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都市中找寻水乡遗迹 董家渡蕴涵着大上海的记忆
标签:
上海黄浦区董家渡天主教堂外仓桥街布料一条街旅游 |
分类: 上海漫步 |
↑董家渡是上海一百多年的城市发展重要轨迹。
■指点
●地理:董家渡地区位于黄浦区东南部,东依黄浦江,北至复兴东路,西到中华路———桑园街,南以陆家浜路为界,该地区是上海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北面距外滩仅约1.7公里,西侧紧依老城厢,是上海一百多年的城市发展重要轨迹。
●历史:董家渡宋代已在沿江形成小集市。清康熙年间,随着沙船业的兴盛,董家渡码头成为当时上海最重要的木行码头。由于靠近黄浦江,又紧邻南火车站,木材集散十分方便,所以董家渡至南码头一带木行栉比,有“十里长街百家木客”之称。清初创设的董家渡曾是黄浦江“八长渡”之一。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民间捐田置船设渡,航线自浦东塘桥至浦西董家渡,以“永济”名其渡(董家渡之前身)。该渡最初为义渡,后因往来人数渐多,支出颇多,遂酌收渡资。国初年,董家渡渡口成为当时上海、南汇、川沙3县民众出入要道。1920年代时,每日渡江乘客已达万人左右,而原有民渡既设备简陋,又滥载乘客,屡肇祸端。1933年8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开航轮渡航线。渡轮每班在江面开行计6分钟,既迅速又安全,码头设备也较为完备。
●游览董家渡路线:中山南路(进入)→董家渡路(观赏天主教堂)→(过薛家浜路、小普陀街)往北拐向外仓桥街(布料一条街)→拐向王家码头街(沿街建筑很具有江南水乡风情)→沿向东王家码头街到猪作弄→向南,猪作弄与小石桥街相通→回到董家渡路→向西到薛家浜路→拐向薛家浜路→多稼路→中山南路1088号南浦大厦俯瞰董家渡。
●董家渡天主教堂:不需要门票,现在在整修,可以看看外观。教堂在董家渡路175号,距离中山南路不远。兴建于公元1847年的董家渡天主堂,迄今已年近160岁。位于董家渡路和万裕路交界处的这座教堂,虽然外表风格简约,内在却丝毫不简单。墙面高处的精美浮雕比比皆是,墙上的彩绘画作颇具观赏价值,天花板上的青绿藻井图案将整个建筑装饰得格外华丽。与风格西化的徐家汇天主教堂相比,董家渡天主堂的特点是融入了更多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除了大门两旁书写的“中国式”楹联,堂内墙面高处的浮雕也多以中国的莲、鹤、葫芦、宝剑、双钱等为主题。
●董家渡路:董家渡路上有座天主教堂,几乎每条弄堂都有历史,每座民居都有故事。可曾经的风华,如今却被拥挤、破败替代:主妇们背对着背烧菜,每天早上还要刷马桶。
●外仓桥街:现在是布料一条街,我觉得这条街是董家渡最值得游逛的老街,沿街的房子也很是老旧。
●王家码头路:王家码头路是上海著名的旧式弄堂,曾因建筑群落上海味十足,而成为好莱坞电影《谍中谍3》的上海外景点。目前王家码头路都在拆迁。
●小石桥街: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马路,两边民居的形成了江南古镇常见的“一线天“。
●薛家浜路:是一条比较像水乡的小街,而在薛家浜路并行有条小街——青龙桥后街,有着上海最原始的“弹各路“,狭小的马路两边是一排低矮破旧的房屋。由于不少居民将自家住房往外延伸,因此使得这条长100米、宽3米的东西走向的小马路最窄处不到一米,两个人并排行走都有些困难。从路的东端往西走,大部分弹格路路面都被水泥和方砖覆盖。快走到西边尽头时,才看到约15米保存完好的弹格路。由于年代久远,原本灰白或肉红色的花岗岩石块已有些发黑。
●俯瞰董家渡地区:在中山南路和多稼路的交汇处,有座浦南大厦(中山南路1088号),这是座商务楼,保安对来往的人员,只要不太张扬,基本不与查问,可以自由上楼,楼上的楼梯处的窗口,正对着的董家渡,视野相当的好。
■ 重点参观:董家渡路
↑俯瞰整个董家渡地区。
↑董家渡路上的店铺。

↑上海的根———南市地区。
↑董家渡的老人,与他们交谈能得到很多上海的故事。

↑在上海你可以走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小马路,由于不太著名,老上海的影子便一直没有被抹去。
↑走在董家渡路上年轻人。
↑董家渡路上的文物摊贩。

↑走街串巷售卖海蜇皮的摊贩。
↑小石桥街很有点江南古镇的风韵。
■ 重点参观:董家渡教堂

↑兴建于公元1847年的董家渡天主堂,迄今已年近160岁。

↑教堂现在是董家渡游览的主要地点。
↑墙面高处的精美浮雕比比皆是。
↑教堂建成后不久,上海城里爆发“小刀会”起义,教堂一度被作为临时医院和难民所。
↑教堂内部,墙上的彩绘画作颇具观赏价值,天花板上的青绿藻井图案将整个建筑装饰得格外华丽。
■ 重点参观:外仓桥街
↑外仓桥街有许多老房子。
↑外仓桥街的小马路上,整条马路沿街都是布料摊
↑老人的女儿要我给老人拍张照。
↑外仓桥街能找到老上海最平民的感觉。
↑来沪旅游的老外们慕名去做中装。
↑老外也很精明,去“董家渡”做衣服,款式面料均自己做主,还能享受量体裁衣的服务,性价比超高。
↑走进外仓桥街,密密麻麻的摊位与五光十色的布料着实令人花了眼。
↑不堪重负的老宅定是要拆的:百年建筑已经完成了预设的使命,新的建筑要在下一个百年里提供给人们更适意的生活方式。
↑外仓桥街上的小孩。
■ 重点参观:薛家浜路
↑薛家浜路上的老人闲庭信步。
↑薛家浜路上的老宅。
↑这样的摊贩很像江南古镇的场景。

↑谁能想到这样的场景是在上海的都市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