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选3】《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2025-10-17 01:18:51

学习【毛选3】《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历史背景: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是1945年1月31日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是其关于根据地建设思想的精辟论述。

1945年1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但游击区仍面临严峻挑战:敌伪据点密布、交通封锁严密、频繁“扫荡”与“清剿”。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游击区因战争环境E劣无法开展生产,但毛泽东通过晋察冀边区的生产运动的实践,证明游击区不仅能生产,还能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反驳了认为游击区不能进行生产的观点。旨在统一思想,激发军民生产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读书笔记:

一、批驳“游击区无法生产”的错误观点

在游击区中,在敌后之敌后,是否也能够发动军民的生产运动?在过去,很多人受传统观念局限,认为游击区战斗频繁,敌伪据点碉堡林立,敌人常进行袭击、包围和“清剿”,游击队还需频繁转移,不具备生产条件。这是因为还缺少证明的缘故。

可是现在有了证据了。以晋察冀边区为例,1944年游击区通过战争间隙开展大规模生产,取得极好成绩,证明了游击区进行生产是可行的,打破了游击区无法生产的错误认知。

二、土地问题的创新解决,用事实论证“能够生产”

以晋察冀边区九种土地开发办法为实证:

第一,平毁封锁墙沟;

第二,平毁可被敌人利用的汽车路,在其两旁种上庄稼;

第三,利用小块荒地;

第四,协助民兵,用武装掩护,月夜强种敌人堡垒底下的土地;第五,与缺乏劳动力的农民伙耕;

第六,部队化装,用半公开的形式,耕种敌人据点碉堡旁边的土地;

第七,利用河沿,筑堤修滩,起沙成地;

第八,协助农民改旱地为水地;

第九,利用自己活动的村庄,到处伴种。

事实证明:在农业为主的方针下,土地创新利用,解决了土地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破除“人稠无地”的教条观念。

三、在游击区进行灵活多样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1,农业:通过上述九种办法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自给率。

2,手工业与运输业:游击区生产组织不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军队和普通民众都可参与。生产活动不局限于传统农业,还包括手工业和运输业等,如第四区队开设毡帽坊、油坊、面坊,七个月盈利五十万元本币,既解决部队需求,又满足群众需要。

3,军事与生产结合:实现劳力和武力相结合的原则,把战斗任务和生产任务同样看重。例如,第二分区第四区队在春耕时派部队打击敌人,同时进行政治攻势,军事动作更积极,部队战斗力提高。

四、军民融合的生产模式

部队帮助群众,有的部队,规定了农忙时期以50%的力量,无代价地帮助群众生产。群众生产情绪因此大大提高,军民关系更为融洽。游击区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的同情和拥护,从此更增高一步,为抗战胜利奠定群众基础。

五、游击区生产的影响和意义

游击区能够和必须进行军民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不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条件,还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通过生产活动,军民之间的团结和融洽得到了加强,为抗击敌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游击区的生产运动也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为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游击区的生产经验也为其他解放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我们要战胜日寇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还必须努力于经济工作,必须收到较前更大的成绩。

学习心得: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是一篇指导抗战时期具体经济工作的战术文献,更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辨的战略文献,是一部关于“在困难中创造可能”的哲学教科书。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教导我们:开拓系统整合思维,构建“多维联动”机制。时间上“劳武结合”,空间上“军民兼顾”,形式上“灵活多样”。实现劳力与武力、军政与生产、军民利益、精神与物质的协同。思想上破除教条观念,解放思想。方法上实事求是,机动灵活。立场上要坚定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学会树立创新思维,环境的艰苦从来不是放弃努力的理由,关键在于是否尊重规律、发动群众、灵活应变。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中应对各种难题、各类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我们要学会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学会坚持艰苦奋斗,游击区军民在E劣环境下通过艰苦奋斗开展生产,这种精神在今天仍不过时。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学会合理利用资源:游击区充分利用战争间隙、敌人的设施等有限资源进行生产,启示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潜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这篇文章,让我们领悟了“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感到将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运用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各项挑战中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