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都公司兼并启示录大事记下卷

标签:
中关村大事记(下卷)亚都公司亚都加湿器齐忠纪世瀛 |
分类: 陈春先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历 |
三十四、1992年5月12日—亚都公司要求兼并其它企业500家企业报名请求兼并
购买《中关村的故事》(上下两册)、《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上卷(1980—1990年)》两本书,请加微信:qizh666。
图为:亚都公司最初生产的加湿器。齐忠摄影。大事记图片1—40。
1992年5月12日—13日,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亚都公司,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刊登兼并启示广告,标题为“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兼并示”。启示称:“因现有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受场地和人力限,无法适应亚都事业的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公司诚愿兼并在争中迫切需要引进新机制、新活力和新产品的国营或集体业及工业企业”。
1992年,亚都公司因“亚都加湿器”产品走俏市场后, 但是生产场地和其它原因严重的阻碍了亚都公司的发展,所以亚都公司想用兼并其它企业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想到,仅仅一个月,亚都公司收到 500多封请求兼并或联营的信函。甚至有些省市领导将后门走到报社,请新闻记者协助出面游说亚都公司,希望兼并一两家企业。
在500封来信中,除10家赢利较好的企业,是为求锦上花,而谋求与亚都合作外,其余都是经济状况不甚理想,或陷入危机者,亚都公司对其中的248家初步分类统计,国有企业102家,占41.6%,集体企业124家,占49.6%,其他企业22,占8.8%,其中有三家合资企业,两家个体企业。
令人感叹的是,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职工在1000以上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竟有32家,科研院所有8家。要求并的企业涉及电子、机械、食品、服务、商业等诸多行业。许多来信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和宏观调控上的深刻问题。(注:资料来源见1—1。)
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亚都公司,要求兼并其它企业,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企业家,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命运交给亚都公司。这种奇特的现象引起新闻界的注意。
北京民协内刊《科技之光报》主编齐忠, 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黄威女士,《经济参考报》记者范明。对亚都公司刊登兼并启示后,发生的这种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调查,
1992年5月31日,《科技之光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发表《亚都兼并启事刊登以后》文章,在中关村及北京市引起很大轰动。
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黄威女士黄也把相关文章作为新华社通稿向全国播发。新华社通稿是新华向全世界和全国各报刊播发的通用新闻稿,往往会被其他报刊转载,具有大的影响力。《经济参考报》记者范明,也在《经济参考报》发表了相关文章
亚都公司登报要兼并其他企业这件事,也为亚都公司扩大了知名度。这事过后还有一小插曲,亚都公司为了扩大产品生产,租借不少国有企业员工到亚都公司工作。其中有一位国有企业的工人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抒发心中的感叹。内容大意是:“原来是国有企业主人翁,今天到私营来打工,盼望有企业早康复,回去再当企业主人翁。” 亚都公司内刊《亚都物语》全文刊登了这首诗。这首打油诗折射出1992年那个年代,人们对国有企业“大锅饭”、“铁饭碗”的怀念。(注:《亚都物语》中“物语”一词来自日本语,中文的意思是“故事”。)
有关参考资料索引:
注:1—1,来自《亚都物语》第123页,该资料由齐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