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中学教科室三年规划
为使我校在今后的三年中能够在各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同时提升我校在区内及社会上的声誉,我们教科室将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较系统、具体的规划,即:各项制度的落实、骨干教师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开展,现将规划具体说明如下:
一、各项制度的落实
切实落实《二十四中学教学教科研工作手册》中的相关制度,尤其对于“学科带头人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要常抓不懈,做到有落实有总结。
1、“学科带头人制度”:每年审核一次,每两年重新申报一次。
2005年我校评选出了第一届校级学科带头人8名。
2006年暑假前要由教科室下发“学科带头人审核表”,由本人填写2005—2006学年度的工作成绩,由学科组、教科室和校领导逐级审核,最后给出每位学科带头人的年终成绩。
2007年暑假前再次审核2006—2007学年度的工作情况,并打出成绩。结合两年的工作及成绩,最后由校领导给本届学科带头人每人一个评语,记入个人教学教科研档案袋。
2007年新学年开始,全校教师申报并评选第二届校级学科带头人,上一届带头人重新申报,审核方法同上。
2、“师徒结对制度”:每学年重新结对,以适应年级的更换和师徒互助的情况。
师徒双方必须保证平时每周一次的相互备课、听课,并详细记录,每学期要上交一次,平时由校长、主任、学科组长进行抽查。
2005年结对的师徒,2006新学年初要进行调整。对于已获得中学一级职称并在本学段任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准予出师,并作“出师汇报课”一节,由本人撰写“拜师体会”,由师傅给出“学徒评语”,由校领导签署意见,通过后方可出师,并把材料归入“个人教学教科研”档案“。
学年末,教科室将根据每对师徒的工作情况、互相学习情况以及徒弟在论文、作课等方面的成绩,评选出“校级师徒双优”进行表彰。
3、“教研活动制度”: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是我校“校本教研”的根本和基础,要作好对各学科组长的培训,对各学科组的管理以及每年度要进行“优秀学科组”的评选活动。
2005年我校学科组教研正逐渐走向规范,这将为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很好的保证。2006年—2008年,我校学科教研的主要工作将放在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十一五“课题的研讨工作上。今后三年,教科室每学期将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给各学科布置研究内容及阶段性展示内容,及时反馈、总结,为2008年的结题工作积累材料。
每学年末,教科室将根据各学科组平时的工作情况、教研情况以及本学科内教师的个人教学教科研成绩的平均分,确定“优秀学科组“,进行表彰。
二、骨干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中的引领作用,是促进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今后的三年中,学科带头人、师傅、学科组长以及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教师都将是我们要大力推广的。
1、学科带头人
① 每学年学科带头人要在校内作一节“示范课”。
②每学年学科带头人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③每学期“教师节”由学科带头人作一节“奉献课”或作一次讲座;
④学科带头人要主要承担“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按要求出示阶段性成果和总结。
2、师傅
①每学年师傅要做好帮带徒弟的工作,按时备课、听课、给予恰当点拨,对徒弟出师作出恰当的评价。学年末,如徒弟成绩不合格,或师傅自身成绩不合格,均将取消师傅资格;
②师傅要承担带领徒弟进行课题研究的任务,并按要求出示阶段性成果和总结。
3、学科组长:
①必须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好记录,带头作课,撰写论文,引导本学科进行学术研讨。
②按照要求承接“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任务,并带领本学科组制定计划,认真落实,定期总结,并按时组织好阶段性成果汇报工作以及2008年的结题工作。
4、优秀青年教师
①每学年认真参与教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作课、论文等),并由学校尽力提供其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回校后要有心得体会,并在适当时机在全校给全体教师作汇报;
②主动承担“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按要求展示阶段性成果及2008年的结题总结。
三、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校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好青年教师,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将对我校今后的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取三年内,使我校目前的青年教师都能较出色地完成或胜任本职工作,并推出两至三名青年教师骨干。
1、鼓励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进修活动(如提高学历、继续教育等),尽量为青年教师争取各种到校外进行比赛、交流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的目的。
2、组织好青年教师“教学展示周”活动
2005年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月”活动。2006年教科室预计改变目前的作课方式,举行“教学展示周”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①由各学科组组织本组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组内预赛。(参考形式:作一堂课或展示课件并说课、答辩)。评委为组内评委和评委组长(冯主任、贾主任、刘主任、王莉)及校长共同担任。预赛选手交纳课堂设计(或说课材料)。
②各学科组按要求上报30%参加作课决赛,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手段。由评委评出参加决赛的30%作为校级一等奖,参加下一年度“区百节创优课”评比,参加决赛的70%选手作为校级二等奖。赛后选手交纳课堂设计及教学反思。
3、组织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教科室预计从2006年开始,组织青年教师论坛活动。结合我校的“十一五”课题,每学期研讨一个具体问题,突出课堂的实效性研究。预计今后三年论坛研讨的课题如下:
