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桲椤峪石窟造像

(2008-01-12 08:23:54)
标签:

桲椤峪

石窟

佛教

文物

分类: 闲来杂游
 

  在沂水县北部、沂山南麓,有一个小村子桲椤峪,桲椤峪村下河东边的坡顶有一座石窟造像。石窟雕凿在一块独立的大石头上,大石头属花岗类岩石,表面比较粗糙,上宽下窄有点像帽子的形状。石窟的底座是两块大石头,背后还垫了一块小一点的石头,极像是人工堆砌而成。可是是谁用什么样的方式,堆砌了这样大的石头?在过去应该很难做到,再说也没有那个必要,这四块大石头的堆砌当是大自然的杰作。而石窟的雕凿者就地取材,看中了这块天然的大石头的形状和位置。从桲椤峪村往北西靠沂山,东靠大岘山,往南是河谷,中间都是低缓的小丘陵,假如稍微站得高一点,就能一眼看见石窟。

桲椤峪石窟造像

桲椤峪石窟造像

  石窟入口呈门口形状,上部是镂空的门楣样式,当时凿石屋时留下的条形凿痕,至今仍然非常清晰。石窟顶部是穹隆形,整个石窟宽1.4米左右,高1.6米左右,深1.6米左右,大致呈方形,显得比较宽敞。石窟内刻有5尊佛像,高0.8米左右,都在周围突出约0.25米左右的台阶上。正面有三个佛像,中间是被供奉的主佛,主佛跌迦而坐在一座为束腰圆莲台基座上,从形象看应当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两旁是胁侍主佛的菩萨,都是站像,左右两面的石壁上各雕一菩萨,也是站像。造像整体看起来比较清瘦,削肩平胸,但因破坏和风化的缘故,只能约略看出佛像的形状,无法知晓本来面目。伸手摸一摸隐蔽处未被破坏和风化的地方,觉得很光滑,可见当初佛像的雕刻还是很精细的。

桲椤峪石窟造像

桲椤峪石窟造像

  关于石窟在当地有一个传说。传说二郎神用苘杆和头发丝挑着72个石洼窝子(当地人对石窟的称呼),在沂山最高峰玉皇顶上摇晃。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媳妇看见了,惊奇地说:“苘杆和头发丝怎么能担得动那么重的石头?不断了才怪呢?”媳妇的话刚落,二郎神挑石洼窝子的苘杆和头发丝就断了,72个石洼窝子坠落到了沂山周围。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在沂山的周围确实散落着类似的石窟造像,它们都是在独立的巨石上凿成的,可见传说也并非全无凭据的。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曾见过另外三个:一个与桲椤峪石窟造像隔河相望,在西南方向的于沟东山山根,后来淤到河里去了;一个在齐长城北,也距沂山不远的临朐县草山亭村南山上;一个在临朐县大关村北的卧虎山上。这四个石窟造像都在沂山东侧,与沂山相望。这些石窟造像到底什么人在什么时候雕凿的呢?因为石窟造像找不到题记,不好明确它们的具体年代。

 县志记载, 桲椤峪周围的村子建村都比较晚,最早的于沟建于元朝初年,另外的多数建于明代,桲椤峪建于明末清初。若石窟是附近善男信女所凿,最早应该是元代,但朝代更迭岁月变迁,也许这些村子还有前世。沂山跟前的寺峪村,就有商代遗迹,说明更早的时候这周围就有居民了。《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一百七十八卷记“舜即位,於时分州十二,各封一山,以为一州之镇,沂山即为青州之镇”,沂山远古即为名山,为五镇之首,历代帝王多有祭祀。如此名山自然成为佛门弟子建庙传法之所,《东镇述遗记札》记载,前汉孺子婴居摄三年(公元8年),川人释子王静(净)居极巅玉皇顶泰山词,设坛传教,四方士商村老云集拜佛习经,多至数百人。东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於沂山中心、圣水泉畔营造“法云寺”。东晋太和六年(371年),法云寺住持竺法汰又于沂山东麓创建“明道寺”。北魏孝文帝延兴初,沂山再增建白玉庵、柳泉寺、朝阳寺等5座兰若招提。隋朝时在沂山西麓天齐湾畔增建青龙寺。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沂山佛教发展至鼎盛。《东镇述遗记札》云:“(唐)文宗开成间,东泰景致,可谓古来极盛。百里雄山秀水、万顷丛林花木间,经营繁华棋布,古刹尼庵凡十有九,庙观凡五,台凡四,塔凡二,亭凡六,桥凡六、洞府凡六,佛石屋九十有九,它如崖壁佛龛,诸小营造,繁不胜计。其位巧涓,境幽相适,天工人作浑一,景美色丽。缁黄论道山亭,墨客优游桥溪……”现在的东镇庙和法云寺,即在其旧址上修建而成。估计石窟的开凿与沂山有些关系,或许是隋唐时期的。我们无法回到当年雕凿石窟的时代,只能站在石窟面前,遥想那雕凿石窟的匠师们和山上庙宇里悠悠的钟声。

桲椤峪石窟造像

桲椤峪石窟造像

  桲椤峪石窟造像的被毁据说和桲椤峪的村民有关。早年的时候,桲椤峪有一户人家,磨了糊子摊煎饼。可第二天发现糊子少了许多,到石窟一看,见石窟里佛像的嘴上都粘满了糊子。这可能是好事者开的玩笑,可迷信的村民竟真的认为是佛像偷吃了糊子。于是这人大怒,回家拿了铁錾,把佛像凿毁了。武宗李炎於会昌五年(845年),敕令拆毁天下佛寺,僧尼还俗,史谓“会昌法难”。沂山是载籍佛教重地,摧毁的重点,自难幸免。但散落在沂山周围的这些石窟造像,因为地处偏远,也许幸免于难,可是最终还是被毁了。不管是谁毁了,结果是我们现在不能目睹石窟造像的美了,真是遗憾。幸好现在桲椤峪石窟造像,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算受到保护了。但愿许多年以后,到我们的子孙的时候,也还能在这个小山丘上,看到现在的石窟造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一场雪
后一篇:雪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