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地铁详细介绍

(2012-01-07 22:58:12)
标签:

地铁

武汉

湖北

轨道

交通

分类: 房产

武汉地铁

百科名片

武汉地铁标志

武汉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于2004年9月建成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轻轨1号线(U1)(黄浦路-宗关)。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

    总体蓝图

地铁建设
  1. 首个地铁站开建
  2. 过江地铁地质条件全国最复杂
  3. 首段区间隧道贯通
  4. 首条矿山法施工的区间隧道贯通
  5. 首条联络通道贯通
  6. 首段区间隧道轨道铺通
  7. 国内首条穿越长江地铁隧道贯通
地铁历史
  1. 联手设计
  2. 可行性探讨
  3. 一期路网
地铁线路识别系统
  1. 标识(Logo)
  2. 线路标识用色
技术含量
  1. 车站
  2. 使用车型
运营状况
  1. 运营时间
  2. 运营票价
运营中轨道交通
  1. 轨道交通1号线(U1,轻轨,运营中)
待通车轨道交通(至2017年)
远期规划中轨道交通

总体蓝图

   按规划,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比原有方案增加3条,以缓解日益严峻的过江交通状况。   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率将大幅提高。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60分钟穿城,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若干年后,该市轨道交通在主城区承担的客流将达55%以上。   到2040年,将建成9条地铁干线和3条城市快线,全长约540公里,其中有过江地铁通道7条穿越长江和汉江。届时,有66%的人口和岗位位于地铁站点600米步行半径范围内,全市居民进入武汉市一小时经济圈。

地铁建设

首个地铁站开建

  2006年6月28日上午9时,武汉首个地铁站在武昌火车站动建,地铁站将建设在地下。它也是与武昌火车站改造配套的项目,二者同步进行。   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称,最早有两个地铁站开工,分别位于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这两个地铁站是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的首站和末站,投资总额为3.02亿,武昌火车站处的地铁站先开工。   据了解,武昌火车站5月正式开始改造,现有的售票大厅将拆除。为避免重复施工,地铁站的建设与武昌火车站的改造同步进行。   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有关人士称,轨道交通4号线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解决乘客在两大火车站间的换乘。届时乘客不出火车站站区,就可换乘地铁,大约半小时后可抵达另一火车站。   目前地铁2号线一期和4号线一期已经全面开工。3号线和4号线二期也于2009年底开工。

过江地铁地质条件全国最复杂

  过江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是武汉市首条开工建设的地铁线路,一期工程试验段于2006年11月16日正式动工[1]。    据了解,过江地铁是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中,第一个穿越强冲刷水域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沿线有大量历史建筑要保护。   据测算,位于长江江底的地铁长度达3公里,如何通风,灾害时如何安全防护、疏散,都是大难题,以前没碰到过。普通地铁的类似问题,解决起来要相对容易多了。   江南、江北的地铁出口,往江底走坡度很大,车辆上下如何稳定安全,难度属全国第一。   专家们说,武汉过江地铁还有一项全国第一,即首次对反恐防爆炸进行安全论证。

首段区间隧道贯通

  武汉市首段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汉口范湖至汉口火车站区间2008年12月30日凌晨2时许贯通。29日晚8时记者发稿时,盾构机离目的地仅剩数米,施工人员已在汉口地铁站盾构机出井处悬挂“庆祝汉范右线隧道顺利贯通”的条幅。    汉范区间为地铁2号线,即过江地铁的首段盾构区间,全长1.01公里,为双洞双线设计,直径6.28米,只有约长江隧道直径(11.38米)的一半。武汉首台地铁盾构机“开拓者十号”在地下约16米深处掘进103天后,今天终于“重见天日”。    武汉地铁集团介绍,由于发展大道规划建二环线下穿通道,为了不影响今后该通道的施工,施工单位在临近终点时放慢了掘进速度,专门对地铁隧道与下穿通道交叉部位的地基进行了加固。目前汉口火车站广场的接收井处已经打好了14口降水井,这些深达14.5米的降水井用来降低地下水位,保证盾构机安全出洞。

