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恭与忐忑——中国文化不救不行了

(2011-02-15 16:42:29)
标签:

杂谈

“出恭”与“忐忑”——中国文化不救不行了

    许多人听不懂“忐忑”,其实忐忑就是一个人便秘后一泻千里的具体描述。你想象一下:一个粗俗的女人便秘已久,突然有了想屙屎的感觉,“啊恩…恩,啊恩…嗯,……”是憋劲的过程,因为便秘,此过程比较长,终于有效果了,所以就是“吧啦吡、吧啦奴,吧啦吡哩嘟……”一泻而下。我实在找不出更加文雅的词句来描写“忐忑”了。  

    2010年,文艺界热点不断,龚琳娜的“忐忑”吸引了无数的眼球,由于本人艺术传感器之嗅觉本能,我研究了一番“忐忑”,看完视频听完音乐,我对“忐忑”受到热捧没有感到意外,中国的文艺界已经到了没有最离奇、只有更离奇的时代,在人们审美麻木、娱乐疲劳的时代,只有想忐忑这样搞怪的东西才能吸引眼球。然而,我不得不从审美的角度来理性分析一下“忐忑”,分析的结果我认为忐忑没有什么审美价值,也就是说从艺术的角度看忐忑的得分很低,那么从忐忑受到热捧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呢,是文艺作品出现了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审美受众出了问题,鲁迅说过一句名言“大众需要的不是精品,而是包装精美的狗屎!”在我看来“忐忑”就是狗屎。

    元宵节未到,春晚小品的评选结果已经揭晓,赵本山将第13次蝉联小品王,此番,国人已经没有像去年那样,对赵本山小品的“低俗而缺乏创意”充满攻击意味了。记得去年春晚过后骂声一片,最终的结果还是本山第一。如果说小品就是搞笑,那么我们无需对赵的搞笑赢得的褒奖发表微词了,但如果我们的文艺都成了小品问题就大了。问题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根本上,艺术或者说是文艺到底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而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艺术就是审美,艺术品就是审美仪式。但这个结论在今天之中国成为了问题,有人说艺术就是为了找乐,生活够累了不要再在艺术上承载太多的道德和价值,说的似乎有理,但如果说艺术就是娱乐就有问题了,娱乐只是艺术的功能之一,而不是艺术本身。

    我们的审美是如何走到如此低俗的地步?我不想在此去谴责我们的受众,我们这些爱唱红歌,看革命电影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低俗文化的消费者和赞美者,这个过程其实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不知是哪位博友的一句话似乎提醒了我,我们现今文化的许多糟粕其实并非我们文化传统所固有,而是外来文化引进的结果。我们就是一步步从喜欢香港之夜,到喜欢抽奖游戏,到喜欢购买彩票,到喜欢戏说乾隆,对利益追逐和对嬉笑的沉迷,把我们精神中厚重正直的东西一步步消磨掉了,到如今我们在审美与道德上已经失去了底线,只要有利可图只要好玩,就是对的。而忐忑就是在这种庸俗化追求所产生的怪胎。

     现实的无奈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总是将当下的丑陋归罪于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其实是我们文化反思最大的误区。华夏民族的先人是最讲究优雅的民族,为了不言“怪力乱神”我们的古人煞费苦心,发明了许多词语,仅就屙屎这件人人要做的事情,因为其不雅就唯恐避讳不及,遗矢、出恭、解手且各有典故。为此,我查阅了一下午与此有关的网页,中国古人的求雅之精神的确感动了我。就是这样一个追求高雅的民族,怎么会发展到今天“泼粪、露淫”成为时尚的呢?我认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人难逃其责。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与审美,当然还有道德、政治等其他因素,剥离了文化的这些根本内核,采用泛文化的所谓娱乐优先的价值取向,民族的未来将不堪设想。我以为中国的文化已经到了不救不行的地步,文化的低俗化与崩溃,将比一百次经济危机更为可怕,因为社会的体制机制和规则,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失去了价值、道德与审美,一切规则都将形同虚设。

    当然,解决文化的问题还要用文化的手段,我们在历史上有过太多因为方法错误所导致的惨痛教训,用政治的手段来治理文化,用行政的手段来搞经济,用市场的手段来搞社会福利,用军事化的人文规则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其结果只能是更乱。所谓文化的手段,就是要重新确立文化与艺术之价值与审美标准,区分文化核心与文化功能之间的区别,唯有高举审美的大旗,中国文化才会有光明的前程。

    (本文绝不针对“忐忑”演唱者龚琳娜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