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18:长安米贵
(2008-10-13 09:09:32)
标签:
曹三公子刘秀文化 |
分类: 嗜血的皇冠(刘秀) |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18:
长安米贵
我们前面说过,太学位于长安城外东南七里,有房屋万间,学生万人,就其规模而言,已经称得上一个庞大的独立城区。
太学,作为政府官员的培养基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中央政府对太学的管理也格外重视。在太学的东面,设有太学官寺,置令丞吏,诘奸宄,理讼词,维护地方治安。其西又建有监狱,收纳作奸犯科之辈,以起震慑作用。
一般来说,官寺及监狱和太学生们的关系不大。真正和太学生们关系密切的,则是设在太学东北的会市——一个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的市场。每月朔望,即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太学生们都会获准来此练摊。对功课繁重的太学生们来说,这两天既是难得的放风时间,同时也是难得的赚钱时间。
会市很有特点,没有任何建筑物,只是种有数百棵大槐树,分为两排,太学生们的临时摊位就设在槐树之下。开市之时,放眼望去,数百摊位,数千顾客,吵吵嚷嚷,蔚为壮观。
太学生们所经营的,一般都是各自老家的土特产,以及经书传记、笙磬器具等学生常用之物。太学生们毕竟是衣冠中人,顾及脸面,在做买卖时,自然不会像小商小贩那样,满口俚语,计较到一分一厘。他们做买卖时,往往雍容揖让, 引经据典,至于双方的真实意图,彼此其实都能心领神会。
我们不妨拿卖玉器的甲生和前来买玉器的乙生举例,他们的对话全部来自来自论语。
甲生吆喝:有美玉于斯。(卖玉了!卖玉了!)
乙生闻声赶来,问:求善贾而沽诸?(便宜吗?)
甲生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卖,卖,挥泪大甩卖。)
乙生取过玉器,看了看,道,管仲之器,小哉!(东西不咋的。)
甲生也不急,道,君子不器。(东西没问题,你眼神有问题。)
乙生继续挑剔道,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现在市场上太多假货。)
甲生这才急了,道,吾谁欺?欺天乎?(我这产品质量三包。)
乙生问价格。甲生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七十钱。)
乙生摇头,作势欲走。甲生拉住,道,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乙生道,三十而立。
甲生道,六十耳顺。
乙生道,四十不惑。
甲生道,五十知天命。
买卖成交。甲生叹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算你小子会砍价,我这单生意亏大了。)
如我们所知,刘秀家中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另一方面,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如此一来,刘秀在太学中的生活费用就很成问题。他可以向家里写信要钱,也可以找表哥来歙周转,但这两个选择,他的自尊心都不能允许。他已经二十岁了,他应该能自食其力。
要赚取生活费,经商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不过,像同学们那样去练摊,竞争太过激烈,而且利润微薄。刘秀想了个点子,决定买头驴,跑运输,搞物流。反正从太学到市场,还有一大段路,这些练摊的同学,都有运输的需求。他抓准这个市场空缺,生意管保差不了。
想出这么个主意,刘秀很是得意,但是,哪怕是买头驴的钱,他也拿不出来,于是找到同宿舍的韩子,拉他一起入伙。韩子家境也不富裕,初闻刘秀的提议,犹豫不能决。
刘秀于是给韩子描绘了这样一幅宏伟蓝图:
咱俩先合资买一头驴,出租给别人拉东西。等有了钱,再给驴配个车,咱们就改出租驴为出租车。等有了更多的钱,再扩大规模,搞两辆驴车,一辆拉生意,一辆自己坐。
韩子兴奋起来,道,等咱有了车,每回出门都坐。妈的想上车就上车,想走路就让车跟着。
刘秀一笑,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好事还在后头。等生意再红火起来,咱们再成立一支驴车队,把咱们的驴车队都送上市场,简称上市。你说,那得多美气啊。
上市的梦想,又有谁能抵挡。韩子于是掏出全部积蓄,加入了刘秀的生意。两人买了一头驴,再让仆从牵去市场,帮人驼运货物,自己则坐地收租赚钱。
刘秀的预见果然没错,出租驴的确抓住了市场空档,生意很快便火爆得不行。
但是,立即便有跟风者。一时间,长安驴贵。
也是,这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无论你买头驴或者你自己是头驴都可以。
正当生意蒸蒸日上之时,意外发生。这一日,仆从跑过来,大叫不妙。刘秀和韩子急奔驴棚而去。只见昨天还足足拉了十多趟的黑驴,躺在干草中间,已经没了气息。
韩子冲进驴棚,抱驴泣道,小强,你怎么了?小强,你不能死啊。
刘秀很是冷静,仔细检查了驴的死状,道,有人投毒。
案情很简单:有人眼红他们的生意,对两人进行报复。
看着死去的驴,刘秀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人心的险恶。原来,长安也有黑社会。对此,他无能为力,他并不知道是谁干的,即使知道了,他也无力还击。
他觉出了自己的渺小。
随着驴的死去,他们的发财之梦也转瞬化为泡影。刘秀生平第一笔投资就这样以惨败告终。韩子受此打击,再也不肯和刘秀继续合作下去。
然而,生活费用的问题依然急待解决,刘秀依然还是要将生意进行下去。
