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偶然事件
2004年底,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到了家乡杭州,给妈妈电话报平安,却没有时间去看她。每天下班后就和刚改装歼轰七的战友们一起研究飞行,新的战机成建制装备部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新机首训期间的飞行安全。
晚饭后我给张大队长提了个建议,想和大队的飞行员一起研究新机的故障分析与统计工作。会议室里,飞行员脸上的汗水洋溢着飞行后的兴奋,对于我提出来的对新机的性能进行统计分析,他们讨论得非常踊跃,可一谈到对飞机的故障进行统计,有些飞行员提出这是机务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为此,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歼十雷达试飞那会,雷达故障是最令人头痛的,好不容易安排一个试飞架次,可是一个雷达故障就让整个架次报废了。一次试飞中偶然的雷达故障,雷达显示信号卡死,所有的雷达参数都无法控制,飞行后检查没有发现雷达有任何问题。雷达参数控制失效的故障并非经常发生,这给我们的故障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几天后的一次试飞中,雷达故障再次发生了,好在我们已经有了准备,为该架次安排了备份试飞内容。可是我发现座舱显示系统也发生了故障,我唯一能做的是对显示系统进行重新启动。故障排除了,试飞继续进行,在即将结束试飞时我向指挥员建议,能否再次检查雷达工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我再次开启雷达后,先前的故障居然消失了。座舱显示系统故障引起的雷达故障?一个大大的疑问在我脑海中产生,飞行后的检查证明了我的猜测,而该故障也成为航空电子系统中的经典故障,被记录在歼十飞机的故障统计中。在以后的试飞中再出现歼十雷达参数控制的故障,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显示系统故障,这种试飞故障统计得出的经验,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排故的效率,也使试飞的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我的故事再次引发了飞行员们的讨论,他们说,新机首装期间的飞行与科研试飞非常相似,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统计故障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判断处置故障的能力,还可以为后续装备新机的部队积累经验。
短暂的半个月过去了,我在新机部队的带教任务也告一个段落了,回家匆匆探望父母后我又回到了试飞部队。半年过后的一次会议上,我再次遇到了张大队长,他告诉我在经过短暂的磨合期后,他们对新机的性能进行了拓展性训练,在对地攻击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故障统计分析,他们还发现了飞机系统设计上的一些重大缺陷,他们提出的改进意见有些已经在飞机上落实改装。
多年的试飞实践告诉我,飞机作为一种工程产品,其故障的发生有许多规律可循,而要发现这些规律,就要善于对飞行中发生的偶然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有些相同的故障反复出现,而有些故障尽管表面现象并不完全相同,但规律却是一致的,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故障的真正原因,甚至可以发现系统设计上的固有缺陷。
2005年我来到了作战部队,在一次指挥歼十空战科目训练时,当飞行员报告雷达参数无法控制,建议终止科目返回时,我建议他重启显示系统,雷达的故障果然消除了,而训练也得以继续进行。
��歼十飞机的试飞员,此刻,我只能用一句话表达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