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平邑鬼门洞

标签:
平邑鬼门洞连翘 |
分类: 连翘花黄 |
鬼门洞,位于平邑县流峪镇谭家庄村南山北侧,从谭家庄村向南望,远远就可以望见。山不甚有名,海拔700米左右,当地人谓之南山,是一座崮状山,东侧山势平缓,西侧峭壁直立,高处有近百米。洞却远近闻名,高高的洞口树立在峭壁之上,不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望去,都像一个门口,加上洞内黑暗阴森,故称鬼门洞。
鬼门洞洞口高十几米,洞内最宽处七八米,洞深四五十米。洞口处较开阔,仰望洞顶,颇有气势。往里去,地面有淤泥,湿滑难行。走不远即到洞的尽头,往前走不再有路,也许是被淤泥塞住了。尽头有一向上的圆洞,用手电向上照,里面空间很狭小,能照到头。左右找寻,没有再能深入的洞口。从尽头稍后退,手电向上照,洞顶颇高,估计向上十几米的样子。鬼门洞洞内向上的部分离山顶很近了,即使能攀附上去,也不会有多幽深。左右皆没有可以进入的洞口,唯一可能的就是脚下淤泥掩盖的部分,可见并非如传言中的深不可测。
4月5日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下水寨村北的路边,在路边吃完饭已经3点多了。我们沿山路直奔鬼门洞所在的南山与南面山崮相接的凹处,打算向南一望蜿蜒崮姿,再沿南山西侧转到鬼门洞。沿山沟接近山凹处时,感觉就是直上直下,基本没了路,本就体力消耗殆尽,此时攀登更为缓慢。好不容易登上凹处,向南看山势蜿蜒,向东看少山崮仙姑庙远在天边,天阴沉沉的,飘起了小雨。看来再往南走,是很不现实的,还是赶紧折回去鬼门洞。遇到刨紫丁香的一对父子,跟他们闲聊几句,说是鬼门洞山顶放羊的走了,如果不走,在西侧崖壁下行走是有危险的,羊会从崮顶踩落碎石。
从崖壁西侧绕行到鬼门洞,还是要走一段路的。羊肠小道曲曲折折,崖壁上连翘花还未开败,一丛丛黄色点缀在崖壁上,与松柏的绿交相辉映,平添了许多秀色。姐、老婆大人还有粟玉走在前面,老久在后面照顾走得慢的老张。“看见鬼门洞了!”还没转过山脚,就听见老婆大人欣喜的欢呼。鬼门洞就在山崮北侧的凹处靠东,站在西山脚看,还真像镶嵌在石壁中间的一座门。鬼门洞石壁上方和下方有许多迎春花,在迎春花的衬托下,不仅不瘆人,反而多了几分妩媚。
大家手脚并用,攀进洞口。鬼门洞洞口处光线比较明亮,高高的洞顶和开阔的洞厅,让大家赞叹不已。老久打开手电,我们一同进入洞口更深处,微弱的手电光让我们无法看清楚洞内景象。路上有几个不知什么人刨的小坑,小坑里有像石灰一样白色的东西,我想:不会是寻宝的吧?我的手电筒忘记带上来了,洞内地面上大概是干结的淤泥,坑坑洼洼,表面湿滑,如果摸黑走一定会跌跤。走到最后洞口有些往上了,再往前便没了去路,尽头有一向上的圆洞,洞口能容得下一个人的身子,拿手电向上照,发现这个向上的洞口很狭小,而且向上不远就到头了。我们应该是看到鬼门洞的所能看到的全部了,真不知探过鬼门洞的人是怎么想的,说是不知其底,这不到头了吗?
鬼门洞并不是一个深邃的溶洞,幸亏它不是,才没有开发的必要,才会保持最原始的状态。与我们的画廊和大峡谷相比,鬼门洞的洞厅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自然,在于野,在于能为驴友们增添行程的意趣。至此鬼门洞探秘就算结束,雨下得大了点儿,离开洞口的小路都是黄泥,淋过雨湿滑的很,所以大家格外小心。
在山脚碰到还在地里翻地的村民,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哪里的。还说有很多人来这儿,东营的、广饶的都有。刚刚还有一辆绿色大巴停在路上,拉了二十几个人来爬山。看来像我们一样闲游的,大有人在啊!下得山来,我们赶紧往回赶,还有好几百里地。日兰高速转长深高速,天快黑了,又下着小雨,估计路上会跑得慢些。大家有些累了,我这导游总想领大家多看些景致,有时会忽略了大家的体力与兴致。其实大家出来无非是为了高兴,多看一点少看一点没什么关系,但我还是想看多一点,毕竟出来一趟不容易。呵呵,权当是我逼着拉拉体力了!总比坐着吃喝好。
鬼门洞附近群崮连绵
沿山路直奔山凹处,希望攀上山凹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接近山凹处很陡峭,几乎无路可走
攀上山凹,谭家庄南山之南的山崮
南山西侧的峭壁与小路,感觉壁立千仞啊
鬼门洞洞口风光
进洞探秘,很黑的,洞口往里不用闪光灯什么也看不见
出洞下山
山下回望,意犹未尽
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