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考定终身吧!
(2009-04-27 18:03:11)
标签:
教育部高考改革素质教育杂谈 |
分类: 冬雷 |
我们伟大的教育部又耐不住寂寞了,看新闻说,以后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了,要“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我说,现在可千万别!
不知道为什么,教育部的历次教育改革,总是做些皮毛工作,从来不知道触动腐朽教育制度的根本,而且也从不考虑改革的可行性和整体的利弊权衡。我就很怀疑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想干什么?是不是就是隔一段时间不出点新闻就感觉不爽啊?最近几次的教育改革,一言以蔽之就是“形式主义”。减负是如此,高校教学评估是如此,这次也是如此。
只要亲身在中国教育体系下上学的和教书的人都会知道,这次的这个改革也就是听上去诱人,可行性几乎为零。当然,政府可以强力推行,但其结果必然是教育更加的腐败,弊大于利,还不如一考定终身。
这个平时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测评怎么来测啊?怎么保证公正啊?而且这个不确定性更大,各省各市条件都不一样,这些测评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好象,你怎么评价一个濮阳学生和一个郑州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谁好谁坏啊?他俩不在一个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平时考试的试题难度不同,老师改卷的尺度也不同,怎么比?更何况一个郑州的学生和一个北京的学生?难道要把中国每一所高中教育部都要考核一遍,然后定出每所高中的“权重”,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那这样的话,漏洞很大啊,评定的“权重”大的学校,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试题出的简单些,老师改卷宽松些,把自己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这样和其他学校比就占便宜了哈。这样势必导致各个高中互相攀比着把考试难度降低,高中考试别考算了。
如果把这份管理学业水平测试的权力下放到地方,由各个市甚至县来掌管,那必然是腐败的普及化。有权利就会有寻租,以前这权力在教育部,大家走后门、腐败的门槛比较高,所以,高考过程中的腐败和猫腻肯定有,但毕竟只是少数“精英”分子的特权。人家关系硬钱多,咱吃点亏也无可奈何,好在全国也没多少人能走得起这个后门对大多数人影响不大。如果权力下放,那可好了,地方上什么阿猫阿狗有点关系的都开始走路子了,没关系的就开始送钱了,贿赂一个省部级官员那关系得多硬,得送多少钱啊,可是以后要是一个县级干部都可以走关系给自己的子弟“高考加分”,家里能解决温饱的都知道给管这块的领导送个万儿八千的给孩子加几分,那不就成了真正的“全民腐败”了?中国有多少县级干部啊!这样,真正吃亏的是那些完全没路子送不起钱的广大最底层人民,那些农村贫困人口,吃饭都成问题的人,这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加大阶级分化,让底层人民无法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读书不能改变命运,教育部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至于综合测评,那更没准了,连个量化测评的标准都没有,大家只能各显神通弄出一大堆证书、造一大堆假东西罢了,这是难为家长啊!要知道现在的情况是,权力越下放,腐败就会越严重,教育就会愈发的不公平。劳民伤财,把事情弄得麻烦不说,还养肥了一批基层官员。
所以,虽然现在的高考制度很恶心,很洗脑,很不素质教育,但还是很有必要保持的,因为至少相对还算公平。当然,教育是要改革的,高考也一定要改革。但这种改革必须要是从上到下,从根本制度改起,从根本上消除教育腐败和不公,完全抛弃现有的快烂透的教育体制。如果不动根本,只从皮毛上这改一下那挠一下,不仅是隔靴搔痒,毫无用处,而且反而会加剧不公和腐败,让教育制度变得更加恶心一些。所以,如果非要不改变现状,那还不如“一考定终身”!
比如说,高考要改革,一定要配套着高校的改革,而不仅仅是考试方法的改变。比如取消高校行政化,取消那些形式主义的发文章评教授的模式,消除高校里的腐败,把那些品质低劣,无心做学问的官僚扫地出门,然后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最好能高校自治,让学校,让真正醉心科研的教授有更多的空间选择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挑选到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上行下效,素质教育不用你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开会下文件,大家自己就开展起来了。
再说素质教育,谁不知道素质教育好啊!中学老师中学校长不知道现在的填鸭式教育没用么?但他们没办法啊!只有先教育公平了,全国各地高考的压力都一样了,大家才有可能实行素质教育。否则就像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你给他说听音乐会能多么的陶冶情操,有意义么?
我们的有些部门,喊口号说漂亮话逃避责任是一流的,但要让他做点实事,考量下自己说出来的口号的可行性,那比大学生就业还难啊!真是“洲际导弹”啊!这次,我还真希望他们也就是说说而已,千万别认真了,说了还要做。大爷们,新闻上露个脸过把嘴瘾就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