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寺峪村的寺

(2019-02-19 10:45:44)
标签:

寺峪

沂山

三山朵子

古寺

分类: 闲来杂游
寺峪村是沙沟镇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坐落在沂山南麓的山沟里,与国营沂山林场相邻。全村四百来口人,除几户董姓之外,都是任姓。从S329西于沟村桥头向北,有条水泥路通向林场和寺峪村,护林防火检查站就在山梁豁口处。
过护林防火检查站,眼前是一条幽深的沟谷,沟谷两侧山高林密,沿沟谷蜿蜒前行,尽头就是寺峪村了。夏秋水盛时节,沟谷内溪水淙淙,飞花溅玉。倘濯足清流,脚下或是松散的沙粒,或是光滑的花岗岩,头顶是绿阴如盖的马尾松、刺槐,耳畔是清风鸣蝉,伴以鸟儿一掠而过的脆啼,当真令人心旷神怡。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寺峪村西,有三个凸起的山尖,称为三山朵子,其南侧为刺槐林,北侧为马尾松林,树林阴翳,危岩兀立。林中少灌木,绿草如茵,置身其中丝毫不觉得促狭。偶有村民散放的牛羊,悠闲地立在那儿,一任时光飘忽。如果不是有蚊虫,大可以躺上一躺,暂且让世界浮在树梢上去喧嚷,我心自沉。
三山朵子最高的朵子,海拔707米,上面有围子遗址。围子背依山峰,呈圆周形,长约一百五六十米,面积不大。残存的墙体高低起伏,垒砌比较粗糙,有些地方留有瞭望孔。向村民打听围子的事情,说老一辈子就有,但没有人跟我讲述围子的传奇。围子一定是有传奇的,可惜没有碰到知道它的人,这老一辈子估计应该是清咸丰、同治年间,或者民国时期,当时各村大都建有躲避兵匪之祸的围子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寺峪村北是沂山南麓高峰泰礴顶,泰礴顶海拔916米,此处向东延伸出一溜山脊,山脊上苍松叠翠。春秋战国时期,这儿曾是齐鲁边界,齐长城从西而来向东而去,串连起两个著名关口——铜陵关和穆陵关。登上制高点,近可看天高云淡,沂山秀丽,遥可想当年历史沧桑。玉皇顶上的楼阁似乎触手可及,然前临深渊不能飞跃,须沿山脊西行穿越泰礴顶、团崖,才可以到达。
相传清乾隆年间,任姓始建寺峪村,村内有民国二十年立的任氏谱碑。“吾任氏世居安丘西南乡尚庄……十一世祖兄弟三人长乐然、次泰然、三美然同迁上麻庄……乐然祖于清乾隆年间复迁寺峪庄。寺峪村村子不大,就散落在河沟的两旁,老房子多是石头屋框子,墼墙,红瓦。最引人注目的,当是矗立在村后的任氏谱碑了。青砖砌的门楼样式,显得古朴端庄,这是任氏一族对祖先最诚挚的追念,也是对邻里团结福泽后世的祈盼。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寺峪村的山水自然是美如画的,在流连赞叹之余,我希望能探寻到更多的信息。顾名思义,寺峪就是有古寺的山沟,寺是什么寺?建于何时?又有哪些故事呢?可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早已寻不到古寺的踪影,我们只能从村民的传闻中,得到些许片段了。有人说当年整地时,曾整出一些青砖、青瓦片、铜钱,这可算是古寺遗址的确凿证据;有人说某某人曾捡到过一块带花纹的石板,应该是古物件,后来不知弄到哪里去了;有人说早些年某村民用架筐挎着滑石雕刻的小石人,小石人是从山上的某个旮旯发现的,听周围的人说不吉利,就又送回原处了;有人说后来青州一个姓黄的文物贩子,雇人在山上找了很长一段时间,希望能找到古寺遗存的文物,可是最后两个知情人都去世了,结果不了了之。与和蔼可亲的村民攀谈,总能听到当地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逸闻趣事,而这些逸闻趣事也大抵与真实互相关联。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对于古寺遗址,村民都能明确指认,虽然那里不再有古寺的只椽片瓦。古寺遗址就在村后,现在是任姓林地,前临河沟。从遗址所处的地势来看,不算很宽敞,估计当时的古寺规模不会很大。古寺遗址再向北有一道叫小崮子的山梁,据考证为商代文化遗址。小崮子的主人讲述,这儿原先常见瓦片和烧过的红土灰烬,盗挖文物的人夜里还偷着放过炮,不知挖走什么没有。他自己用挖掘机挖地的时候,挖出过一只女人用的钗,钗是骨头磨制的,侄子拿去后不小心折断了。离寺峪村不远的桲椤峪村有石窟造像,石窟宽1.4米,高1.6米,深1.6米,内刻五尊佛像。开凿这样一个石窟也非易事,一定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和一个佛教盛行的环境才行。这个环境只有在沂山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因为唐武宗会昌法难后,沂山佛教便一蹶不振。1984年,沂山东麓上寺院村发现明道寺佛教造像,里面一些小滑石人与村民所说的相契合。据《沂山明道寺新创舍利塔壁记》记载,北宋景德元年两名来自河北的僧人,将前朝损毁的诸多佛像悉数掩埋于舍利塔下的砖室里。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在唐武宗会昌法难(845年)之前,寺峪村的古寺同沂山其他古寺(明道寺)一样晨钟暮鼓。法难来临,明道寺首当其冲,寺院被拆,佛像被毁。地处偏僻而又规模较小的寺峪古寺,僧众匆匆藏匿好佛像后各奔前程,古寺就此遗弃。后来沂山佛教虽有复兴,但终究是强弩之末,寺峪村的古寺也就无人问津,在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中逐渐颓圮。至明朝初年(1368年)麻姓建立麻庄村时,古寺遗迹犹存,村民向西翻过山梁就可以看到,所以称之为寺峪。后乾隆年间(1736年),任姓兄弟三人迁到麻庄,老大又迁到麻庄西边叫寺峪的山沟。或许此时古寺也还可见,但又是几百年到现在,就只留了老少相传的地址和传说了。
如此一来,我似乎找到寺峪村的寺了,虽然无典籍可考,也没有见到实物的证据,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好。当我了解了这些,再次回望沂山屏障,竟多了些许缥缈的神秘。我仿佛看见那山梁上,一个僧人正极目眺望,而僧人的身后正是有传说的美丽的寺峪村。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寻找寺峪村的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