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镇看红叶

标签:
博山镇笔架山青龙山九龙山邀兔崖 |
分类: 红叶婆娑 |
一到十月中旬,红叶烂漫的季节也就到了,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总计划着周末去哪儿饱饱眼福。有穿越的路线自然是好的,一路翻山越岭,红叶或疏或密,到处都能点燃你的眼神。唯有经历了跋涉的艰辛,才能更加珍惜途中的风景,读得懂累并快乐着的本源,这也是穿越的魅力所在。
都说博山镇的红叶不错,网上的介绍纷纷杂杂,弄得眼睛都花了。好多穿越路线都已经走过,看中的笔架山、青龙山、九龙山、邀兔崖,又各自独立,无法构成一条穿越路线。但被众驴友美轮美奂的图片所诱惑,于是决定就去博山镇,打算四个地方一箩筐端了。
谁曾想来得早了些,红叶还不是盛的时候,看不到网上那些云霞般红灿的景致。加上今年天旱得厉害,许多黄栌和黄楝未红先衰,一些枝繁叶茂的仍不改绿颜,就少了许多烂漫。除了青龙山人多一些,其他几处基本没有遇到前来赏红叶的人。一边遗憾来得早了,看不到最美的红叶;一边也在红黄绿的相杂的叶子里,寻找着自以为美的图片,算是给此行稍稍的弥补。
十三日早上,5:40出发,7:30左右到达博山镇。因为方位判断错了,车停在山东圣世达化工有限公司,登上了笔架山北面的一座小山。山上没有红叶,倒是意外欣赏到了云雾弥漫的美景,捡来了一场视觉美味。等雾渐渐消退了,可以清楚地判断笔架山和隔淄河、南博山村相对的青龙山,再原路下山。
爬完笔架山,去青龙山;爬完青龙山,去九龙山;爬完九龙山,去邀兔崖。从邀兔崖下来已近4点,圆满完成计划,驱车回程,5点多到家。
粗略数来,我们爬了五座小山,最高海拔501米,行程10公里,不轻不沉刚刚好。虽然没在红叶最盛的时候,但人流少没干扰,可以先睹为快。估计到下一周,该是红叶烂漫的时候了,看看再去哪里。这一场视觉的盛宴,该好好享受享受,错过了就要等一年的。
笔架山北的一座小山头,海拔453.9米,问南博山村的一位妇女,说不知叫什么名儿。山南侧与笔架山相连,山北侧与汉王寨相望,乐图和百度都把它标作笔架山了。或许它也是笔架山三个山头中的一个,中间那个有红叶的,还有南边的山头,合起来才叫笔架山。这座小山头没什么可看的,但正好山下全是雾,就觉得好似仙境一般了。




















青龙山,又名砚台山,位于南博山村西,山形似锥,海拔443米。辛大铁路沿山脚而行,淄河绕其山根,山上有庙。山顶平坦处有一雕凿水池,宛如砚台。靠近水池旁边,有一10余米青石脊背隆起,蜿蜒起伏卧于地面,形似长龙。青龙山上的黄栌和黄楝,大多比较高大,人在树下穿行,满天明丽的色彩。





















九龙山位于北博山村北,纵横连绵九道岭,状若游龙,主峰海拔566米,山前有庙。沿山脊有连绵五六公里的石墙,据考证为日伪时期修筑的遮挡线,是当时阻挡地方武装与矿区联系的,并非齐长城。山东侧朝向北博山村一面,每到秋天,红叶红似火,与山脊、石墙相映衬,景色颇具韵味。可从北侧上山,南侧下山,走完东侧山脊,这正是红叶最密集的地方。如果赶在时候过来,真的是一条飞舞的红色的长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