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生活状态叫“闲适”

(2012-09-01 11:14:35)
标签:

杂谈

有一种生活状态叫“闲适

最近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报道全国生活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高居榜首的是西藏的拉萨。为什么拥有号称天堂的苏州,曾经是小上海的无锡,龙踞虎盘的古都南京,风情别致的扬州,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等诸多著名城市的江苏省却无一城市入选。看来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一个城市的富庶程度、工业化发达程度、历史文化的悠久程度、风景的秀丽程度以及城市是否是战略要冲等都无必然的联系。报纸上没有给出入选的理由,但依本人愚见,幸福感来自于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中感悟,如果自己的生存状态相对于自己理想中的生存站台相吻合,那么他就是幸福的,反之他就感到痛苦。

什么是幸福?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记得小时候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却并不感到幸福。于是他就出去寻找幸福,很多人都感到他这是吃饱了撑的。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正在田里干活的老汉,在听完他的诉说以后,微微一笑对他说:“幸福一会儿我帮你去找,现在先帮我干活。”说完递给他一把锄头,一会儿的功夫小伙子就累得呼哧呼哧了,这时老汉就递给他一筒烟,叫他歇一会儿。于是他靠在树上一边吸着烟一边放松着筋骨,感到十分地舒服。这时老汉问他:“幸福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幸福。”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只有劳动才是幸福的源头。显然,它和生活在一个城市当中人们所共同感受到的幸福还不是一回事。我突然想起了两件往事,把它记录在下面,不知是否能诠释我对城市幸福感的理解。

第一件事: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和我的一位同事出差来到西安,久闻这里的牛羊肉泡馍是不能不吃的美食。说来也巧,就在长安街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可以提供这道美食的地方。那是一个路边的摊位(现在可能就叫大排档),设施非常简陋,几张长条桌,几条板凳,上面用毡布搭了一个凉棚。一口大锅正冒着热气,随之而来的是扑鼻的牛羊肉香味。桌子旁已经有几个中年男子,正在专心专注地往身边的碗里掰着什么。我们坐下来以后,老板就递给我们两个大碗,这碗之大就如同我们苏州人用来盛汤菜的山海碗一般,并问吃多少?由于不懂规矩,所以只能问。经询问才搞清楚,原来所谓的馍,就是用死面烘烤的饼。统一规格,每个半斤,由于能力有限所以我们俩人只能分吃一个。接过老板递过来的馍,我们又犯了难,就这么啃着吃,显然不对,好在旁边有现成的榜样在那里。原来要自己将馍掰碎了,然后老板会将一勺热气腾腾的牛羊肉,连汤带水倒进你的碗里。至此,你就可以享受美味的牛羊肉泡馍了。由于我们是馍少肉不少,汤汁又十分鲜美,所以倒很是受用。等我们吃完了结账要走,只看见那几个中年男子还在那里笃悠悠地掰着手里的馍。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吃这陕西风味,所以绝对是外行。后来经人介绍,吃这泡馍掰馍是关键,由于这馍是死面烘烤出来的,所以,要将馍掰成米粒大小,这样等汤汁浇下去才不会出现硬芯。所以掰馍绝对是个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掰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享受生活的过程。那几个中年男子,都是靠力气来换取劳动报酬的,所以一般最少要吃半斤,有的甚至要吃一斤。我这才领悟,为什么吃这牛羊肉泡馍的碗要那么大。隔了若干年以后再一次来到西安,我想再次领略一下这诱人的泡馍。这次是朋友将我们一行带到了一家装修豪华的酒店,据说是西安市最好的泡馍馆。落座以后,服务员上来问我们要些什么?我们说只要泡馍,他转身过去,给我们送来碗和馍,这碗和那年的山海碗相比要精致了许多,但也小了许多,这馍也小了许多,且变成了发面的。一切程序和那年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总是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一时又说不出来。后来想通了,这泡馍本来就是西北地区普通老百姓为享受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饮食文化,吃的就是那一种粗犷、豪爽,酣畅淋漓又悠然自得的一种境界。一旦离开了那种环境,这种感觉就完全丧失了。这种感觉是什么?我想就是在那些西北汉子慢慢掰着那馍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非常享受生活的幸福感。

