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选3】《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

2025-11-04 00:38:08

学习【毛选3】《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

历史背景: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是毛泽东1945年4月27日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

此文写作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夜的关键节点:

1,经济困难:日寇“扫荡”未止、国民党经济封锁加剧,解放区面临“鱼大水小”的生存挑战,经济极端困难,物质极度匮乏。

2,军队供给不足: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军队的粮食、被服、弹药等供应困难。

3,整风运动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风运动,统一思想、整顿作风,但同时也需要解决经济问题以巩固根据地。

毛泽东以“军队生产自给”为切口,提出通过“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原则推动军队生产自给。同时,整风运动也在进行,将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紧密结合,深刻揭示了“自力更生”与“思想建党”的内在逻辑,为我们党在艰苦环境中壮大实力、凝聚人心提供了方法论指南。

毛泽东结合这两个运动来阐述其具有的历史重要性。

读书笔记:

一、“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原则

我们的军队在遭受极端物质困难的目前状况之下,在分散作战的目前状况之下,切不可将一切物质供给责任都由上面领导机关负起来,这样既束缚了下面广大人员的手足,而又不可能满足下面的要求。

只要上面善于提出任务,放手让下面自力更生,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能够更加完善地解决它。

“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已被证明是我们解放区在目前条件下组织一切经济生活的正确的原则。

二、军队生产自给的重要性

军队的生产自给,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上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上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我们采用了这种表面上“落后的”、“倒退的”办法,使我们的军队克服了生活资料的困难,改善了军队生活,个个身强力壮,足以减轻同在困难中的人民的赋税负担,因而取得人民的拥护,足以支持长期战争,并足以扩大军队,因而也就能够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达到最后地消灭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目的。这种历史意义,难道还不伟大吗?

三、军队生产自给的副产物 

军队生产自给,不但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并因而能够扩大军队,而且立即带来了许多副产物。

这些副产物就是:

(一)改善官兵关系。 

官兵们一起参与生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传统的上下级隔阂,使官兵关系更加融洽。这种亲密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增强劳动观念

在当时的条件下,军队兵员素质参差不齐,长期的军队生活可能会使一些士兵的劳动观念逐渐淡薄,甚至产生一些不良习气。通过开展生产自给活动,士兵们亲身参与劳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从而增强了劳动观念,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助于改造一些不良习气。

(三)增强纪律性

生产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劳动纪律和规范,在执行这些纪律的过程中,士兵们的纪律意识得到了强化。严格的生产纪律与军队的军事纪律相互促进,有助于提升军队整体的纪律性,使军队更加令行禁止。

(四)改善军民关系

军队开展生产自给后,有了自己的物资储备,减少了对老百姓财物的侵害。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军队与老百姓开展变工互助等合作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军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军民携手共同发展生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军队埋怨政府的事也会少了,军政关系也好了

军队通过生产自给解决了部分物资供应问题,减少了对政府物资调配的依赖和埋怨,使军政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政府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其他重要工作中,军政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六)促进人民的大生产运动

军队积极参与生产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人民群众看到军队都在努力生产、克服困难,也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生产活动中。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历史重要性

1942和1943两年先后开始的带普遍性的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运动是革命链条的核心环节,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

1,整风运动是思想保障

通过整风运动,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纠正错误倾向,增强团结,为生产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整风运动解决了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其中有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使全党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2,生产运动是物质保障

经济问题的解决为整风运动和军事斗争提供了物质支持,确保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生产运动则缓解了物质匮乏的困境,通过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增加了物资储备,改善了生活条件,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两者相辅相成

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是相互促进的,前者解决思想和政治问题,后者解决经济和物质问题,共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如果没有在适当的时机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革命斗争就难以继续前进。让我们进一步地、普遍地去推广这两大运动,以为其他各项战斗任务的基础。果能如此,那末,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就有把握了。

学习心得: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是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它不仅解决了当时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还培养了党和军队的优良作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历史意义

(1)巩固抗日根据地

军队生产自给运动有效缓解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培养党的优良传统

军队生产自给这一运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之一。

(3)推动中国革命胜利

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物质保障。

2,现实启示

(1)“自力更生”的品格不能丢

自力更生精神永不过时,在面对困难时,不能依赖外部的“输血”,而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等援助不如闯新路。在任何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是克服困难、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的建设进步,都需要我们具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2)“思想引领”的传统不能弱

思想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思想统一和经济自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同时注重思想建设和物质基础的打造,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前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始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3)“军民融合”的路径不能偏

军队与人民同心同德,是密切军民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今天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更需要继承这种“寓军于民、军民互促”的智慧。无论是投身乡村振兴,还是地方科技力量助力国防建设,都是对“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优良传统的时代演绎。在团队合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严格的纪律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学会与他人合作,遵守团队的规则和纪律,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理解其历史意义,更要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指导我们在新时代继续。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体现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以及重视思想建设和物质基础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团队和个人层面,要培养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真正的强大,既需要物质力量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意志的锻造;真正的团结,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思想共鸣。

我们学习《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这篇经典社论,就是要传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基因,弘扬“思想建党、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让自力更生的精神薪火相传,让思想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永不停息。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微语摘录9 后一篇:微语摘录10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