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很久前看过杜甫的一首诗,当时读了几遍,觉得除了最后两句有些气势,其余一般。还奇怪这样的诗怎么会入选唐三百,但奇怪之余却没仔细去想原故,一隔三四年后,猛的想了起来,却发现此诗真的是有深意。
诗是这样写的: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在百度上我找到了这样的【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粱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这个名叫卫八处士的人并不是什么名人,他只是名人(杜)的一个朋友,名人的朋友也不都是名人,成名之后或许会人以群分,这是社会的需要。但有些朋友却是一辈子的,不分贵贱。处士是个社会称呼,就好像那时候经常喊的“同志”一样。一干嘛就这位同志如何如何,难道就真有共同的志向了?
老杜一上来就感慨,还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只是见到了一个老友,就敢说“人生不相见”,以此开头,如何如何,就好像现在的领导作报告,先讲一通大政策,什么民生民权,以民为本啦,几千字过后,才扯进主题。看来这些都是古人写作习惯的畸形放大。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话翻译的白点就是:哥们儿啊,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不知赶上今这个好日子,让咱哥俩一起能坐在这烛光之下。俩老头见面,一般都会感慨的是时间流逝,青春不再。说不准还会讨论一些当年的花边事件,哪个女同学好看了啥的,谁谁嫁到哪去了,论完女生,再聊聊男生吧,一聊之下才知道不少人都OVER了,要不说“半为鬼”呢,老杜和卫八算是另一半,很幸运的。聊着聊着,该见见朋友的家人了,一般肯定是这么说,呦,你孩子都这么大了啊,那时......跟现在大概一样。只不过卫八肯定是超生了,都儿女罗成行了,养活起来也够费劲的,光吃也得不少钱花,生活这么紧张,又是故人来了,也就别摆谱好面子了,随便弄点菜就酒就成了。于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还是很有意境的。就着炒韭菜跟带着黄粱的饭,俩人开始喝酒了,酒菜这东西倒是很随意,现在也常见就着一个咸鸭蛋灌二锅头的,要不就是要三五个串能喝半箱燕京,这倒不新鲜。最逗的是这句:“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老杜的这点酒量还敢拿出来现摆,才十觞米酒就敢用个亦不醉,不说李白的斗酒诗百篇,那米酒我也喝过,肾功能好点的都敢说十缸亦不醉,还不如可乐呢。这就好比开个夏利却到奔驰的4s去现摆。老杜这首诗是写给卫八的,属私信,老杜没啥酒量也是事实。但经唐三百一暴光给后世读者,不免让酒国高手看扁了。这诗的结尾很是不错,很有些山水画的意境,要品味才行。
看完这首诗,才发现杜甫要赠的不只是卫八,而是写一种思续给天下人,这思绪是赠卫八之余的副产品,却最为宝贵。这些事都是人生要碰到的,千载以往,皆不能逃,把平凡写成了无与伦比的艺术,这不正是现代人追求的艺术最高境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