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上地产业基地中关村大事记下卷

标签:
上地基地的启动中关村大事记(下卷)宋健齐忠纪世瀛 |
分类: 陈春先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历 |
1991年—2004年
纪世瀛
前 言
购买《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上卷(1980—1990年)》《中关村的故事》(上下两册)两本书,请加微信:qizh666。
二、1991年1月7日—海淀区政府、试验区推出《上地产业基地规划开发意见》与上地产业基地的启动和运作过程
图为:1991年10月12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正式开工仪式上讲话。齐忠摄影。大事记下卷图片1—3。
(一)、上地产业基地的启动
1991年1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注:以下简称“试验区”。)推出《上地产业基地规划开发意见》,并向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汇报,宋健指示:“新的基地要以信息高技术为主,发展CAD技术并兼顾其它。”(注:CAD为Computer Aided Design。英文词组的缩写,翻译中文为“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讨论上地产业基地开发工作。左二,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企管部负责人邵欣平、左五,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总工程师郑建中(已故)、左六,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副主任胡定淮、左七,主任胡昭广、左九、副主任王思红。齐忠摄影。大事记下卷图片1—4。
1月17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副市长陆宇澄,在海淀区东北旺上地村召开有26个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现场办公会,会议决定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注:以下简称“上地产业基地”。)
(注:资料来源见1—1。)
5月31日,北京市政府成立了“上地基地建立基地领导小组”,张百发、陆宇澄为正副组长,首都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知敬任总指挥,海淀区常务副区长、试验区办公室主任胡昭广、副区长许树新任副总指挥。
10月12日,上地产业基地正式开工。(注:资料来源见1—2。)
1991年,上地村由东北旺乡上地村委会管辖,上地村呈三角形,共有381户,1220人。村北占地共60亩的鱼池4个。 (注:资料来源见1—3。)《海淀地名志》,第251页。
2、上地村名称的历史变革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高潮后,上地村由“北京市海淀区中日友好人民公社”管辖,称为“北京市海淀区中日友好人民公社上地大队”。
图为:1986年7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中日友好人民公社上地大队的公章。齐忠摄影。大事记下卷图片1—5。
1988年5月,上地村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又称为“北京市东北旺农工商公司上地分公司”,这也是海淀区改革开放的珍贵的历史见证。
图为:1988年5月15日,北京市东北旺农工商公司上地分公司的公章。齐忠摄影。大事记下卷图片1—6。
1989年,上地村最后由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乡政府管辖,称为上地村。
(三)上地产业基地建立的原因
1980年—1990年,中关村及试验区科技公司完成了资本积累阶段,进入发展阶段。科技公司的业务也从贸易为主,进入生产自主研发高科技产品为主,这就是中关村科技公司贸、工、技的发展道路。而中关村及试验区科技公司,由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及试验区的地域空间有限,很难在中关村及试验区建造大型制造工厂。
当年四通公司打字机虽然名闻全国,但是只能从四季青乡购买北坞地区一块小小的地皮,建造四通打字机的生产制造工厂。四通打字机售后培训基地,只好租赁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房子来办。
随着四通打字机销售量的不断扩大,中关村及试验区无法提供生产基地,四通公司只好在深圳特区八卦岭购买地皮,建立生产四通打字机、24针打印头的生产基地。
联想公司、王码电脑公司等多家科技企业,在广东惠州投入巨资大量购买地皮建立生产基地。联想公司在广东惠州建立的计算机板卡生产基地,投资上亿元人民币,而且效果巨大。联想公司生产的计算机板卡,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替代联想汉卡的第二个“拳头”产品。
亚都公司生产的亚都加湿器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也只能在天津某县建立生产亚都加湿器的生产基地。
中关村及试验区科技公司,在我国南方地区投入巨资建立生产基地,被人们称为“孔雀东南飞”。
再有,中关村及试验区不少科技公司虽然有钱,但是在中关村及试验区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办公大楼。中关村及试验区科技公司只好在胡同里、某小学、某机构租赁住房办公。
亚都公司租赁魏公村小学几间房子作为办公总部,时代公司租赁海淀商委的房子办公,瑞星公司租赁颐宾楼旅馆几间客房办公,不少公司甚至租赁胡同中的民房办公。
四通公司与联想公司也只好共同租用海淀煤炭公司的一座大楼共同办公。
2004年5月16日,四通公司举行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大会上,联想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当场赋诗一首,其中有“一楼二主两公司,风雨相伴十几年。” 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中关村及试验区地域的狭小,阻碍了中关村及试验区科技公司的发展。
人们管中关村及试验区科技公司这种奇特的办公方式,称为“螺丝壳里作道场。” 所以,北京市政府与试验区推动上地产业基地的建立是必然趋势。
图为:当年位于中关村黄庄胡同里的众多公司,现为中关村家乐福超市东门。齐忠摄影。大事记下卷图片1—7。
上地产业基地位于海淀区东北旺上地村,东起京包快速公路,西至上地西路,南起上地南路,北至西二旗北路。占地面积223.7公顷,总规划建筑面积261.92万平方米,并分为南区与北区。(注:资料来源见1—3。)
上地产业基地规划首创了‘六图、二书’模式。六图即:现状图、道路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市政建设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绿化规划图。二书即:《工业详细规划说明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上地产业基地南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81.6公顷,(181.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71.5公顷,。规划建筑总面积130万平方米, 分三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2.21亿元人民币, 由海淀区自筹资金。
截至1995年12月31日,共投入资金9.02亿元人民币。(注:资料来源见1—4。)《北京市海淀区志》434页
2000年6月,上地产业基地北区正式开工建设,一级开发投入4.14亿人民币。(注:资料来源见1—5。)
