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选2】《团结到底》

2024-08-25 00:24:37

学习【毛选2】《团结到底》

历史背景:

    这是一九四零年七月五日,毛泽东为延安《新中华报》写的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的文章。

读书笔记:

    抗日战争的三周年,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周年。我们共产党人今天来纪念抗战,更感到自己的责任。中华民族的兴亡,是一切抗日党派的责任,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是更大的。我党中央已发表了对时局的宣言,这个宣言的中心是号召抗战到底,团结到底。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政策

1,一切共产党员须知: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

    共产党员要作抗战的模范,也要作团结的模范。我们所反对的,只是敌人和少数坚决的投降分子、反G分子,对其他一切人,都要认真地团结他们。

    必须坚决反对投降派,对于反G分子的进攻必须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地打退之。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那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是对团结抗战不利的。

    对于凡非坚决投降和坚决反G的人,则必须采取团结政策。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那就是“左”倾机会主义,也是对于团结抗战不利的。 

2,一切共产党员须知:我们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必须坚持这个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的兴亡,我们要负起极大的责任来。我们一定要战胜日寇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把中国造成独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而要达此目的,必须团结全国最大多数有党有派和无党无派的人。 

    共产党人不许可同人家建立无原则的统一战线,必须反对所谓溶共、限共、防共、制共的一套,必须反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

    共产党员也不许可不尊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必须在抗日原则下团结一切尚能抗日的人,必须反对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

二、团结到底在政权问题上政策

    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规定,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三分之一,实行“三三制”。

    只要不投降不反G,无论何人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

三、团结到底在军队问题上的政策

    我党宣言中已表明:继续执行“不在一切友军中发展党的组织”的决定。

    凡不向八路军新四军举行军事磨擦的军队,应一律采取友好态度。即对某些举行过磨擦的军队,在其停止了磨擦之时,亦应恢复友好关系。这就是在军队问题上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四、团结到底在其它财政、经济、文化、教育、锄奸各方面的政策

    为着抗日的需要,均必须从调节各阶级利益出发,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均必须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

五、我们目前的任务

    目前的国际形势,由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极端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将必然引起许多国家革命的爆发。我们是处在战争和革命的新时代。苏联是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援助者。这些都是有利于中国抗战的。

    但同时,日寇帝国主义正加紧向中国进攻,势将勾引中国一部分动摇分子对其投降,投降危险是空前地加重了。抗战的第四周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

    我们的任务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

    我们相信,在我党全体党员和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之下,克服投降,战胜困难,驱除日寇,还我河山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抗战的前途是光明的。

学习心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摘自《孙子兵法·始计篇

》)

    中国共产党人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中华民族的兴亡,更感到我党的责任重大。在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切抗日的党派,全国人民,都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外国侵略者。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

    抗战的第四周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任务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

    团结就是力量,“坚持统一战线”是我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我们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团结到底,争取更大的胜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