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的阵痛

(2010-08-10 20:26:30)
标签:

杂谈

 

历史的阵痛

——一个民族的航空梦

 

    回顾二十世纪的中国航空史,前50年的悲惨经历令人扼腕。我们不乏冯如这样的航空探索者,也不乏高志航这样的空中勇士。然而,当全球航空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当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空战时代,我们却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业体系,更没能建立起足以与强敌抗衡的空中力量,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历史,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曾被航空时代所抛弃,是历史的轮回还是我们自己的不争?

    在阿联酋迪拜博物馆的一个橱窗里,两艘木制大船被奇怪地放在一起,如果不看说明你也许无法猜测布展者的意图。这两艘船,大的那艘是6百年前中国人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而另一艘是比郑和宝船晚70年出现的哥伦布的“圣玛利亚号”。不用看船载重量的数据,仅从外形就可以看出郑和宝船比哥伦布的船至少要大三倍。有人说中国近代的衰败是因为与海洋文明失之交臂,但早在600年前,中国的造船业和远洋能力早就超越了西方,而在西方,东罗马帝国正摇摇欲坠。

    一提起航空百年历史,人们总会想到美国人莱特兄弟。其实,人类现代意义上的航空实践,早在2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1809年,英国乔治·凯利制造了他的第一架滑翔机,并在1847年完成了人类的首次滑翔飞行。后人是这样评价他对世界航空的贡献:“凯利对飞行原理、空气升力及机翼的角度、机身的形状、方向舵、升降舵、起落架等都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试验,他首次把飞行从冒险的尝试上升为科学的探索。”

   1891年,德国人李林塔尔身背着一架翼展5.5米的“大鸟”,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成功“翱翔”。从某种意义上讲,李林塔尔的作品依然是滑翔机,但他的贡献在于他寻找到了获得最佳升力的方法。我没有用滑翔这个词去描述他的首飞,是因为在这次飞行中李林塔尔借助于风力,首次飞翔到了比他腾越之处更高的空间。是他真正解决了现代飞行最关键的升力问题,甚至于比俄罗斯人儒可夫斯基发现升力公式还要早至少10年。而他用心血写成的《鸟类飞行—航空的基础》几乎成为未来飞行者的“圣经”,美国人莱特兄弟正是借助于李林塔尔的理论,幸运地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动力可控飞行。

    其实,与乔治·凯利和李林塔尔相比,莱特兄弟并非举足轻重的人物。人类的航空赛跑早在莱特兄弟之前100年已经开始了,他们只不过是幸运的撞线者。巴西人、法国人、俄罗斯人都在为飞机的诞生而冲刺;即使在美国,莱特兄弟的地位直到1945年才被权威机构所认可。

    技术革命只能创造历史,而真正改变历史的是由这些技术所产生的伟大变革。

    近代空战史上第一个王牌飞行员是法国人加罗斯。1915年4月间,他驾驶莫拉纳.索尔尼埃战机在空战中击落了5架德国飞机,“王牌飞行员”的标准也由此确立。但创造王牌奇迹的不仅仅是加罗斯的威猛,一种叫做“偏导钢板”的技术解决了机枪与飞机螺旋浆之间的干扰问题,运用这项技术制造的“航向机枪”在空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然而,4月18日发生的一次不幸事件,却彻底改变了近代空战的历史。那天对于加罗斯而言是不幸的,他的战机在空中意外停车只好迫降在德军控制区。德国航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认真研究了法国人的机枪协调系统,据此研究出了更为先进的专用机载机枪,由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专门为空战设计的福克—E1飞机。此后,福克不断改进了他的设计,制造了更为先进的福克-DR1三翼机,它给协约国制造了著名的“福克灾难”。德国人里希特霍芬更是借助于先进飞机的威力,创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落80架飞机的奇迹。

    随着人类进入空战时代,航空技术由发明家的游戏变成了大工业时代的尖端武器。回顾两次世界大战,不是那些伟大的冒险家,而是大工业所创造的庞大空中战争机器——飞机,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没有伟大的工业革命就没有二十世纪规模宏大的现代空战。

    还是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到600年前。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了颠峰。伟大的航海奇迹不是由西方人,而是由东方人来首创绝非偶然。以集权力量组织起来的大型手工作坊,加上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我们的前辈创造伟大的航海奇迹,也因此写下东方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的伟大历史。进入19世纪,工业文明由蒙昧期走向了飞速发展的时代,航空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发展必然需要工业实力的支撑。回顾二十世纪世界航空发展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美国、欧洲、俄国、日本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引领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前行,而所有非工业国家无一例外地被排斥在“航空俱乐部”之外?这一事实是所谓的文化形态、宗教思想、社会制度无法解释的。

    工业革命是近代最伟大的革命,也是“近代化”最重要的标志。中国,这个曾经引领世界文化、科技、经济乃至社会制度发展的“先进国家”,尽管在十九世纪同样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但当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国家的动荡和衰败,使我们错惜了这一伟大曙光的照耀。尽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们有了自己的造船业、工商业等垄断实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我们的早期工业还停留在纺织、医药和日用消费品的层面上,大工业时代的大型机电产业在中国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二十世纪上半叶,航空制造业没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兴盛绝非偶然,我们因此在自己的国土上空遭受日本人的空中打击,日本人轻而易举的制造了“重庆大轰炸惨案”。尽管我们的国土上上演了“马特霍恩计划”和“杜利特轰炸”这样恢弘的空中战役,但翱翔在这片空中与日本人抗争的主力却是美国人的空中力量。

    总之,整个二十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不乏追逐航空梦想的英雄,但在农耕文明走向没落的时代,因为没有工业革命的兴盛,中国的航空梦只有等待下一代人来实现了。在追逐航空梦想的道路上中国人无可回避地承受着阵痛。好在这个梦并不遥远,因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就要到来了。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工业文明的曙光终于照耀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耕古国,等待她的必将是无数的艰辛与前所未有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