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四库全书 |
儒家类
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 王通教授河汾,始摹拟尼山,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迨托克托等修《宋史》,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而当时所谓道学者,又自分两派,笔舌交攻。自时厥后,天下惟朱、陆是争。门户别而朋党起,恩仇报复,蔓延者垂数百年;明之末叶,其祸遂及于宗社;惟好名好胜之私民,不能自克,故相激而至是也。圣门设教之意,其果若是乎?今所录者,大旨以濂、洛、关、闽为宗,而依附门设教门墙,藉词卫道者,则仅存其目。金谿、姚江之派,亦不废所长,惟显然以佛语解经者,则斥入杂家。凡以风示儒者,无植党,无近名,无大言而不惭,无空谈而鲜用,则庶几孔孟之正传矣。
兵家类
《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之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去云气色之说,又杂发占候,故兵法家恒与术数相出入,术数亦恒与兵家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孙子》、《吴子》、《司马法》为本,大抵生聚训练之术,权谋运用之宜而已。今所采录,惟以论兵为主,其余杂说,悉别存目,古来伪本流传已久者,词不害理,亦并存以备一家。明季游士撰述,尤为猥杂。惟择其著有明效,如戚继光《练兵实纪》之类者,列于篇。
法家类
刑明之学,起于周季,其术为圣世所不取。然流览遗篇,兼资法戒。观于管仲诸家,可以知近功小利之隘;观于商鞅、韩非诸家,可以知刻薄寡恩之非。鉴彼前车,即所以克端治本,曾巩所谓不灭其籍,乃善于放绝者欤?至于凝、濛所编(和凝、和濛父子,相继撰《疑狱集》,)阐明疑狱,桂、吴所录(桂万荣、吴讷,相继撰《棠阴比事》,)矜慎祥刑,并义取持平,道资弼教,虽类从而录,均隶法家。然立议不同,用心各异,于虞廷钦恤,亦属有裨。是以仍准旧史,录此一家焉。
农家类
农家条目,至为芜杂。诸家著录,大抵辗转旁牵,因耕而及《相牛经》,因《相牛经》及《相马经》、《相鹤经》、《鹰经》、《蟹录》。至于《相贝经》而《香谱》、《钱谱》,相随入矣。因五谷而及圃史,因圃史而及《竹谱》、《荔支谱》、《橘谱》,至于《梅谱》、《菊谱》,而唐昌《玉蕊辩证》,《扬州琼花谱》相随入矣。因蚕桑而及《茶经》,因《茶经》及《酒史》、《糖霜谱》,至于《蔬食谱》,而《易牙遺意》、《饮膳正要》,相随入矣。触类蔓延,将因四民月令而及算术天文,因田家五行而及风角鸟占,因《救荒本草》而及《素问灵枢》乎?今逐类汰除,惟存本业,用以见重农贵粟,其道至大,其义至深,庶几不失《豳风》、《无逸》之初旨。茶事一类,与农家稍近,然龙团、凤饼之制,银匙玉碗之华,终非耕织者所事,今亦别入谱录类,明不以末先本也。
医家类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然儒有定理,而医无定法,病情万变,难守一宗。故今所叙录,兼众说焉。明制定医院十三科,颇为繁碎,而诸家所著,往往以一书兼数科,分隶为难,今通以时代之次。《汉志》医经、经方二家后,有房中、神仙二家,后人误读为一,故服饵导引,歧途颇杂,今悉删除。《周礼》有兽医,《隋志》载《治马经》等九家,杂列医书间。今从其例,附录此门,而退置于末简,贵人贱物之义也。《太素脉法》不关治疗,今别收入术数家,兹不著录。
天文算法类
三代上之制作,类非后世所及,惟天文算法,则愈阐愈精。容成造术,颛顼立制,而测星纪闰,多述帝尧,在古初已修改渐密矣。洛下闳以后。利玛实以前,变化不一。泰西晚出,颇异前规,门户构争,亦如讲学。然分曹测验,具有实徵,终不能指南为北,移昏作晓,故攻新法者至国初而渐解焉。圣祖仁皇帝御制《数理精蕴》诸书,妙契天元,精研化本,于中西两法,权衡归一,垂范亿年,海宇承流,递相推衍。一时如梅文鼎等,测量撰述,亦具有成书。故言天者,至于本朝,更无疑义。今仰遵圣训,考校诸家,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变,古来疏密,厘然具矣。若夫占验禨祥,率多诡说,郑当再火,裨灶先诬,旧史各自为类,今亦别入术有。惟算术天文,相为表里,《明史·艺文志》以算术入小学类,是古之算术,非今之算术也。今核其实,与天文类从焉。
术数类
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寝失其真,然不可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杂,不可殚名,史志总概以五行。今参验古书,旁稽近法,析而别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曰命书、相书,并合之者一,曰阴阳五行。杂技术之有成书者,亦别为一类附焉。中惟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说,亦无是理,固儒者之迂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虽圣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说可也。
