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才是耍流氓
(2012-04-16 04:01: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夏雨雪 |
这篇文章在校内挂了一段时间了。貌似年轻人还是可以理解我在说什么的。但是我对年龄大一点的人能理解此文不抱有信心,试试吧。如果你觉得我是太理想主义,或者觉得“人一定要结婚”还需要质疑太不可理喻,那么,请相信我,你真的没想透彻。就算不认同观点,请至少读明白字面意思。
据说有一项社会学研究表明,一直被人饱受鄙视的中世纪的包办婚姻其实远没有那么不堪,那时的家庭生活比现代经自由恋爱结合的家庭要和谐的多。这项研究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原来几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不断推动的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竟只是看上去比较美好。于是,很多人迷茫了,不挣扎了,于是,相亲、父母之命又开始兴起了,挣扎了一圈,回到了原点,多么讽刺。
很多人不能理解,经过自由选择,自由恋爱,来去自由而结合的家庭,为何在婚后还是会矛盾重重乃至过不下去?理论上,无人强迫自由选择的结果,总该是最适合自己的吧。我也认真的想了这个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自由恋爱。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自由恋爱,首先请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是否一定要结婚?你是否一定要在多少多少岁之前结婚?如果这两个问题中哪怕有一个答案为“是”,好了,你不用挣扎了,你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恋爱,如果婚后你遭遇了不幸,请不要埋怨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在一件事情上,你有完全自主的权力说是,也有完全自主的权力说否。本来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是可以无差别的选择结婚和不结婚的。如果你一定要选择结婚,那么你就少了一个自由度,使得本来两条都可以走的路,被你堵死了其中一条。而如果你给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多少岁多少岁之前结婚,那你就完全丧失自由度了,因为你的生命大体上已毫无悬念,多少岁之前你一定会结婚,所不同的只不过是你是嫁给白马王子还是黑猫警长。
几乎所有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表达出“你是我今生至爱”,“愿和你白头偕老”之类的誓言,在我看来多少都有些假,如果你是一个一定要结婚的人。假如你和A结婚了,但如果你没有遇到A,你也会和B结婚,如果你也没有遇到B,那你就会和C结婚,哪怕这个字母排到了Z,你也还是要结婚的,因为你已决定,一定要结婚。那么从A到Z都是你潜在的可以结婚的人,有一天你和其中一个人结婚了,对她说出,你是我今生至爱,不觉得假么?因为你还可以对另外25个字母说出同样的话来。这么多“至爱”,究竟你更爱哪一个?
如果你限定了比如30岁前一定要结婚,那么,如果你是个诚实的人,你就要慎重用“爱”这个字了。因为你一定要在30岁前结婚,你如何能保证30岁前你就可以遇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如果没有遇到,那么和你结婚的这个人不过是你在30岁的人生中,遇到的愿意和你结婚的人里相对最不错,最合适,你最能接受的人。这个时候,你选择的并不是“我喜欢”,而是“还不错”。
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一定要结婚的人,那么你不要得意,因为你很可能并不是他的唯一,没有你,他还会在身边找到另外一个人替补进来,他对你说的话,对你做的事,也可以毫无差别的对另一个人做出来。我相信很多人是可以在行为上做一个温婉贤淑合格的妻子或者丈夫的,这时候他是在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说的更难听一点,这时候的男女不过是在心照不宣的角色扮演,一个演丈夫,一个演妻子。只要剧本写好了,演员换了,剧情还是可以完全一样的,所谓人生如戏。他对你好对你体贴,并不是因为你是你,而只是因为你是他的丈夫或妻子。换言之,任何人扮演这个角色,他都会这样对待。你,只不过是他身边相对最不错的一个,或者是他身边愿意接受他的人中相对最不错的一个。
那么,什么才是自由的婚姻?我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遇到合适的人就结婚,遇不到就绝不将就,30岁遇到了,那就30岁结婚,50岁遇到了,那就50岁结婚,一辈子遇不到,那就一辈子不结婚。我对你好,只是因为你是你,换了一个人,很多事情我就不会对他做。我可以一个人生活一辈子,但是我却愿意和你一起生活一辈子。所以,你是我的至爱,我愿意和你结婚。
