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
李斯与秦帝国
7、有时候捷径是一条弯路
7、有时候捷径是一条弯路
再次廷议,嫪毐和吕不韦仍坚持各自推举的郎中令人选,互不相让,结果只能是再度不欢而散。
于是,李斯时刻到了,李斯作为中间人,即将开始他左右逢源的表演。
每个人大概都有过作中间人的经历,或是帮递纸条,或是劝架,或是作和事佬,或是当电灯泡,或是当第三者等等。万物之间,均存有引力和斥力,在人的身上,这样的引力和斥力被称为人际关系。中间人的作用,就是改变现存的人际关系,使其走向亲近,或使其趋于疏离。
嬴政贵为君王,除了和妃子们云雨寻欢时之外,其余时候,也免不了需要中间人,甚至比常人更为需要。有许多事情,他都不方便亲自出面。因为他是王,他是整个帝国的底线,他是最后一道城墙。他说出的话,作出的决定,无论对错,都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而派中间人出面,他退居于幕后,便给了自己缓冲的时间和修正的空间。
在出发去拜访嫪毐和吕不韦之前,李斯仔细地过了一遍脑子,认清自己所将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李斯这个中间人,是三方面的中间人。既是嬴政和吕不韦之间的中间人,又是嬴政和嫪毐之间的中间人,也是嫪毐和吕不韦之间的中间人。当然,他这个中间人是有倾向的,他名为中间人,实是嬴政的代言人。也就是说,他拉的是偏架。他的目的是:说服嫪毐和吕不韦收回各自的郎中令人选,共同接受王绾为新的郎中令,同时让嫪毐和吕不韦将所望未遂的原因归咎于对方,而不是将矛头对准嬴政。
权力是刚猛的,而政治却应当柔软。李斯要让嫪毐和吕不韦相信,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而他们二位,正是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如将自己这样的艺术天赋白白浪费,实在可惜。
为了更快的达到目的,有时就必须妥协,甚至是倒退。不仅是因为欲速而不达。这其中,还另有讲究。
我们知道,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短,因为时空并非平坦,而是弯曲。因此,欲从一点到达另一点,并非以走直线路径为最快。真正的最短路径,很有可能是一条极为怪异的弧线。沿着这条弧线前进之时,当事人或许会陷入迷茫,我这岂不是越走越远?我这不是在往回走吗?其实大可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因为你正走在正确的路上。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所以,不用怕走弯路,走弯路有时候是一种必须,更有可能反而本就是捷径。再者,谁又能确保自己一定走的是直路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感觉倒退之时,不妨偶尔这么想,也许,心情会不一样。
由此生发开去,自然界是造物的作品,是造物留给人类的一本无字天书,体现着造物之意志和思想。所有的哲理,其实都早已蕴藏在大自然里。故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圣人以天地为仪型,格物以致知。故君子之道,察乎天地。常闻之事,可以为鉴,习见之物,足相发明。
====================================================================
回复选摘
作者:唧咕咕 回复日期:2006-5-12 01:58:09
(沙发)
居然是沙发? 怀疑中!
天,不妄我等到半夜!! 谢三公子一个
居然是沙发? 怀疑中!
天,不妄我等到半夜!! 谢三公子一个
作者:卖刀杨志 回复日期:2006-5-12 08:34:43
权力是刚猛的,而政治却应当柔软。李斯要让嫪毐和吕不韦相信,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而他们二位,正是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如将自己这样的艺术天赋白白浪费,实在可惜。
为了更快的达到目的,有时就必须妥协,甚至是倒退。不仅是因为欲速而不达。这其中,还另有讲究。
-------------------------------------------------------------------
心有戚戚焉。顶这两句。高明的决策者,从来都是不先说话的。
所有的哲理,其实都早已蕴藏在大自然里。故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圣人以天地为仪型,格物以致知。故君子之道,察乎天地,习见之物,足相发明,常闻之事,可以为鉴。
-----------------------------------
这里边蕴含了东方式中国式的办事准则。表面上只谈风月,坐而论道,仿佛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但实际上该做的事情一点儿都没少做,只是双方都比较含蓄,配合地又好,不显山不露水地smoothly就把所有的问题给搞定了。
至少在表面上是轻松的,看起来和谐的,是富有表演性的。
这点于国人,是一种风雅的风格,于外人,是会摸不着头脑的。
一点感想,不值一哂。
权力是刚猛的,而政治却应当柔软。李斯要让嫪毐和吕不韦相信,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而他们二位,正是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如将自己这样的艺术天赋白白浪费,实在可惜。
为了更快的达到目的,有时就必须妥协,甚至是倒退。不仅是因为欲速而不达。这其中,还另有讲究。
-------------------------------------------------------------------
心有戚戚焉。顶这两句。高明的决策者,从来都是不先说话的。
所有的哲理,其实都早已蕴藏在大自然里。故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圣人以天地为仪型,格物以致知。故君子之道,察乎天地,习见之物,足相发明,常闻之事,可以为鉴。
-----------------------------------
这里边蕴含了东方式中国式的办事准则。表面上只谈风月,坐而论道,仿佛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但实际上该做的事情一点儿都没少做,只是双方都比较含蓄,配合地又好,不显山不露水地smoothly就把所有的问题给搞定了。
至少在表面上是轻松的,看起来和谐的,是富有表演性的。
这点于国人,是一种风雅的风格,于外人,是会摸不着头脑的。
一点感想,不值一哂。
作者:观海卢云远 回复日期:2006-5-12 11:40:31
作者:曹三公子 回复日期:2006-5-12 1:48:10
权力是刚猛的,而政治却应当柔软。李斯要让嫪毐和吕不韦相信,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而他们二位,正是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如将自己这样的艺术天赋白白浪费,实在可惜。
----------------------------------------------
忽然想到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劝那个纳粹军官不要杀犹太人时说:真正的权力,不是在有权力杀掉一个人时杀掉他;而是在有权力杀掉一个人时,却让他依然活着。看来,中西的说客颇有神交,呵呵!
看公子的文章和回贴,感觉公子为人细致、缜密,又不失随和、豪放,颇有江浙才子遗风。
作者:中场搅拌机 回复日期:2006-5-12 14:07:11
为了更快的达到目的,有时就必须妥协,甚至是倒退。
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短。
今天顶这个.
嘿嘿,很是赞同三公子的这个观点啊.三公子在正文里是理论讲解,我给大家发个具体的例子.
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于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的家境却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但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还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些都为日后的“奇迹”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积攒了一大笔钱,他开始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和古战场。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了九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爱琴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明白了为什么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大家共勉!
公子的言论总能让人热血沸腾,或者是让搅拌机抹了点油.工作起来搅拌的更厉害了.
我在想,这个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短在足球比赛里,是不是说明盯人远比跟着球跑要有作用呢?
TO:作者:馒头馅儿
加图索的粉丝算不上,风格倒是差不多的.莽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TO:作者:华江路千千
当然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