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选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历史背景: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是毛泽东1945年1月10日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论述了中国解放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
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表彰先进,动员根据地的全体军民,特别是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更积极、更科学地投入经济建设工作。
读书笔记:
文章的核心内容
一、肯定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作用
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你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
第一个,带头作用。你们特别努力、有许多创造,你们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标准,引起了大家向你们学习。
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
第三个,桥梁作用。你们是领导人员和下面的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能上传群众意见,下达上面的指示。
你们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们切记不可以骄傲。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尊重他人,否则就当不成英雄和模范。
二、强调学会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中,我们开始学会了经济工作,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成绩,但这仅仅是开始。必须在两三年内,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做到粮食和工业品的全部或大部自给,并有盈余。必须使农业、工业、贸易三方面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阐述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1,从实际出发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样样见效,并迅速见效。不同地区的经济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来开展,不能盲目照搬。
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我们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应该从这三大环境特征出发。
例如,有些地方适合发展农业,就应着重加强农业生产;有些地方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工业。如果我们脱离了今天的实际情况,做起来不是效率快慢的问题,而是老碰钉子,根本没有效果的问题。
2,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我们是处在个体经济的被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中,怎样能够达到“打击日寇侵略者,准备攻入城市,收复失地”这个目的呢?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我们就用军民两方同时发动大规模生产运动这一种办法。
3,组织起来
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由于是农村,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我们的生产和供给就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由于是农村,农民都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使用着落后的工具,农民受着封建的地租剥削,为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劳动生产率,我们就采取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这样两个方针。
这种生产团体,一经成为习惯,不但生产量大增,各种创造都出来了,政治也会进步,文化也会提高,卫生也会讲究,流氓也会改造,风俗也会改变;不要很久,生产工具也会有所改良。到了那时,我们的农村社会,就会一步一步地建立在新的基础的上面了。由于是农村,由于是经常被敌人摧残的农村,由于是长期战争的农村,部队和机关就必须生产。由于是分散的游击战争,部队和机关也可能生产,不但要组织农民生产,而且要组织部队和机关一齐生产。
4,部队和机关自力更生三级生产自给标准:
(1)在后方(陕甘宁边区),粮食被服和其他一切,100%自给。
(2)在巩固区内,除粮食被服两项由政府供给之外,其他如油、盐、菜、肉等费用,一概生产自给,约占全部用费的50%。
(3)在边沿区和游击区内,可能自给15~25%。
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在目前条件下,为着渡过困难,任何机关、部队,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还应规定按质分等的个人分红制度,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能够分得红利,借以刺激生产的发展。又须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实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推进生产工作。
四、明确经济工作的主体与目的
因为在边区,部队和机关人数所占人口比例太大,如果不自己生产,势将饿饭,如果取之于民太多,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饭。我们学会了自力更生,生产自给,我们就对一切物质困难都不怕了。我们将一年一年地更有生气,更有精力,愈战愈强,只有我们去压倒敌人,决不怕敌人来压倒我们。
既要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需求,又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公私两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学会做经济工作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着供给战争的需要,为着改善人民的生活,为着建设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一面决不滥用浪费,一面努力发展生产。要学会计算到将来很多年,计算到长期坚持战争,计算到反攻,计算到赶走敌人之后的建设。我们边区和整个解放区,还要有两年至三年工夫,才能学会全部的经济工作。
我们到了粮食和工业品全部或大部自种自造自给并有盈余的日子,就是我们全部学会在农村中如何做经济工作的日子。将来从城市赶跑敌人,我们也会做新的经济工作了。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学习心得:
毛泽东的这篇讲话从中国农村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出发,论述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意义,对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中,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基本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核心中的核心。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从具体的、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主观愿望出发。
在实际工作中,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无论是国家制定宏观政策,还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都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认清自身所处的阶段、环境和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杜绝空想和蛮干,绝不能盲目跟风或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2)重视群众力量
群众路线是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工作要使群众得到利益,这与今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一脉相承。无论是开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还是进行城市建设、完善社会保障,都需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参与,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受益,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树立长远眼光
经济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发展工业时,要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习《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更是学习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那种在任何艰难条件下都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这对于我们今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告诉我们,经济工作是务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群众的工作,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是科学的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不仅回答了“革命时期为何要抓经济”,更揭示了“任何时候经济建设都是治国理政的基础”这一规律。新时代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要继承其“重视经济、依靠群众、学习实践”的思想精髓,以更扎实的经济工作推动民族复兴伟业。
