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毒之前

(2008-01-20 11:58:39)
标签:

杂谈

消毒之前

 

消毒之前

——可以吟咏的文化

2008年1月20日

 

    题目非常醒目但令人费解。

    我以为杂文、证论文、鞭笞时弊的文字是有毒的,但男人离不开它,因为离开了深邃的思想和客观的思辨,男人就会成为无力的弱者,为了强大我们必须思考。但文字的毒性巨大,一篇激情飞扬的文字对于别人也许是解惑醒神的佳品,对于作者无异于一杯毒药,这是我这几年写作的体会。文化批判的斗士往往也是荼毒缠身的病人,你去看看鲁迅那张忧患的脸,就知道这病有多深。所以我戏虐的把写作思想文字称作消毒之前,而把那些温情浪漫的亲情小品当成心灵和精神的消毒,而精神愉悦过后灵动飞扬的散文,才是经过消毒过后的怡人珍馐。我将给大家演绎这个消毒的全过程。

    此文的题目应该叫《让我骄傲的中华文化》。

    一、可以吟咏的文化

 

消毒之前

 

    中华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形象和抽象,还是哲学与小品?其实,中华文化最大的特征都体现在其文化载体之上了,这就是中国汉文字。汉文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而西方文字基本上是符号、表音文字。汉文字外在的形象富有特点,文字因为有形就富有生命,书法是无法演绎那些丑陋文字的;汉文字的另一个特点是音标的不确定性,因为字型本身不代表读音(少数音形文字除外),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方言最为发达的国度。然而最不确定读音的汉文字却有着其他文字所没有的四声、同音字和多音字,读音是中国文字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毒之前

 

    正是因为这第二个特点,中国出现了与西方诗词不同的古典诗词。那些自得于古诗形制的模仿者,其实是不得要领的,中国诗词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句子的长短,而是其中文字铿锵激扬的韵律,一个意义再深刻的诗词,如果没有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音律,也是失败的作品,因此中国诗词是一种可以吟咏的文化。要体会中国诗词的优美,必须将它念出来。正是因为要朗读所以文字就不能太长,因此就有了曹操的《短歌行》、刘邦的《大风歌》,有了《秋风赋》和《醉翁亭记》。这也是我们的文化遗存中大都都是短文和语录的原因。有人因此比较西方文化说中国文化缺乏系统的思想,是一种自卑的偏见,三言两语已经表达明白,何须洋洋洒洒之万言,诸葛亮的《出师表》也不过两页纸而已。

 

消毒之前

 

    这种对于音律的执着追求,使得那些古诗名句成为千古绝唱,李白、杜甫的诗动一个字便惨不忍睹,因此我们有类似推敲这样的故事。宋人继承了唐人浪漫的衣钵,他们搜句索词极尽之能,因此有了妩媚清雅的宋词,你去读张继《枫桥夜泊》你去读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就能体会什么叫诗词的韵律。然而,宋朝以后追求音律的喜好到了极致就走向了艺术的反面,宋词过于媚俗与浮华的特点是他的硬伤,而到了明清,士大夫们更是绞尽脑汁,为文而文,诗词便失去了生命的原动力,明清诗词是历史上最多的,袁枚的《随园诗话》甚至记录了大量风尘女子的香闺之作,但世人能够朗朗上口的又有多少呢?

 

    附记:前面三幅作品是我的摄影小品,最后一幅来自网络。

    向大家推荐白鹤的博客,很不错的。

   http://blog.sina.com.cn/lilyzhe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