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态记录
2007年12月27日
我们是生活在城市的动物,无论我们周末或是假期在哪里度过,是乡村还是草原,我们依然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城市。因此,在生态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城市人也许更应该关心我们周边的生态。
一、猫的野化
曾几何时,猫是中国城市小资乃至平民的家庭宠物。在那个平房和二层小楼为主的70年代,各家各户的房门大都是漏风的,木地板、砖墙的洞穴里生活着一种现在城市已经基本绝迹的动物——老鼠。猫,既作为宠物、也作为家庭护卫成为我们许多家庭的成员。猫有九命,上树穿墙、坠落挤压,猫几乎都是毫发未伤,她们或娇媚、或冷漠地穿梭于我们的庭院和天井,迈着轻柔诱惑的脚步,吸引着我们的注意,也承受着我们的爱与冷落。她们有自己的世界——一个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的物质与情感世界。然而,她们毕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们与我们共存,我们因此称她们为家猫。
80年代以后的中国,变革每一天都在发生,以致于我们要再现以往的生活,竟然需要深厚的学识功力。狗的出现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侧面。仿佛一夜之间狗走近了大众的生活圈,猫失宠的速度几乎超越了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
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不仔细研究你也许会认为非常自然。自然界的动物有着一种特殊的天性,对于上帝的造物主人类,她们有着一种天然的依赖,那些被喂养或驯化的动物,迅速改变了数亿年自然选择养成的各自的生活习惯,而要回归自然又是如此的困难,动物的野化已经成为自然学科里的一项尖端工程,而且少有成功的范例。然而,猫似乎是一个奇迹,她们没有因为地位的改变而颓废,她们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野化着,她们依然穿行于城市之间,然而早已丧失了捕捉的本能,她们成为动物拾荒者,过着寄生虫般的“幸福”生活,却完全脱离了人的控制。她们再也不需要人类的宠信,她们依然冷漠而善良、甚至敏感。她们迅速的繁衍扩张,成为生活在这个水泥森林中的另一个社会群体。
据我的观察,猫的野性仅仅表现为脱离对人类的依恋,但她们的血性和残忍并没有返祖,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因)她们依然还是家猫的种群,只是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化结构改变了。从猫的属科而论,她是一种食肉类动物,搏杀和残忍是她必备的生存性格,然而,由于城市食物源的丰富,她们的搏杀和残忍本性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恢复。然而随着城市生物圈的潜移默化(谁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废物处理方式会如何改变)猫的生活空间也许会发生变化,她们的凶残化的进程随时都有可能加速。总有一天,猫会回复到她们祖先的生存方式,再次回归自然,我们将在历史可以见证的时代内,看见一种远古时代被我们征服的动物再次轮回到远古的生活方式,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猫并不属于野生动物,她们也许难以引起人们对于她们生存空间和状态的关注与思考,她们也许会例外地被人类所忽视,因而过上一种甚为悲惨的生活。谁来关注猫的幸福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