刘秀作为一个失败了的小商人,准备东山再起。而摆在他面前的课题则是,他不仅要找到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更要找到一个富有钱途的行业。
长安米贵
我们前面说过,太学位于长安城外东南七里,有房屋万间,学生万人,就其规模而言,已经称得上一个庞大的独立城区。
太学,作为政府官员的培养基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中央政府对太学的管理也格外重视。在太学的东面,设有太学官寺,置令丞吏,诘奸宄,理讼词,维护地方治安。其西又建有监狱,收纳作奸犯科之辈,以起震慑作用。
一般来说,官寺及监狱和太学生们的关系不大。真正和太学生们关系密切的,则是设在太学东北的会市——一个可以进行自由贸易的市场。每月朔望,即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太学生们都会获准来此练摊。对功课繁重的太学生们来说,这两天既是难得的放风时间,同时也是难得的赚钱时间。
会市很有特点,没有任何建筑物,只是种有数百棵大槐树,分为两排,太学生们的临时摊位就设在槐树之下。开市之时,放眼望去,数百摊位,数千顾客,吵吵嚷嚷,蔚为壮观。
太学生们所经营的,一般都是各自老家的土特产,以及经书传记、笙磬器具等学生常用之物。太学生们毕竟是衣冠中人,顾及脸面,在做买卖时,自然不会像小商小贩那样,满口俚语,计较到一分一厘。他们做买卖时,往往雍容揖让, 引经据典,至于双方的真实意图,彼此其实都能心领神会。
我们不妨拿卖玉器的甲生和前来买玉器的乙生举例,他们的对话全部来自来自论语。
甲生吆喝:有美玉于斯。(卖玉了!卖玉了!)
乙生闻声赶来,问:求善贾而沽诸?(便宜吗?)
甲生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卖,卖,挥泪大甩卖。)
乙生取过玉器,看了看,道,管仲之器,小哉!(东西不咋的。)
甲生也不急,道,君子不器。(东西没问题,你眼神有问题。)
乙生继续挑剔道,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现在市场上太多假货。)
甲生这才急了,道,吾谁欺?欺天乎?(我这产品质量三包。)
乙生问价格。甲生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七十钱。)
乙生摇头,作势欲走。甲生拉住,道,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乙生道,三十而立。
甲生道,六十耳顺。
乙生道,四十不惑。
甲生道,五十知天命。
买卖成交。甲生叹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算你小子会砍价,我这单生意亏大了。)
如我们所知,刘秀家中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另一方面,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如此一来,刘秀在太学中的生活费用就很成问题。他可以向家里写信要钱,也可以找表哥来歙周转,但这两个选择,他的自尊心都不能允许。他已经二十岁了,他应该能自食其力。
要赚取生活费,经商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不过,像同学们那样去练摊,竞争太过激烈,而且利润微薄。刘秀想了个点子,决定买头驴,跑运输,搞物流。反正从太学到市场,还有一大段路,这些练摊的同学,都有运输的需求。他抓准这个市场空缺,生意管保差不了。
想出这么个主意,刘秀很是得意,但是,哪怕是买头驴的钱,他也拿不出来,于是找到同宿舍的韩子,拉他一起入伙。韩子家境也不富裕,初闻刘秀的提议,犹豫不能决。
刘秀于是给韩子描绘了这样一幅宏伟蓝图:
咱俩先合资买一头驴,出租给别人拉东西。等有了钱,再给驴配个车,咱们就改出租驴为出租车。等有了更多的钱,再扩大规模,搞两辆驴车,一辆拉生意,一辆自己坐。
韩子兴奋起来,道,等咱有了车,每回出门都坐。妈的想上车就上车,想走路就让车跟着。
刘秀一笑,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好事还在后头。等生意再红火起来,咱们再成立一支驴车队,把咱们的驴车队都送上市场,简称上市。你说,那得多美气啊。
上市的梦想,又有谁能抵挡。韩子于是掏出全部积蓄,加入了刘秀的生意。两人买了一头驴,再让仆从牵去市场,帮人驼运货物,自己则坐地收租赚钱。
刘秀的预见果然没错,出租驴的确抓住了市场空档,生意很快便火爆得不行。
但是,立即便有跟风者。一时间,长安驴贵。
也是,这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无论你买头驴或者你自己是头驴都可以。
正当生意蒸蒸日上之时,意外发生。这一日,仆从跑过来,大叫不妙。刘秀和韩子急奔驴棚而去。只见昨天还足足拉了十多趟的黑驴,躺在干草中间,已经没了气息。
韩子冲进驴棚,抱驴泣道,小强,你怎么了?小强,你不能死啊。
刘秀很是冷静,仔细检查了驴的死状,道,有人投毒。
案情很简单:有人眼红他们的生意,对两人进行报复。
看着死去的驴,刘秀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人心的险恶。原来,长安也有黑社会。对此,他无能为力,他并不知道是谁干的,即使知道了,他也无力还击。
他觉出了自己的渺小。
随着驴的死去,他们的发财之梦也转瞬化为泡影。刘秀生平第一笔投资就这样以惨败告终。韩子受此打击,再也不肯和刘秀继续合作下去。
然而,生活费用的问题依然急待解决,刘秀依然还是要将生意进行下去。
刘秀作为一个失败了的小商人,准备东山再起。而摆在他面前的课题则是,他不仅要找到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更要找到一个富有钱途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