第二件事,大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出差来到西北的另一个大城市兰州。由于慕名甘南的拉普楞寺是藏传佛教的一个著名寺院。所以决定抽时间去瞻仰一下。由于路途比较远,路况也不是十分好,汽车大约要走五个小时,所以我们七点钟就开始出发,由于是第一次亲历西北的山山水水,所以一路上我两眼就一直注视着窗外的景色。渐渐地城市的高楼大厦退出了我们的视线,西北农村的景象就展现在眼前。由于是早春,当地的村民大多还穿着黑色的棉袄,有的在外面还罩着一件羊皮坎肩,一群男子(由于距离较远,看不出他们的年龄)紧贴在自家大院的墙根底下,抄着双手蹲在地上,看样子十分惬意。我盯着他们,竟然在我们车子经过的这一段时间里,任凭孩子们在他们跟前来回地奔跑,驴车拉着东西在他们面前经过,他们就像一组雕塑一样,一动也不动,没有改变一丁点儿姿势。看来他们是真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了,享受着阳光给他们带来的温暖,进入到一种无物的状态当中,我想这时候他们一定感到非常幸福。

忽然,我想起小时候,苏州有一群人习惯“早上皮包水(喝茶)晚上水包皮(洗澡)”。苏州的茶馆有两类,一类是只供饮茶,另一类是设有舞台,可供评弹艺人表演。早上皮包水的客人进的是第一类的茶馆,那时玄妙观东脚门就有这样的一爿茶馆。一些常客,在茶馆里都有自己的专用茶壶,每天他们都会准时来到,有的抽香烟,有的抽旱烟,还有的抽水烟。一会儿不管是熟人还是第一次见面的生客,就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刹那间茶馆里是人声鼎沸,烟雾缭绕,也不知是烟气还是水汽。不像现在苏州的茶馆,从早上吃到下午,成了亲朋好友或者同事间休闲娱乐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广东人吃早茶的场所。那时候茶馆里只看得见成年男人,看不见女人。可能那些患有气管炎的,在这里他们或许才可以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这也是一种享受幸福的方式吧。

不管是西北汉子对牛羊肉泡馍的享受,还是甘南村民沫浴阳光的那份愉悦,还是苏州小市民在孵茶馆时的放松,这些都深深地刻着农业文明的烙印。但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印迹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不断地褪去。随着农村土地不再种庄稼,而开始种房子的时候,那种记忆当中的田园式风光,可能只能在电影、电视或者教科书当中看到的时候。当人们在呼唤回归自然,可是自然已经不再依旧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发出唏嘘的感叹,但我们是否意识到,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是已经园了农业文明时代许多人的梦想,什么千里眼、顺风耳,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什么日走千里、夜行八百,现代科技的水平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古人的想象。可是生活在现代化程度高度发达社会里的人们,要想重温农业文明时代恬静、闲适的旧梦,不知当今世界还剩下多少这样的土壤,可供他们去实现。

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幸福感指数第一的不是北京、上海这些在世界上都能占有一席地位的大都市,也不是占据着中国GDP总量大部的沿海地区的哪一个城市。通过上面讲述的几件事,是否能表达清我所想表达的意思。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是和他在现有的生存环境中,能否获得自己必要的物质条件并能充分享受这些物质条件相关联。同时在本文开始时所列的这些指标的程度越高,生活在这里人民的自豪感会越强烈,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自豪感并不等同于幸福感,但自豪感却是幸福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上述这些指标和人们的幸福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十分明确的。所以现在的城市决策者们,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历史文化无法改变以外,在其他各方面都在卯足了劲以提升这个城市的知名度。可是好心似乎并没有得到好报,姜昆相声中描述的各种烦恼,可能会不时地困扰着不同的人群。一块七巧板,被打乱以后,再也无法回到原先的状态。人们好像并不完全接受现代化给大家带来的便捷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面对极端化气候,频繁袭扰地球的时候,也希望放慢一点节奏,过一点闲适的生活。但愿回归自然,不再是工业发达国家中那些绿色保卫人士的的一句口号,也不会只能是永远停留在人们的梦境当中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