艺术类
古言六书,后明八法,于是字学、书品为二事。左图右史,画亦古义,丹青金碧,渐别为赏鉴一途。衣裳制而篡组巧,饮食造而陆海陈,踵事增华,势有驯致,然均与文史相出入,要为艺事之首也。琴本雅音,旧列乐部,后世俗工拔捩,率造新声,非复清庙生民之奏,是特一技耳。摹印本六体之一,自汉白元朱,务矜镌刻,与《小学》远矣。射义投壶,载于《戴记》,诸家所述,亦事异《礼经》均退列艺术,于义差允。至于说博弈,论歌舞,名品纷繁,事皆琐屑,亦并为一类,统曰杂技焉。
谱录类
刘向《七略》门目孔多,后并为四部,大纲定矣。中间子目,递有增减,亦不甚相远。然古人学问,各守专门,其著述具有源流,易于配隶。六朝以后,作者渐出新裁,体例多由创造,古来旧目,遂不能该,附赘悬判词疣,往往牵强。《隋志》谱系,本陈族姓,而末载《竹谱》、《钱图》。《唐志》农家,本言种植,而杂列《钱谱》、《相鹤经》、《相马经》、《鸷击录》、《相贝经》。《文献通考》亦以《香谱》入农家。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于无类可归,又复穷而不变,故支离颠舛,遂至于斯。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创立谱录一门,于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此亦变而能通矣。今用其例,以收诸杂书之无可系属者。门目既繁,检寻亦病于琐碎,故诸物以类相从,不更时代次焉。
杂家类
衰周之季,百氏争鸣,立说著书,各为流品,《汉志》所列备矣。或其学不传,后无所述;或其名不美,人不肯居。故绝续不同,不能一概著录。后人株守旧文,于是墨家仅《墨子》、《晏子》二书;名家仅《公孙龙子》、《尹文子》、《人物志》三书;纵横家仅《鬼谷子》一书;亦别立标题,自为支派。此拘泥门目之过也、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于寥寥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班固所谓合儒墨,兼名法也。变面得宜,于例为善,今从其说。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辩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类辑旧文,途兼从轨者,谓之杂篡;合刻诸书,不名一体者,谓之杂编;凡六类。
类书类
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皇览》始于魏文,晋荀勖中经部,分隶何门,今无所考。《隋志》载入子部,当有所受之。历代相承,莫之或易。明胡应麟作《笔丛》,始议改入集部,然无所取义,徒事纷更,则不如仍旧贯矣。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注书者利于剽窃,转辗稗贩,实学颇荒。然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遗文旧事,往往托以得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诸编,残玑断璧,至捃拾不穷,要不可谓之无初也。其专考一事,如《同姓名录》之类者,别无可附,旧皆入之类书,今亦仍其例。
小说家类
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汉书·艺文志》载《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注称武帝时方士,则小说兴于武帝时矣。故《伊尹说》以下九家,班固多注依托也(《汉书·艺文志》注,凡不著姓名者,皆班固自注)。然屈原《天问》,杂陈鬼怪,多莫之所出,意即小说家言。《汉志》所载《青史子》五十七篇,贾谊《新书·保傅篇》中先引之,则其来已久,特盛于《虞初》耳。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唐宋而后,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如淳注谓:五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今甄录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不载焉。
释家类
梁阮孝绪作《七录》,以二氏之文,别录于末。《隋书》遵用其例,亦附于志末,有都数、卷数而无书名。《旧唐书》以古无释家,遂并佛书于道家,颇乖名实。然惟录诸家之书为二氏作者,而不录二氏之经典,用刘昫例也。诸志皆道先于释家,然《魏书》已称《释老志》。《七录》旧目,载于释道宣《广宏明集》者,亦以释先于道。故今所叙录,以释家居前焉。
道家类
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人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呪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于区分。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尚一一可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