首条矿山法施工的区间隧道贯通

   2009年12月18日,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虎泉站至名都站区间隧道成功贯通,这是武汉地铁首条采用矿山法施工贯通的区间隧道,也是继今年6月20日汉口火车站站至范湖站盾构施工区间隧道双向贯通后,长江南岸首条双向贯通的区间隧道。    武汉地铁2号线虎名区间隧道分左右双线,总长2503m,采用矿山法施工。该区间隧道地质复杂,洞顶为滞水发育的浅埋覆盖层,其中人工杂土超浅埋洞段长达680m,粘土层最薄处厚度仅0.5m,洞底岩溶、溶沟及溶槽发育,施工难度极大。    虎名区间于2008年8月19日开工建设,参建各方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安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科学调度,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克服了高水位区断层带、溶洞重灾区、侵入基岩无声爆破开挖、人工杂填土超浅埋段等诸多困难,有效预防了突水、突泥、地表沉陷、管网毁损等安全风险,实现了区间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首条联络通道贯通

  记者昨日(2010年2月4日)从中铁一局获悉,武汉地铁2号线首条联络通道近日顺利贯通,这是武汉地区首次采用冷冻法施工获得成功的工程。   该通道位于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站至范湖站区间隧道的正中间,将左右线隧道连接起来,长约6米,净高5米,净宽3米多。该通道分两层,下层可抽排隧道内积水;上层为乘客逃生通道。地铁2号线全线将设多处联络通道。

首段区间隧道轨道铺通

  武汉地铁2号线金色雅园站至常青花园站左线区间隧道轨道于2011年7月22日铺通,成为2号线完成铺轨的首段区间隧道。    该区间隧道单线长1.7公里,记者昨日乘坐中铁十一局轨道车对该段隧道进行了体验。轨道车从金色雅园站驶进隧道,一阵凉风迎面袭来。中铁十一局项目经理汪林介绍,地铁隧道内的温度比地面低10多摄氏度,冬暖夏凉。    借助隧道内若明若暗的灯光,记者看到两排钢轨延伸至隧道尽头。钢轨之间的道床上有一个水沟,可将隧道内的渍水搜集到隧道中段的积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至隧道外的市政排水管网。由于隧道内有施工人员作业,轨道车限速5公里/小时,跑完单程耗时约20分钟。汪林说:“等地铁通了,这段隧道两分钟左右就跑完了。” 地铁2号线轨道与高铁轨道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但地铁轨道对减震降噪的要求高于高铁。金色雅园站至常青花园站右线区间隧道轨道目前已铺800多米,预计本月底也可铺通。到今年底计划铺通12公里,占2号线正线轨道工程的近一半。

国内首条穿越长江地铁隧道贯通

  经过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2个月的艰苦攻关,2011年8月6日早晨6时,被誉为“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的武汉轨道2号线右线顺利贯通,成为我国第一条成功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地铁集团介绍,预计9月初,过江地铁双线贯通。    轨道2号线隧道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公路隧道之间,全长约3100米,开挖深度在长江平均水位线下48米处,为双线双洞隧道。    2号线右线从积玉桥站出发,昨日冲过终点,在江汉路的地下25米处停下。我们无法看到“出洞”的盾构机,它深藏在“一潭水中”。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介绍,盾构机出洞时,按常规施工方要对它最后十几米长的路段作“硬化”处理,使盾构机掘进到硬化段后,与地下水“隔断”,硬化了的土体又不会垮塌,保证盾构机安全出洞。但2号线右线出洞处,上方有一栋KTV经营房未拆掉,无法完成地下“硬化”,只好改成“水下接收”。施工方中隧集团在盾构机出洞的竖井里灌了10米高的混凝土,上面再灌约10米深的水,与周边地下水一样深,没有水压差。盾构机最终在混凝土中“出洞”。    据悉,过江左线预计9月上旬抵达,江汉路竖井会保持这种水环境,只到左线到达,再抽干水,挖开混凝土,将盾构机吊出。    地铁集团介绍,这是我市轨道盾构机首次采用“水中出洞”方式,它比常规出洞成本高。为过江线灌的混凝土和水接近14250立方米。    中隧集团介绍,过江线左线和右线掘进均遇到困难,右线“切”岩石,战胜软硬不均的岩层;左线则遭遇了两根来历不明的钢管,拦在刀盘前面令盾构机无法前行,聘请德国技术人员才从盾构机前部带压舱中切割出来。

