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窝窝里小崮头

(2018-05-26 11:32:02)
标签:

小崮头

传说

美丽

分类: 闲来杂游
“沂水有村曰小崮头,位于沂水、临朐、沂源交界处,狗吠三县闻。
                                                           ——李存葆《沂蒙九章》

小崮头村,属于沙沟镇,地处沂水、临朐、沂源三县交界,海拔500多米。说它是山窝窝一点都不为过,海拔622米的连理坪在其北,海拔640米的西大坪在其西,海拔597米的对崮山在其东,三山山势相连,将小崮头整围了一个圈,唯东北侧形成缺口,小崮头村才得以通达于外。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对崮山西面,相连的山脊上有一小崮,崮体为玄武岩,海拔534米。小崮确实小,小到眼看着一抱就能楼过来,小崮头村以此而得名。相传李姓祖先于明嘉靖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底辗转来此落居,村头李姓茔地有两块墓碑均为“明万历三年立”。或许李姓祖先正是看中了此地的偏远闭塞,觉得大可以自在地过清闲日子,即使算不上世外桃源,也总可以少却许多外来的烦扰。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小崮头是一个有传说的村庄,即使是从来没有到过,甚至连小崮头在哪儿都不知道的人,也能将一些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李存葆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沂蒙九章》中,说小崮头“人迹罕至,知名度却因封闭、贫穷高得出奇”,还记述了放电影、买镜子、问鬼子走了没有等不乏渲染的传闻。这些传闻,我小的时候大都听说过,伙伴们最常提及的是另一件,主事二大爷将手电筒放到麦子瓮里捂灭的事儿。此次小崮头之行,我是很想一一求证真伪的,但不知怎的,竟没有说出来,或者是怕惹人嫌吧?其实,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特别匮乏的年月,大家加诸于小崮头的,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小崮头只是一个叠加大家想象的由头。这些匪夷所思、有着太多夸张成分的传闻,在今天看来,不仅无损于小崮头,反而会让人心生向往,想要拜访一下这个曾经“不在天朝”的村庄了。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连理坪、西大坪、对崮山山体下部为花岗岩,上部覆盖玄武岩,覆盖层从十几米到上百米不等。小崮头村所处的山凹为花岗岩,从村前小河沟直到沟口水库,都是浑厚的花岗岩基体与风化脱落的花岗岩巨石。喜欢在这些坚硬的花岗岩上腾挪跳跃,与旁边苍翠的树木、潺潺的流水相伴,若不是有些垃圾碍眼,真可以在这儿听清风鸣鸟声,枕水而眠。偶尔遇到有漂亮花纹的花岗岩,便停下来慢慢欣赏,大自然是不乏精美的艺术品的。半山腰里有突兀耸立的花岗岩巨石,傲慢地宣誓着它的存在。小心翼翼地攀附其上,它沉默不语,我们无法听它诉说千万年前炽热的岩浆在地下凝结的情形,也无法听它诉说小崮头村那些陈年往事。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车行沟底蜿蜒的村村通水泥路上,两侧高高矗立的火山熔岩台地,宛若天门,守护着小崮头。水库东侧是对崮山,西北侧是连理坪,连理坪裸露的崖壁就是一部火山喷发的教科书。不同时期喷发的熔岩流逐层平铺,稀薄的熔岩流通常会有许多气泡,厚熔岩流的热能保持很长时间,凝固前大部分气体逸出,所以结构致密。靠近崖壁底部,有几个规则、深邃的通道,直通向山体内部,这是火山熔岩空腔。山下遇到的热情老人说我不敢进去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此刻面对直径半米左右的深洞,想一想如果被卡住退不回来,顿时陷入无边的绝望中。崖壁顶部,有一层红色的岩层特别醒目,兴许是含铁特别丰富,经过漫长时间的氧化作用所致,又兴许是火山喷发时,岩浆与下层玄武岩接触带形成的烘烤层,只能猜猜了。到得山顶,遍地都是大大小小风化的玄武岩球状孤石,憨憨的在那儿,挺有味道。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总是认为,多走些路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上一次来的时候,只是爬了小崮,在村头转了转。这次打算沿连理坪、西大坪、对崮山转一圈,再去村里那些最朴素自然的房屋和街道,估计得十多公里的路程。当我们站立在山顶,小崮头村一览无余,红的瓦掩映在绿的树之间,沉静而美好,恍如仙境。举目四望,山顶平坦,开阔,绵延,周围群山叠翠,东北方沂山山脊赫然。苍茫的天底下,中广核的风电机组呼啦呼啦转动着,巨大的叶片将影子投射在地上。整个山顶多的是横七竖八的田地,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在田地里劳作,有补玉米的,有种豆子的,有扒拉被雨埋住的谷种的。一位老哥说周围八里多,都是小崮头的地,虽说是薄地,但老百姓有地种就有依靠。山腰上有成片的梯田,庄稼尚未盛,灰黄的是土,青绿的是地堰,层次分明,星罗棋布,绝对是入画的一景。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横在小崮头村东面的对崮山,1942年11月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被日本鬼子包围的山东战工会、军区机关、直属部队、抗大一分校,及国民党五十一军一部等其他抗日力量,在此地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如今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只能在阅读史料中,遥想当年艰苦卓绝的坚守与突围。对崮山西南有坍塌的围墙,围墙就地取材于玄武岩。这道古代周边老百姓躲避土匪的围墙,也曾是英雄们据以杀敌的掩体。小崮头村的老人们对于这段往事都能说上个一二,据说负伤的山东战工会主任黎玉,就是在小崮头村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脱离重围的。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从小崮北侧的林荫小路,很快就可以绕到山下村内。除了临沟的一条水泥路,小崮头村几乎就没有一条四平八稳的胡同,房屋依地势东一座,西一座,高一座,低一座,各自独立,又互相牵连。老房子与新房子并没有截然分开,而是交织在一起,如同村里的耄耋老人与青年,昭示着衰退与更迭的历史必然。新房子没什么看头,就是水泥的墙面,红的瓦,更加高大,宽敞,气派。老房子则千姿百态,更耐人寻味一些,苍老的墙体本身就是好风景,黑色的玄武岩、浅色的花岗岩、土黄色的泥坯混杂在一起,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偶有玄武岩石板或者花岗岩石铺设的台阶,光滑的表面足以窥见往昔的岁月,小崮头村一代又一代人踩踏着它们,直走到富足安乐的今天。村前沟上有一座建于1967年的小拱桥,桥的名字“小崮头村革命大桥”,很有时代特色。几位闲坐的老人说,沿水泥路往西就到村小,村里一口老泉也在那附近,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过去,颇有些遗憾。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山窝窝里小崮头

在城里呆腻了的人们,不妨抽出一点时间,来小崮头这个山窝窝逛一逛。这儿特殊的地形地貌、林立的风电机组、旷远的天空、潺潺的流水、悠闲的村庄、淳朴的乡邻,必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二上货郎崮
后一篇:美丽的遇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