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选3】《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2024-11-28 01:04:18

学习【毛选3】《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历史背景:

    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政治局通过后下发全党,并在六月四日的《解放日报》登载。一九五三年二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题目改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三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第一版)。一九八六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日伪军集中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根据地疯狂“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制造“无人区”。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时制造摩擦,在一九四三年春掀起第三次反G高潮,并以共产国际解散为借口,要求“解San共产党”,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这种外部压力使得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同时,从我们党自身而言,干部队伍迅速扩大,但很多干部的素质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不相适应,除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还有缺乏经验、工作不得法、官僚主义作风也有所滋长。这些都妨碍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党的事业是不利的。在这种艰难的环境态势下,如何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来破除种种困境,引领全体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成为一项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由此,产生了这个《决定》。

读书笔记:

(一)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二)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

    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个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地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

 (三)一九四二年的整风经验又证明:每一单位的整风,必须在整风过程中形成一个以该单位的首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少数积极分子的领导骨干,并使这一领导骨干和参加学习的广大群众密切结合,才能使整风完成任务。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

    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凡属真正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领导骨干,必须是从群众斗争中逐渐形成,而不是脱离群众斗争所能形成的。

    这种领导骨干的标准,应当是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工作能力,遵守纪律。

(四)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五)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在领导意见见之实行时要将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互相结合的思想,都必须在这次整风中普遍地加以宣传,借以纠正干部中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团结积极分子组成领导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领导。

    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

    许多同志,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不注重和不善于在作了一般号召之后,紧紧地接着从事于个别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使自己的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而变为官僚主义的领导。

(六)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思,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

(七)对于任何工作任务的向下传达,上级领导机关及其个别部门都应当通过有关该项工作的下级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使他们负起责任来,达到分工而又统一的目的(一元化)。不应当只是由上级的个别部门去找下级的个别部门,而使下级机关的总负责人(例如书记、主席、主任、校长等)不知道,或不负责。应当使总负责人和分负责人都知道,都负责。

    这样分工而又统一的一元化的方法,使一件工作经过总负责人推动很多干部、有时甚至是全体人员去做,可以克服各单个部门干部不足的缺点,而使许多人都变为积极参加该项工作的干部。这也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八)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

    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以致引起下级在工作步骤上的凌乱,而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九)希望各地同志根据这里所说的原则方针自己去用心思索,发扬自己的创造力。斗争愈是艰苦,就愈是需要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密切地相结合,愈是需要共产党人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密切地相结合,而彻底粉碎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

    我党一切领导同志必须随时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去同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后者。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不知道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妨碍党的工作的发展。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必须广泛地深入地提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

学习心得: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坚持、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对领导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作了精辟的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引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工作的科学有效的开展,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解决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这是一种领导艺术。是我们党适应群众队伍扩大和革命斗争需求变化而创新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智慧彰显。

    文章号召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去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领导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党性党风问题。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就一定会采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科学确定工作中心、工作秩序等领导方法。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领导方法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践行这个宗旨,要求党的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群众观念,特别是走好群众路线,矢志不移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是创造的力量源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考验,必须提升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素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纵深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及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提升具体领导工作的执行力和实效,持续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效能。

    “优秀的领导骨干选择,必须符合四条干部标准:1、无限忠心;2、联系群众;3、有独立工作能力;4、遵守纪律。”领导方法对于一位优秀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领导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不知道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妨碍党的工作的发展。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领导方法和政策必然是失败的。必须广泛地深入地提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坚决反对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