪刀刃山。无人机的视角就是好,镜头下的刀刃山一脊横陈,峭壁悬崖,险峻异常,不由不让人心生向往。打开高德和乐图查看,方知视频拍摄的是顶子崮。顶子崮东侧有一段崖壁,狭窄高耸,两侧深渊万丈,人行其上不免心惊胆战,称为刀刃。于是有了穿越顶子崮的念头,打算从平安峪村西山脊攀登,经刀刃到顶子崮,再过猪山返回,大约六七公里路程。
猪山在顶子崮北边,光绪《临朐县志》也有记载,“其东北五里之峰,如猪引其鼻,名曰猪鼻山,亦或谓之猪山。山上有石洞,俗名硃砂洞”。古人称硃砂洞,应该是因为洞壁含铁氧化呈红色。今人称猪鼻洞,或是因其洞口外形像猪鼻。
平安峪村,算是比较大的村子了,八百多户,三千多人,是临朐县第二大村,有“小上海”之称。村内横的和竖的街道,各有四五条,开车过平安峪,瞥见悠长的南北巷子,有种想看看巷子里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的冲动。
嵩山水库东干渠经过平安峪,穿土山而出的幸福洞长680米,山那边是福山坡村。这个隧道人工开凿两年多,洞口题刻“一九七三年四月建”,可以想见通水的那一刻,人们欢喜跳跃的场景。那个年代是一个思想纯真的年代,人们战天斗地的干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建设,嵩山水库东干渠被称作临朐的“红旗渠”。
从幸福洞附近,向左直奔顶子崮山脊,起初道路不明显,好在目标山脊看得见,自己踏出路上就行。到山脊,回望平安峪村,正当谷口。山脊一路,都是茂密的柏树林,虽然可以挡住热辣的太阳,但难得找一个开阔的地方,高瞻远瞩。偶有无遮拦处,南面的回头崮和北面的猪山,皆落于眼底。
及至刀刃,左右密林却于悬崖之下,人自凌空御风,有如脱笼之鹄。刀刃长度一百多米,高低参差,断断续续,走起来还算安全。刀刃西端陡立,下去需要小心一些。顶子两端是陡崖,北面很高峻,南侧稍缓可以上下。站在顶子崮之巅,四望空阔,游目骋怀,正如傅国所言“登此则山之全形始见”。
有时候有些东西,若非亲见是无法理解的。在顶子崮四望,才真正体味到傅国所说的“又连伞”是什么意思了。顶子崮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头,或高或低,顶上稍尖,下面敞开,看上去很像伞。各个山头相互连接,就像相连的张开的伞,越往上山头越大,则伞越开张。
到猪山,天已过午,倍感炎热。猪山顶上有一道石脊,跟顶子崮刀刃类似,只是比不上刀刃险峻,也算得一景。猪鼻处有好几个洞,其中猪鼻洞左右贯穿。洞内虽不太宽敞,但干燥阴凉,山风嗖嗖地穿进穿出。在此小驻,脱下防晒衣,吹吹风,惬意无比。顺便打开背包,取出吃的,就地填饱肚子。在猪山,顶子崮全貌一览无余,山脊长长,顶子高高。从不同角度去看一座崮,总会得到不同的画面。官护山景区就在猪山西面山脊外,秋天可以看红叶,冬天可以滑雪。
顺猪山山脊东行,林中小径容易丢失,得照准大方向。起初太靠右,以致无路可走,只好折向高处,重新寻路。靠近山脊尽头,豁然开朗,眼前出现来时沟谷,心底无比欢喜。
到谷底,回头看顶子崮,高高在上。回来阅读光绪《临朐县志》,说三一山南麓:“霜后则高下如锦幂,五色交错。又如千万美人靓妆俨立,应声笑语,处处迷人。”又觉得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