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北京民营创业之艰难—纪世瀛与理化所(八)

标签:
纪世瀛中关村传记作家齐忠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历史 |
分类: 陈春先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历 |
不忘初心:北京民营创业之艰难—纪世瀛与理化所(八)
中关村传记作家
图为:1984年10月18日,纪世瀛与陈春先老师创办的华夏所失败后,他仍然在上地体院西路再次创业,借款五万元买来一砖一瓦,开办理化所建科学实验楼,仍为中关村开创民营科技事业不惜一切奋斗,这是他在施工现场的照片。大事记下卷图片1—7。
我的老师纪世瀛,在中关村是个传奇人物。
2006年,纪世瀛老师身患癌中之王胰腺癌重症,被医生判为只有半年的时间,生命就会结束。纪世瀛老师不仅没有悲伤,反而邀请好友聚餐,笑哈哈的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苍天有心,竟让他重症好了。
他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始人之一,当了14年的北京民协会会长,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62年夏,他以昌平县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最难考的专业“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专业” ,成为我国物理学泰斗严济慈严老的学生。
1973年7月3日,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那年他30岁。因为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的是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专业,所以物理所又把我分配到物理所一室工作,物理所一室主要是研究授控核聚变工程的,室主任是陈春先教授,副主任是洪明苑教授。
他的工作是由洪明苑教授领导下,负责设计中国第一座“高比压环形压缩核聚变实验装置”,这是一种超高真空,强磁约束反应装置,在国外也只有研究机构在研究设计。工作地点在物理所西大厅,物理所东大厅是陈春先教授主持设计的“北京托卡马克6号” 研究地点。
1978年,中科院首次评选职称,他幸运的成为中科院公布工程师名单中的最后一名,也是中科院最年轻的工程师,那年他35岁。
1978年—1979年,他和陈春先教授无论在事业上及其它各方面的人生道路,还是十分满意的。
陈春先教授精通俄语、英语,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考试成绩为第一名,他还是我国“有机半导体”、“激光大能量”、“受控核聚变”三大学科的带头人。
1980年,陈春先教授如果不“下海”创办我国及中关村首家民营科技企业,肯定是中科院院士前途无量。他也会享受院士级别的优良的医疗待遇及住房,陈春先教授不会在2004年8月9日,年仅70岁时,生命的火花熄灭。
纪世瀛老师如果不跟随陈春先教授“下海”,在中科院物理所这座中国的科学“殿堂”、“象牙塔”中工作到退休,过着十分安逸与舒适平静的生活。
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老师、纪世瀛老师、崔文栋老师等人创办中关村首家民营科技企业“北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1983年4月15日,陈春先老师、纪世瀛老师、崔文栋老师又创办“北京华夏新技术研究所”,该所因多种原因,在1984年该所因与中科院器材站320万元合同纠纷案破产倒闭。
1983年4月21日,纪世瀛老师借款五万元又筹办“北京理化应用技术研究所” 。他与“东升公社清河大队第六小队” 洽谈签订合作协议,租赁上地体院西路的10亩场院。
1985年12月30日,纪世瀛底自筹资金,拆除马棚和猪圈,终于建成1040平米的科学实验楼,成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第一次建成自有的科学实验楼。
1986年4月21日,理化所正式成立。
1990年—2004年,纪世瀛老师出“任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 会长,为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排犹解难,曾多次解救民营科技企业与企业家,被称为“中关村村长”。
现在已经八十高龄的纪世瀛老师,仍为《北京•中关村民营科记大事记》中卷、下卷,这部百万字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历史巨著,操心费力!
图为:纪世瀛老师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