1991年10月,试验区首先利用税收返还资金2000万元,作为上地产业基地的启动资金。
1992年3月26日,试验区创办“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注:以下简称“实创公司”。)注册资金是试验区的税收返还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也是作为上地产业基地的启动资金。实创公司全面负责上地基地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外,还涉及到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等诸多领域的业务。
1992年3月26日上午,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试验区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召开“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新闻发布会”。会上,有70多名中外记者和100多家中外企业家参加。
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代表北京市政府宣布:“将占地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土地使用权,由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出让给实创公司。”
实创公司在会上和四通集团公司、时代公司、大庆石油进出口公司、英思泰克公司、北大新技术公司、天津开发区公司、机电部六所华科新技术开发公司等8家新技术企业,签订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实创公司获得4000万元人民币转让费。
1992年5月23日,实创公司又与17家企业与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共转让土地11.5万平方米,占基地工业用地面积的16.57%,实创公司获得近亿元。招商引资的成功缓解了实创公司资金的紧张状况,使开发工程得以快速地进行。
企业在购买了上地产业基地土地使用权后,再投入资金建造本企业的生产基地与办公大楼,然后再用生产基地与办公大楼作为股份与外资合作,使企业快速发展。四通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在上地产业基地合资的四通三菱芯片生产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92年3月26日,北京市政府在香格里拉饭店召开“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新闻发布会”,四通公司、时代公司、北大新技术公司(注:北大方正公司前身。)、大庆石油进出口公司、英思泰克公司、天津开发区公司、机电部六所新技术开发公司八家企业签署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注:资料来源见1—7。)
不久,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联想公司、用友公司、亚都公司、新奥特公司、科利华公司、百度公司等也入上地产业基地。
图为:2003年,上地产业基地内的科技企业位置图,齐忠摄影。大事记下卷图片1—2。
(八)、税收返还珍贵历史资料来源
1989年初,试验区与北京市政府协定,在1989年底,试验区上缴税金5000万元人民币。如果试验区在1989年底完成上缴税金5000万元人民币,北京市政府就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税金给试验区,作为试验区财政支出和发展基金。如果试验区在1989年底完成上缴税金7000万元人民币,北京市政府就要把超出的2000万元人民币中的一部分,返还给试验区。(注:资料来源见1—8。)
1991年10月12日,试验区创办实创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就是来自试验区的税收返还资金。
(注:资料来源见1—9。)
北京市丰台科技园区等其它北京市科技园也享受税收返还优惠待遇。(注:资料来源见1—10。)
(九)、试验区历史名词解释
1、孔雀东南飞
1991年,中关村科技企业进入发展阶段,从贸易进入产品制造业阶段,中关村及试验区没有地方容纳这些企业建立工厂进行产品制造,被人们称为“螺蛳壳做道场”。不少企业只好到南方发展建立工厂,当年广东惠州最为开放,吸引了不少中关村企业。联想公司、王码电脑公司等纷纷投巨资到惠州建厂,联想公司投资就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试验区负责人称这种现象为“孔雀东南飞”。
1991年,由于中关村地域空间太小,不少企业办公用房只好租用中关村胡同里的居民住宅,被称为“胡同公司”成为中关村的一大奇观。
(十)、上地产业基地为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实验区上地产业基地的建立,为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在上地产业基地落户的有四通公司、联想公司、用友公司、时代公司、龙兴公司、希望公司、新奥特公司、北大方正公司、亚都公司、科利华公司、清华同方公司等。
北京及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不仅在上地产业基地获得办公大楼、生产基地,还从上地产业基地配套设施中为员工获得住宅,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用友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先生,在上地产业基地用友大厦建成后不久,他说:“现在我们虽然进入互联网时代,用电脑加鼠标就可以完成工作,所以很多人认为用友大厦的建造不合时宜浪费资源。但是中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用友大厦的建立为公司带来极好的企业形象与生存环境,公司的许多大的订单都是在用友大厦签订的。”
时代公司为员工购买上地产业基地住宅,提供了优惠的条件。员工在购买住宅时,公司提供购房款的30%资金,减轻了员工的负担。
注:1—1,来自海淀区政协出版《中关村》,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编辑的《中关村30年大事记》,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2,来自海淀区政协出版的《中关村》,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3,来自《海淀地名志》,第251页,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4,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志》434页。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5,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志》,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6,来自《中关村改革风云纪事》,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7,来自《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大事选编》,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8,来自《中关村的故事》第25页,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9,来自《中关村改革风云纪事》,该资料由齐忠收藏。
注:1—10,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志》第731页,该资料由齐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