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红军民营科技企业家徐可倬传

标签:
老红军徐可倬中关村传记作家齐忠纪世瀛历史 |
分类: 陈春先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历 |
《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人物传记篇
二、老红军民营科技企业家徐可倬传
图为:徐可倬徐老与夫人韩银竹合影。1941年,韩银竹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年入共产党。
1916年,徐可倬,男,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大桥镇东乡徐三房村。
1937年5月3日, 徐老投奔甘肃庆阳红军教导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三团测绘连文化教员。
1984年8月23日,68岁已经离休的徐老,向北京市科协提出申请报告,自筹资金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
1985年2月5日,在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绮秋(女)帮助下,创办“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 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正式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企业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徐老任所长,法人代表。
老红军徐可倬徐老是我国、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界、全球企业界惟一的老红军企业家,北京民营科技企业永远的骄傲。徐老是我国、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民营企业永远是保持艰苦奋斗、为国争光、不忘初心宝贵的精神源泉。
徐老德高望重,在北京及中关村有关企业家聚会期间,企业家们见到徐老从不直呼其名,全是低头至敬,口称“徐老”。
2012年8月8日,徐老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中关村、北京、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及全国各地民协负责人纷纷表示沉痛的悼念。徐可倬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界负责人、全球华人企业界负责人中惟一的老红军,他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
徐老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家庭,13岁到南京木匠行学徒,后来到上海中孚绢丝厂打工。
1933年,徐老被上海邹韬奋先生创办的“生活书店”录取为练习生,从此接触到革命进步书籍和进步人士后,从此向往革命。
1937年,徐老在著名“世界语”学者叶籁士的介绍下,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5月3日, 徐老在甘肃庆阳红军教导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三团测绘连文化教员。
1937 年秋,徐可倬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1941 年秋,徐可倬任延安中央出版发行部副部长,不久在邓拓的领导下,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在抗日战争的残酷环境下,舍生忘死为正常 出版《晋察冀日报》做出贡献。 1943 年,徐可倬被调到山西平定县工作,为普及文化教育,帮助工农 大众摆脱文盲状态,他亲笔撰写《农村工人课本》一书。 1946 年 8 月 15 日,徐可倬又与李老梅等人共同编写《灵山煤窑工人杂 字》一书。
从此徐老南征北战,不惧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47 年 11 月 12 日,石家庄解放后,徐可倬调入石家庄大兴纱厂,负责恢复生产重建工作。
1953 年,徐可倬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老红军干部中的知识分子。
1961 年,徐可倬出任北京第三棉纺织厂厂长。该厂是我国最 大的棉纺织厂,拥有纺织工及其他员工一万多人。由于当年粮食等生活物资 缺乏,工厂职工患病的很多。再加上各地棉花生产量大幅度减少,北京第三棉纺织厂面临倒闭。徐可倬不畏困难,采取各种管理措施,终于使该厂渡过难关,成为我国棉布生产的重要供应基地。
1976 年 2 月,徐可倬任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所长,在任期间编写和出版了 43 万字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填补了英国李约瑟博士所著的 《中国科技史》的一项空白。
1984 年 8 月 23 日,68 岁离休的徐可倬,向北京市科协提出申请报告。自筹资金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
1984 年 9 月 14 日,在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绮秋(女)帮助下,北京市科技协作中心批准该报告,并把该所纳入北京市科技协作中心下属企业。
1984年9月20日, 徐老向红领巾公园附近的朝阳区道家坟生产队租赁240平米的旧仓库,在水、电、暖全无的情况下,徐老开始艰苦的创业。
1984 年 12 月 17 日,北京市科协批准该报告。
1985 年 1 月 31 日,北京市科委批准该报告。
1985 年 2 月 5 日,“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 正式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徐可倬任所长、法人代表。该所获得税务机关三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待遇。
1987 年 3 月 28 日,徐老创办《民间科技文摘》月刊。
1993 年 7 月 9 日,《民间科技文摘》更名为《科技文萃》杂志,获得国家正式出版刊号。该杂志不刊登商业广告、有偿新闻,深受广大民营科技企业家、科研人员的喜爱。
1992年,“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资产达到400多万元,并向国家交纳367万元税款,向“希望工程”捐助49万元。
1993 年初,因占地“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必须搬迁,77 岁的徐老,拒绝有关企业数百万元收购动议,他“二次创业”,在昌平七棵树以二十年为期租赁土地二十亩,把“北京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搬迁到该地办公。
1996 年 9 月,徐可倬创作并印刷自传《求索记》。
2005 年 5 月 16 日,89 岁的徐可倬,再次修订印刷自传《求索记》。
1987 年 3 月 28 日,徐可倬作为“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创办人之一,出任该协会副理事长。(注:“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后来更名为“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现在更名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 。)
1987 年 5 月 3 日,徐老作为“中国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创办人之一,出任该协会常务理事。
徐老待人谦和、善爱、正直、大度,热爱民营科技事业,是我国、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事业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并且热心的支持“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的工作。
1990年6月1日,“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 创办协会内刊,《科技之光》,徐老免费提供纸张与印刷。
1991年6月29日,中国民协举办协会理事换届大会,某人以中国民协北京地区理名额已满,拒绝北京民协会长纪世瀛当选为中国民协理事。
徐老深明大义,他在换届大会讲话中指出:“北京民协不仅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民营科技协会,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性民营科技协会。我们应以推动民营科技事业大局为重,让北京民协会长纪世瀛当选为中国民协常务理事。如果中国民协理北京地区名额已满,我愿辞去中国民协常务理事,将名额让给北京民协会长纪世瀛。”
徐老的讲话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在这次换届大会上,使北京民协会长纪世瀛当选为中国民协理事。
1991 年,中关村信通公司走私案爆发。
1991 年 6 月 5 日,北京民协会长纪世瀛、北京民协副会长、75岁高龄的徐老、北京民协副秘书长齐忠冒着炎热酷暑,看望北京民协会员单位信通公司职工,使信通公司职工深受感动。
回顾徐老96 年的人生轨迹,他创造了多项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界纪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一项纪录:徐老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界、民营企业界,及全球华人企业家中唯一的老红军。
第二项纪录:徐老是中国老红军中唯一在离休后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并向国家缴纳 367 万元税款,向希望工程捐助 49 万元的老红军。
第三项纪录:徐老是中国所有企业家中唯一不印名片的企业负责人。
第四项纪录:徐老自费上百万元创办的《科技文萃》杂志,是中国惟一不刊登商业广告的杂志。
徐可倬在自传《求索记》结束语《告别人世前》中,他写道:“离休, 不是我最后一站。年岁不饶人,我见马克思的日子,不远了。在辞别人世前,我得听鲁迅的话‘要赶快做’”。
徐老逝世多年后,全国及北京和中关村老一代民营科技企业家,仍然深深的怀念他。
北京和中关村首家民营科技企业创始人、原北京民协会长纪世瀛,他说:“徐老是北京民营科技企业的骄傲,也是北京民协优秀的领导人,为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做出巨大贡献,徐老永远活在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家的心中。”
徐可倬徐老永垂不朽!
有关资料索引:
徐老自传《求索记》,该资料由齐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