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2008-12-11 19:57:02)
标签:

经济

希望教育

希望工程

社会基础

国家体制

中国

杂谈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社会基础资源市场化、货币化

——谁来为希望教育买单

 

60后的人总是有一种怀旧心理,我们怀念上学只交8块钱学费的那个年代,不是因为学费便宜,而是资源的公平享有。无论你是谁,你都交8元钱,因为教育资源是社会共有的,在教育资源的享有这一点上,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其实,作为市场化经济的受益者,我们都没有理由抱怨市场化带来的一些负面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建设、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家。我们爱这个国家,爱他所拥有的一切。我们知道由于经济的落后和资源的匮乏,发展经济需要市场化的激励,一潭死水的大锅饭经济也许再也不会在中国这片土壤生存了。然而,我们更应当看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必须带动民生的不断提高,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社会基础资源是民生的最主要方面:交通、能源、通信、教育和医疗是社会基础资源的最主要部分,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离开这些资源,否则生存就没有保证。国家赋予公民的权力,包括公民享有这些基本资源的权力。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在改革初期,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我们主观改革的追求,这些资源基本都转变为市场化体制,这对拉动经济、促进发展是必须的,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适合于初级阶段的体制和制度,慢慢显现他的不适应性。随着基础资源的不断扩大,这些资源理应回归到国家体制,由国家来拥有,由国家来分配,否则,必然转化成局部资源,为利益拥有者所占有,这样资源的分配就出现了畸变,资源使用的成本也会急剧增加,例如,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导致了国民教育的高成本,希望教育捉襟见肘,最后成为“失望教育”,因为在市场化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和“希望工程”显然都是弱者,他的生存空间会逐步丧失殆尽。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资源拥有权这个看似公平的权力,其实已经严重地失衡了。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资源是如何倾斜的吧,最近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在网上传递,京沪高铁以每天2亿元的成本向前推进着。这其实本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现代化的高规格建设必然是高成本的,我们不是投入多了,而是投入少了,欧美和俄罗斯早在50年前就完成了这些交通基础建设,日本也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走入了世界经济的前列。我所要质疑的是:为什么恢宏的建设总是在东部大兴土木,西部开发为什么总是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我总在叹息,每一次东部建设成果的发布,就意味着西部建设的进一步滞后,诺大的中国真的能够仅仅通过东部的崛起,就实现现代化吗。我不禁要问,真正关系到全体国民民生的大建设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有些决策者总是对西部的贫困视而不见呢;为什么我们的那些饱食的成功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忍耐力估计得如此之高呢;为什么那些享用着大量资源并任意挥霍的人,从来没有考虑国民应该享有的基本资源使用权。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基础资源必须国有化,这是迈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资源市场化和货币化已经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作为,为祖国的腾飞作出了贡献,今天是回归社会的时候了。许多人担忧基础资源流转的成本,我不禁要反问,我们从资源的计划体制转变到市场化难道没有付出成本吗?每一次对社会有意义的体制转变,都不会是没有成本的,问题是那种体制成本更高,当然是资源市场化成本更高,因为市场化体制下的基础资源,由于分配不公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而且,由于资源分配不公所积聚的社会能量,对社会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力。近年来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矛盾导致的法国、泰国、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希腊的社会动荡,对国家体制和经济体系的破坏力是巨大的,我们不应该也交不起这样的学费。

谁来为希望工程买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