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血的仕途——古时作官何其难[105]

(2006-12-05 19:14:25)
分类: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李斯与秦帝国
5、师出同门

  浮丘伯者,生于邯郸巨富之家。少时游手好闲,狂赌滥交,导致家产败尽,这才投奔荀子门下,学儒求道,也算是给自己谋一条出路。
  浮丘伯来投荀子,正赶上时机。当时,正值李斯和韩非相继离荀子而去。两大得意弟子的离开,让荀子甚是落寞,而浮丘伯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老夫子心中的空缺。浮丘伯天性聪颖,不在李斯韩非之下,荀子甚爱之。荀子已经年老,自知来日无多,他就像一个老迈的艺术家,将浮丘伯看作是自己艺术生涯中的最后一件有待完成的艺术品,倾尽心血,竭力调教。在武侠小说里,一般以关门弟子的武功为最高,以其最能得其师之真传也。这就好比,一个男人可以娶许多任老婆,但能得到他全部遗产的,通常是最后一任老婆。
  荀子善教,浮丘伯好学,一晃六年,浮丘伯自度学业已成,这才辞别荀老夫子而去,回归赵国。在荀子门下的六年熏陶,使浮丘伯性情大变,一改旧日的轻浮风流,胸怀宰割天下之志。临别之际,荀子给浮丘伯写了封热情而美誉的荐书,希望他投奔他的学长,或李斯,或韩非。浮丘伯久仰李斯、韩非大名,却并无意借他们的羽翼来庇护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天才,不在当今任何人之下。而真正的天才,正如诗人济慈所言,总是自己超度自己。
  浮丘伯学成归赵,而赵王不能用,浮丘伯仅有的一点爱国热忱,在这次打击中化为乌有。这次耻辱的经历,也让浮丘伯更加坚信,自己不仅仅属于赵国,更是属于天下。浮丘伯盘留邯郸,正好遇见姚氏,得知其来历之后,他和吕不韦一样,也立即起了奇货可居的念头。浮丘伯于是把姚氏养起来,等待有用之日。
  成蟜继任为将军的消息传到邯郸,浮丘伯乐得就和杜甫老先生一样,“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浮丘伯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浮丘伯携姚氏一起,秘密潜入咸阳,直奔成蟜而来。
  浮丘伯游说的风格,和李斯颇为相似。他根本不知道何为退缩,何为惧怕。他可以和世上任何人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确保自己的姿态是居高临下。
  而在性格和抱负上,浮丘伯和他的两位学长——李斯和韩非更是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慷慨激烈,强悍刚硬,恃才自傲,目空四海,以天下为砧板,以众生为鱼肉。分析他们三人的身世背景,分别为少爷、布衣、公子,却能有如此多的相似,原因无它,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导师。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师授九徒,九徒有相似。如此之师,方足为名师。今日培养之学生,千人千面,各行其是,貌似正印证着罗素的那句名言:幸福来自于人生的参差多态。然而,有知者总是相似的,无知者却各有各的无知。一个低层次的参差不同,又怎比得上高层次上的相似?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师者,或可受业,或可解惑,而能传道者鲜也。师如此,弟子可知。人们在忘掉所学过的知识之后,常自嘲道,都还给老师了。是啊,都还给老师了。那是因为,老师并没有教给过你任何你所不能还给他的东西。再重复一遍,那是因为,老师并没有教给过你任何你所不能还给他的东西。
  荀子所教给李斯三人的,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用荀子自己的话来说,是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对李斯三人而言,荀子不是老师,而是导师。对世人而言,荀子不仅是大师,而竟是大宗师。跻身于这样的大能者乃至全能者之门下,即便愚钝冥顽之徒,也能脱胎换骨,受益终生。正如如来佛前油灯的灯芯,长日久之,也能感其慈悲大能,幻化成精。持此以观今日之所谓为师者,持此以观今日之所谓大学者,可发一叹。
  年幼得亲,年少得师,年壮得妻,继而得子。这样,基本上可以算是幸运的一生了吧。这其中,除亲之外,犹以得师为难。李斯能得荀子为师,实乃李斯一生之大幸。微斯人,吾谁与归?
===============================================
回复选摘
作者:搅拌机在中场 回复日期:2006-6-14 02:51:33   (沙发)
  哈哈哈 狂笑三声
  这是本帖第7000个回帖

 
作者:翩然落海 回复日期:2006-6-14 16:24:49   
   而在性格和抱负上,浮丘伯和他的两位学长——李斯和韩非更是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慷慨激烈,强悍刚硬,恃才自傲,目空四海,以天下为砧板,以众生为鱼肉。
  /////////////////
  
  沉思良久,发一叹!
  
  人每每以智者自居。总以为自己所想皆为正确。倘跳开自身,与不远处看到以智者自居的自己,是否会暗暗发笑呢。自己究竟是不是智者?
  
  大才若李斯者,于分身之前看到一世皆为智者的自己,不知会作何想。
  -----------------------
  
  再重复一遍,那是因为,老师并没有教给过你任何你所不能还给他的东西。
  //////////////////
  
  想想如今的自己,看看身边的这个世界,回首当年所受教育,不过是在平庸的教育下,通过自己的平庸的努力和平庸的选择,得到了一个平庸的外壳,别人的平庸的满意,自己平庸的心灵,和自己偶尔的平庸的沾沾自喜和郁闷。
  
  我无法选择出身和教育,没有力量去反抗加在自己身上的平庸,起点已经平庸,终点肯定也是平庸,所以那条诡异的最短的曲线也会是平庸。我毫无选择地沿着这条曲线前行。
  
  公子大才,每次都会让我长嘘短叹良久。
 

作者:guokety 回复日期:2006-6-14 17:34:53   
  今天第一次来到煮酒论坛,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帖子;
  才看到15章,激动兴奋之余,说几句:
  1 楼主绝对是罕见的奇才!
  2 一直在猜测楼主的年龄:
   a 从知识的渊博,功力的深厚来看,至少是在
  中国古典文学上面浸淫了30年,如果文学的境界有9重的话,楼主已经爬到了第八重,因此可以推断楼主的年纪应在60以上;
   b 从文学以外的情况看,楼主六根未净,色欲未绝,手执慧剑却难斩情丝;文字中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应该是气血正旺的年轻人的作品;
  3 之所以看到第15章就回帖写字,感到楼主的15与14之间没有处理好,吕不韦的事情总是要先写完才好;或者不写,写了就要按照自己确定的思路写下去,万不可被旁边的看客所左右;一定要抱着”我正在写天下最好的文章”这样的豪情来创作(事实上你就是最棒的!)
  4 天涯真是一个好地方,高人真是多!楼主是高人中的高人!
  5 天很热:喝冰啤酒,不亦快哉!
   熬夜看世界杯,不亦快哉!
   细读楼主的美文,热血沸腾,不亦快哉!
 
 
作者:柳家三小姐 回复日期:2006-6-15 00:28:42   
  三更暮色罩春冷,清茶薄衫,忆曹三儿.
  诗成月残星空暗,情深意浓为哪番?

作者:minois 回复日期:2006-6-15 02:16:32   
  作者:shasha_lala 回复日期:2006-6-14 05:11:37 
      难道一直被我视为文化沙漠的母校竟然还可能雪藏类似香楼主这样的奇葩?
  
  --------------------------------------------------------
  看到这句,喷了 奇葩曹-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