学习【毛选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学习【毛选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历史背景: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是毛泽东1945年1月10日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论述了中国解放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
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表彰先进,动员根据地的全体军民,特别是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更积极、更科学地投入经济建设工作。
读书笔记:
文章的核心内容
一、肯定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作用
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你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
第一个,带头作用。你们特别努力、有许多创造,你们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标准,引起了大家向你们学习。
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
第三个,桥梁作用。你们是领导人员和下面的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能上传群众意见,下达上面的指示。
你们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们切记不可以骄傲。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尊重他人,否则就当不成英雄和模范。
二、强调学会经济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中,我们开始学会了经济工作,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成绩,但这仅仅是开始。必须在两三年内,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做到粮食和工业品的全部或大部自给,并有盈余。必须使农业、工业、贸易三方面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阐述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1,从实际出发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样样见效,并迅速见效。不同地区的经济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来开展,不能盲目照搬。
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我们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应该从这三大环境特征出发。
例如,有些地方适合发展农业,就应着重加强农业生产;有些地方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工业。如果我们脱离了今天的实际情况,做起来不是效率快慢的问题,而是老碰钉子,根本没有效果的问题。
2,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我们是处在个体经济的被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中,怎样能够达到“打击日寇侵略者,准备攻入城市,收复失地”这个目的呢?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我们就用军民两方同时发动大规模生产运动这一种办法。
3,组织起来
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由于是农村,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我们的生产和供给就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由于是农村,农民都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使用着落后的工具,农民受着封建的地租剥削,为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劳动生产率,我们就采取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这样两个方针。
这种生产团体,一经成为习惯,不但生产量大增,各种创造都出来了,政治也会进步,文化也会提高,卫生也会讲究,流氓也会改造,风俗也会改变;不要很久,生产工具也会有所改良。到了那时,我们的农村社会,就会一步一步地建立在新的基础的上面了。由于是农村,由于是经常被敌人摧残的农村,由于是长期战争的农村,部队和机关就必须生产。由于是分散的游击战争,部队和机关也可能生产,不但要组织农民生产,而且要组织部队和机关一齐生产。
4,部队和机关自力更生三级生产自给标准:
(1)在后方(陕甘宁边区),粮食被服和其他一切,100%自给。
(2)在巩固区内,除粮食被服两项由政府供给之外,其他如油、盐、菜、肉等费用,一概生产自给,约占全部用费的50%。
(3)在边沿区和游击区内,可能自给15~25%。
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在目前条件下,为着渡过困难,任何机关、部队,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还应规定按质分等的个人分红制度,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能够分得红利,借以刺激生产的发展。又须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实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推进生产工作。
四、明确经济工作的主体与目的
因为在边区,部队和机关人数所占人口比例太大,如果不自己生产,势将饿饭,如果取之于民太多,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饭。我们学会了自力更生,生产自给,我们就对一切物质困难都不怕了。我们将一年一年地更有生气,更有精力,愈战愈强,只有我们去压倒敌人,决不怕敌人来压倒我们。
既要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需求,又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公私两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学会做经济工作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着供给战争的需要,为着改善人民的生活,为着建设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一面决不滥用浪费,一面努力发展生产。要学会计算到将来很多年,计算到长期坚持战争,计算到反攻,计算到赶走敌人之后的建设。我们边区和整个解放区,还要有两年至三年工夫,才能学会全部的经济工作。
我们到了粮食和工业品全部或大部自种自造自给并有盈余的日子,就是我们全部学会在农村中如何做经济工作的日子。将来从城市赶跑敌人,我们也会做新的经济工作了。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学习心得:
毛泽东的这篇讲话从中国农村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出发,论述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意义,对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中,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基本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核心中的核心。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从具体的、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主观愿望出发。
在实际工作中,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无论是国家制定宏观政策,还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都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认清自身所处的阶段、环境和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杜绝空想和蛮干,绝不能盲目跟风或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2)重视群众力量
群众路线是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工作要使群众得到利益,这与今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一脉相承。无论是开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还是进行城市建设、完善社会保障,都需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参与,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受益,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树立长远眼光
经济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发展工业时,要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习《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更是学习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那种在任何艰难条件下都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这对于我们今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告诉我们,经济工作是务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群众的工作,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是科学的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不仅回答了“革命时期为何要抓经济”,更揭示了“任何时候经济建设都是治国理政的基础”这一规律。新时代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要继承其“重视经济、依靠群众、学习实践”的思想精髓,以更扎实的经济工作推动民族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