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的历史演变每日一字(2)
标签:
民字的历史演变齐忠中关村传记作家 |
分类: 偷得浮生半日闲 |
民字的历史演变 每日一字(2)
图1、是金文形体。图2、是小篆的写法。图3、是楷书的写法。
民的本意是奴隶,图1、民是金文形体,上部是个眼睛,其下是一把锥子刺进去,这是奴隶制度下奴隶的待遇。
奴隶制度下“人”字是指统治者,后来才与民连结。
“民天”一词经常出现在古文中,而真正的意思为“粮食”,《汉书》所说“民以食为天”。汉字名词解释: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2、金文
金文是青铜时代的文字,它是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管铜称为“吉金”故称金文。金文大量出现在殷、周时期,通常称为大篆,又称“籀文”。
3、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购买《中关村的故事》(上下两册)、《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上卷(1980—1990年)》两本书,请加微信:qizh66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