①毕业班年级学生的复习反思(2006年上半年);
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2006年下半年)
③提高课堂实效性案例分析交流。(2007年上半年)
④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探讨。(2007年下半年)
⑤新课堂改革的实践与思考。(2008年上半年)
⑥“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展示。(2008年下半年)
四、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是打造我校优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科室在今后的三年中将下大力量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
1、教育理论的培训与考核。
教科室将从2006年开始,每学期下发给各学科组一些新的教育理论材料,督促学科组进行学习,并于年底与教师的专业知识考核一并进行考察,并将成绩收入教师的个人教学教科研档案袋中。
2、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教科室将督促各学科组在教研中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如说课能力、解题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等)。预计从2006年开始,每学年的下学期进行一次各学科的专业技能考核,具体内容与校长、教务处及各学科组长共同商讨,符合学科特色,真正起到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成绩收入个人教学教科研档案袋中。
3、做好“教师个人教学教科研成长记录袋”的整理工作。
2005年,教科室与教务处共同出台了“教师个人教学教科研成长记录袋”制度,其中包括教学成绩情况、教研活动情况、论文情况、作课情况、教案情况及学生反馈情况等十一个项目,每学年将总结出一次成绩。2006年暑假前,教科室与教务处将根据一年来教师的各项表现评定出第一次总成绩,预计在2005—2006学年度的“教学教科研工作总结会”上对前几名的教师进行表彰,以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
2006年,我校预计申报一项区级课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暂定),由校长指导,教科室管理,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2005年底与校长确立课题。
2、2006年初,召开学科组长会,布置各学科组进行教研,确定符合各学科自身特色和实际的子课题,并上报教科室。
3、布置各学科组长按要求撰写课题研究计划,并于2006年3月1日上交教科室。
4、教科室进行归纳,将我校的“课题申报评审表“于2006年3月15日前上交区教科室。
5、预计从2006年—2008年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包括成果展示及阶段汇报等,为下一步确立方向。
6、2008年组织各学科组进行总结,并搜集、整理研究成果,以备结题。
7、由教科室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润色,最后结题。
另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师傅及优秀青年教师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起到学术研讨、促进教学的目的。
六、“校本教研”的开展
“校本教研”开展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结合实际地进行特色教学,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所选取的“十一五”课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也是旨在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出路。因此,在今后的三年中,教科室将紧密结合课题研究,指导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1、组织学科组长进行“校本教研”的培训,指导各学科组结合“十一五”课题进行教研活动。
2、关注我校七年级的新课程改革工作,2005年——2008年三年中,要求现在的七年级教师每人每学期作一次总结和反思,2008年本届学生毕业后,预计举行一次“2008届学生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的研讨会,以便给以后的实施者及本人一个有益的借鉴。
3、大力关注我校在七年级开设的“校本教研”课程—书法。预计2006年、2007年、2008年在“教学教科研工作总结会”上由孙家顺老师分别作系列汇报,介绍课程的进行情况,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如有可能,于2008年帮助孙家顺老师把三年的“校本教研”教材集结成册,作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成果。
除此以外,在今后的三年中,教科室还将继续做好本科室的其他常规工作:每年度的论文征集工作、第四周期的继续教育工作、教师教学教科研资料的整理工作等。
另外,教科室还预计在每学年末召开一次“年度教学教科研工作总结会”,三年召开一次“教学教科研年会”,具体内容如下:
一、
年度教学教科研总结会,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情况。总结内容包括:
1、师徒结对情况总结,表彰“校级师徒双优”。
2、教研活动总结,表彰“优秀学科组”。
3、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总结,表彰各学科的优胜者。
4、“校本教研”课程总结,由孙家顺老师作汇报及展示。
5、“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总结,表彰前几名教师。
6、新课程改革进展汇报。
7、“十一五课题进展情况介绍。
二、
2008年召开我校第一届时“教学年会”,回顾并总结三年来的教学、教科研工作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十一五”课题结题总结、优秀课片段展示、说课示范、优秀论文展示、第一轮新课程改革总结、“校本教研”课程成果展示等,并把三年来的市级优秀论文集结成书,以便教师交流学习。
以上即为我教科室制定的三年规划,其可行性和实效性还需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验,在具体操作中也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同时也希望得到校领导的批评指正。但无论如何,有了规划就有了工作的方向。我们会尽力按照规划的内容去做,争取利用好这三年的时间,使我校教科室工作有一个质的提高。
2005/12/18
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