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龙头崮红叶 |
分类: 红叶婆娑 |
虽说过了最盛的时节,但总还是有红叶可以看的。蒙阴桃墟龙头崮,就是这次户外活动的目的地了。
龙头崮,俗称为龙鼻,海拔575.9米,坐落于蒙阴桃墟,南与蒙山云蒙景区相对。从南侧看,其形似长龙,西端高起处宛若龙头,龙头处有崖壁称龙鼻。龙头崮山阳和山阴,都有大片黄栌,间或有黄楝树、棠梨,是秋天赏红叶的好去处。
G342沂水到蒙阴段,车流量大,而且大车很多,跑不起来。刚到黄山镇驻地就堵车了,百度导航提示出了交通事故。幸亏有卫星地图,就近找了一个路口转出去,绕过堵车路段。
龙头崮南侧有小王庄村,小王庄村北水泥路直达龙头崮下,路尽头有停车场。停车场路边有好多村民在摆摊,地道的土特产,而且价格公道。摆摊的村民淳朴热情,给指点道路,解疑答惑,完全不会因为你没买东西就给脸色。停车场附近有很多条路,我们选择从停车场西面的山谷登山,因为那条山谷是最原貌的,山谷里还有庙宇遗迹。
在山谷入口,就能看到周边的红叶,虽然已经调零,但一眼看去仍是灿烂的。山谷里树很浓密,庙宇遗址遮掩其中。遗址分上下两处,下面称三圣堂,有乾隆三十九年《创建三圣堂碑记》,一处墙垣里面摆满了村民供奉的佛像。扫落叶的一位村民说这地方很灵验,堂前那一处不起眼的标志性石帽下,是蒙山上一位主持的葬身之所。上面称佛爷殿,有乾隆二十四年《创修佛爷殿碑记》,殿堂已经无存。庙宇周围多栾树,高高的躯干,黄黄的叶子,有几棵小的居然红了。别处并未见栾树,或许与当初修建庙宇有关吧。
离开山谷,上到半山腰,红叶蓦地横陈在面前。一道天然的崖边栈道,上上下下都是红叶,游人可以沿栈道漫步红叶林,悠游自在地品读。一个卖糖葫芦的村民,把糖葫芦直接扛到这儿了,我们十元钱买了四支。他说老的红叶林就是这条山谷,其他地方除了山腰的几棵大树,多是后来栽植的。依托山势,栽植黄栌,使它们和原来的连接成片,相信龙头崮会变得更加美丽。
如果从西面登崮,必然要经过龙鼻的天然石缝,这地方狭窄陡峭,手脚并用才能上得去。龙鼻下有一大片橡树林,这也是红叶之上,崮顶崖壁之下的又一层色彩。橡树枯黄的叶子,显现出秋的苍凉。崮顶有小型山寨遗存,南邻悬崖,北侧有两道围墙,围墙内数十间房屋沿山脊排开。山寨周边,有连缀成片的槐树林,还有好多枝干嶙峋的棠梨,棠梨的叶子早已落光,只留下果实罗列枝头。
向东走到山寨尽头,龙头崮延伸出的几道山脊,赫然在目。我们被去王墓方向的山谷所吸引,那山谷的两侧,看起来红的不少,也还明艳。于是临时决定,下到山谷里欣赏。这一去一回,加上中间午餐,竟然用了三个小时,导致行程紧张,还未到家天就黑了。决定下到这山谷是对的,这儿的红叶林繁密茂盛,偶尔见到几棵很大的黄栌。穿行在红叶林中,满眼都是灿烂的红,我只顾着看红叶,竟平地失足,差点摔坏了相机。我们在离王墓不远处,沿东侧山脊折回。到这儿的游客并不多,一般他们都是在山前看红叶,能走到这儿的大多是喜欢户外徒步的驴友。
回到山脊,向东望去衰草连天,几棵棠梨寂寞地站立成风景。直接寻路下山,到达停车的山谷,已经是接近黄昏了。没有时间再看看摆的那些摊,草草淘得自己喜欢的农产品,驱车打道回府。有了先前的教训,归途直接走沂南,虽然多走了些路,但一路顺畅。
这次穿越龙头崮,大约七八公里,除了被龙头崮大片的红叶所震撼,还有着一种情绪不得不说。整个龙头崮赏红叶的路上,到处是游客丢弃的垃圾,实在是大煞风景。倘若就这样下去,以后的龙头崮,将是遍地的垃圾。脚踩着垃圾赏红叶,该是多么别扭啊!
三圣堂遗址。
佛爷殿遗址。
走出西侧山谷。
到达停车场山谷上端。
翻上西侧山脊。
越过龙鼻。
崮顶山寨遗存。
去向王墓的山谷。
返回到龙头崮崮顶山脊。
下崮,回到起点。
穿越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