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023-07-19 01:18:06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于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讲演。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战略家、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从哲学家的高度运用唯物辩证法,贯穿着人民战争的观点和军事辩证法,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问题的基本原则,系统地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阐述了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原则,奠定了引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我们要研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要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历史上的各种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中国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中国的旗帜,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剥削阶级的界线。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因此,研究战争,必须要着眼于全局,也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战争规律?因为要使用这些规律于战争。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我们要求智勇双全的将军。

注重学习方法,熟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指导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对于各种侦察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连贯起来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做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1)中国革命战争都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

2)历史的经验证明,我们不但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军事路线。

3)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色是什么?

特点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

特点二,敌人的强大。

特点三,红军的弱小。

特点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特点规定了:

1)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

2)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3)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还可能失败。

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顺利条件和困难条件两方面是同时存在的。许多规律都从这根本规律发生出来的。

正确的规定战略方向:

1)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2)反对红军的游击主义,却又承认红军的游击性;

3)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

4)反对固定的作战线和阵地战,承认非固定作战线和运动战;

5)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

6)反对战略方向的两个拳头主义,承认一个拳头主义;

7)反对大后方制度,承认小后方制度;

8)反对绝对的集中指挥,承认相对的集中指挥;

9)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主义,承认红军是中国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10)反对土匪主义,承认严肃的政治纪律;

11)反对军阀主义,承认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权的军事纪律;

12)反对不正确的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承认正确干部政策;

13)反对孤立政策,承认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14)反对红军停顿于旧阶段,争取红军发展到新阶段。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围剿”和反“围剿”,如果没有民族战争代替国内战争,那末,直到敌人变成弱小者、红军变成强大者那一天为止,这种形式是不会变化的。

第五章    【战略防御】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第二节    反“围剿”的准备

对于敌人的一次有计划的“围剿”,如果我们没有必要和充足的准备,必然陷入被动地位。

开始准备的时机问题,一般来说,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因为后者的损失较之前者为小,而其利益,则是有备无患,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准备阶段问题,是红军的准备退却,政治动员,征集新兵,财政和粮食的准备,政治异己分子的处置等。

第三节    战略退却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准备反攻。

第四节    战略反攻

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这就是战略反攻阶段的全任务。反攻是一个长过程,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也是防御战的最后阶段。所谓积极防御,主要地就是指的这种带决战性的战略反攻。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

反攻开始问题,即所谓“初战”或“序战”的问题。

欲打破强大的“进剿”军,反攻的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之大。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

1)必须打胜仗;

2)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

3)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

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的形势。

1)是为了改变进退的形势。

2)是为了改变攻守的形势。

3)是为了改变内外线的形势。

主张的集中兵力,并不包括放弃人民的游击战争在内。

第七节    运动战

运动战,还是阵地战?我们的答复是:运动战。

在没有广大兵力,没有弹药补充,每一个根据地打来打去仅只有一支红军的条件下,阵地战对于我们是基本上无用的。阵地战,对于我们,不但防御时基本不能用它,就是进攻时,也同样不能用。基本的运动战,并不是拒绝必要的和可能的阵地战。

第八节    速决战

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速决战不是心里想要如此做就做得成功的,还须加上许多具体的条件。主要条件是准备充足,不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迂回战术,良好阵地,打运动中之敌,或打驻止而阵地不巩固之敌。不解决这些条件,而求战役或战斗的速决,是不可能的。

第九节    歼灭战

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师不如歼灭其一师。

学习心得: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专论战略的著作,论述了研究中国战争和运用中国战争规律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是军事教材宝贵的财富。

读完这篇巨作,感悟颇多。

1)我们军队的最高程度,不是为了打仗,是保护人民免受战争之苦,保卫我们祖国的领土完整。我们的和平不是白来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强大,我们才有和平和繁荣昌盛。那些扩军掠夺主义,为了显示军队强大,抛弃和平,鼓吹战争。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2)职场、学场犹如战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每一个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门科目,从性质涵义方面论述,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运用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的思想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现实问题,寻找出其本质和规律,运用全局规律的战略思想,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其战略的地位。

制胜的根本法则之一,就是战略“以一当十”,战术“以十当一”。从大局着手,方可抓住问题的要点。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这件事是一定要失败的。“行为做事,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我们要求智勇双全的将军。”要善于学习,“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无论学校、工作、生活,人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学有所得,学有所创,学有所成。

3)要想走得远,必须要有战略思维、战略定律,战略的持久战。要想走得快,必须精于业务,战役战斗的速决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会从实际情况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找出问题的特殊性、规律性,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节点,用心去想,因为全局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全局是由局部构成,有局部经验的人,有学习、工作、生活经验的人,犹如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就能够明白更高级的东西,能够把实践经验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去解决。这就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但是战略和战役的关系,战役和战术的关系。现实学习、工作、生活也是如此。明确目标,抓住重点,集中全力,扎实推进,务求成效,完成每一个阶段任务,直至任务的完成,问题的解决。

4)战略是目标,是方向,有终极的,有阶段的;战术是当前的状态,是手段,是方式。战略要明确,要既定;战术要灵活,要机智。最终赢得胜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