我看到很多大龄剩女的征婚,她本人和家人心急火燎,只要是个单身的雄性就可以,恨不得直接扑倒在床上。我一直不能理解这种心理。你和他结婚,就是要和他一起生活很久甚至一辈子的,你这般不挑,一定要结婚,如果,婚后不幸福,你这不是相当于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么?我也不能理解相亲,两个都一定要结婚的人各怀鬼胎干柴烈火的遇到了一起,在“一定要结婚”这个终极目标下,两个人惺惺作态,扭扭捏捏,都会一定程度上掩饰自己,讨好对方,因为就是要结婚。最终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并不是两个人内心的心意相通,而是同样的功利的信念。婚后,如果两个人可以一直这样掩饰自己,互相讨好,那自然还可以恩爱一辈子,但通常情况下,这是很难做到的,这需要演员极高的个人修养。人的本性总是会慢慢暴露的,冲突也迟早会来的。这就是那种“伪自由恋爱”模式下,家庭不幸的根源。当你家庭不幸,开始怀疑自由恋爱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当年你们处对象的时候,你说过多少违心的话,掩饰过多少情绪的表达,你们是否还未充分了解对方就匆匆的结婚,就因为一定要结婚。如果是这样,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有人说我总是看低别人的感情。我还真是这样。在我看来,一切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才是耍流氓。张爱玲有句名言“结婚等于长期嫖娼。”你看,可不就是耍流氓么。
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因为你需要一个人长期的陪伴,因为你需要所谓家庭的温暖。还有女生说,因为女生需要一个依靠,一种保障。是的,这时候结婚是一种互相帮助,是一种法律保障,是一种经济行为,唯独不是纯粹的感情。你所要找的也不是一个爱的人,而是一份未来的保障。当然,我不否认一切的婚姻也都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是对于抱有一定要结婚信念的人来说,婚姻就不像他们在结婚典礼上表白的那样,是纯粹爱情的结果。整个婚姻的实质上都是在为离婚做的准备,是为了防备离婚而做出的保障。两个人如果愿意一辈子在一起,那就一辈子在一起好了,并不需要一张结婚证来证明和保障,何况,结婚证从来不能保障婚姻的延续和美满,相反它只有在离婚时有用。如果你在结婚的时候就想到或者担心未来会人老珠黄会被抛弃,那你又何必嫁给他?但是你还是嫁了,因为人类制定的婚姻的法律保障其实就是保障的两个人在离婚后,任何一方都不至于太惨,一无所有。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结婚,你的婚姻就相当于你在炒股时买了一张看跌期权,万一股票跌了,还能挽回些损失。那么,有一天你真的因为人老珠黄被抛弃了,你也就愿赌服输吧。因为你一开始就防备了这种结果,你也事先购买了一份保障,你最开始结婚的动机就并非纯粹的爱情。
我曾听过一段感人的对话:
“如果我一直不和你结婚,你就愿意这样跟我过一辈子么?”
“可以啊。”
“那有一天你老了,我不要你了,你可能什么保障都得不到哦?那不是白跟我过了那么多年?”
“要是你都没有了,给我钱又有什么用?”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觉悟,很多人会更加功利的觉得,没有你了,能给我点钱,也还不错,不至于一无所有。可就是会有人觉得,失去你了,我就是一无所有了。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曾听过一场讲座,讲到婚姻从最开始就不是人类的一种情感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为——两个家族通过联姻各取所需,互相帮助。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两个人一起生活相比于一个人独居也是一个更优化的选择——分工协作边际效用更高,而生活成本的边际效用更小。说直白点,就是一个人也需要一张床,两个人也只需要一张床,一个人就需要一口锅,两个人也只需要一口锅。只不过后来文学的发展,让人们误以为自己的婚姻就像那诗里写的那样是因为浪漫的感情,其实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婚姻还是遵循着人类最原始的动机,当你下定决心一定要结婚得时候。
如果不愿让它作为一种功利的保障和责任,那么自由的婚姻究竟应该是什么?我感觉,结婚应该是一种最高形式的表白。通过这种契约和形式,向爱人以及向全世界表达“我有多么的爱你”——通常我并不想到要结婚,现在我想了,想和你,因为我已无以复加的爱你,唯有借助婚姻这个契约和誓言来向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