地铁历史

联手设计

  6单位签下武汉首条地铁设计合同设计费超2亿   武汉地铁建设正式启动,眼下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记者昨从有关方面获悉,轨道二号线一期设计正式铺开,由国内11家甲级设计院联手设计。按照计划,武汉地铁武昌试验段将在年内率先动工。   据了解,此次面向国内招标的轨道二号线一期设计工程,包括总包、十个标段和一个设计。经专家公开评标,包括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在内的11家国内甲级设计院中标,为武汉首条地铁做设计,设计总费用超过2亿元。其中,铁四院获得设计总体总包。   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为武汉市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第一条以地下为主的轨道交通。它北起汉口常青花园北端的金银潭站,南至武昌光谷广场站。全长27.2千米,设车站21座,其中从金银潭站起点的2.75千米为地上高架线,设金银潭和常青花园2座高架车站(目前已全部改为地下线)。

可行性探讨

  武汉早已开始地铁项目的论证,但是因为资金以及过江隧道技术不到位,迟迟没有将计划付诸实施。现在能看到的武汉早期地铁规划图,至少开始于1996年。   武汉地铁的建设,运营单位是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在原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15日经武汉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   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2009年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评估会,并通过了该规划。主城区4条轨道过江通道将承担45%的过江出行量。   根据远景按规划,12条轨道交通线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镇间骨架线路,2、3、4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第二层次为镇内主干线路,1号线和5号线分别贯穿汉口及武昌镇内的东西方向。第三层次为跨江辅助线路,由6号线和8号线组成。

一期路网

   位于汉口地区的一号线一期线路已经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通车,一号线二期工程也已经于2010年7月29日开始通车。现在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和四号线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按规划,到2013年将建成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一期和四号线一期三条线路,形成约70公里的线网骨架,届时武汉三镇,七个主城区以及东西湖区(远城区)将实现轨道交通互联。   2007年,武汉市轨道交通完成建设投资7.93亿元;2008年,完成建设投资27.51亿元,同比增长247%;2009年,完成建设投资50.86亿元,同比增长81.8%。

地铁线路识别系统

   2009年1月20日,武汉地铁正式启用全新的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更换了新的地铁标识,同时明确了全部十二条线路的标识色。

标识(Logo)

  武汉地铁新LOGO(形象标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国际化的地铁标识字母M(地铁英文Metro之意),下半部分是象征地域特色WuHan首字母缩写“WH”的变形。其中,“H”被拆分成三个等体积色块,象征“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武汉地域特征,也预示着武汉地铁未来将贯穿东西、纵行南北、连通三镇。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采用渐变的蓝色和上红下蓝两种色彩方案。

线路标识用色

  武汉规划建设的12条地铁线路分别用12种色彩表示,每种色彩将代表一条线路,方便市民识别。九条市域地铁线U1-U9,分别为:地铁蓝、梅花红、鹦鹉绿、芳草绿、扬子蓝、古琴褐、青铜色、云苔紫、东湖蓝;三条地铁快线E1-E3,分别为云鹤黄、凤凰橙和归元金。

技术含量

车站

  连续同站台换乘模式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08b68e52201f034b0cf3e3a0.jpg

连续同站台换乘——洪山广场地铁站

目前正在施工的武汉地铁2号、4号线将引进香港的“连续同站台换乘”模式,让市民觉得换乘非常方便。尤其是这两条地铁线路的洪山广场站和中南路站点。   武汉地铁2号、4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站均可互相换乘。根据设计方案,武汉地铁2号、4号线共有4条铁轨。在中南路站,这4条铁轨是并列的,乘客下了2号线列车走到站台对面就可转乘4号线列车,相距不过一二十米。   在洪山广场站,4条地铁轨道则是分两层布局的,每层设有1条2号线、1条4号线,乘客仍可同站台换乘。   不过,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的换乘方向是相反的。   按8辆编组列车进行建设   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按预留8辆编组列车进行设计与施工,根据对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初近期的客流预测情况,6辆编组列车可以满足乘客运输需求,故运行初期车辆采用6辆编组方式,同时与土建工程相配套,预留扩编至8辆编组的条件,待客流需要时再扩编至8辆编组。

使用车型

   一号线一期工程使用的车辆由我国最大的机车生产厂家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国产化率达70%,车体为全焊接结构的铝合金车体,拖车司机室部分为玻璃钢结构。总共订购了48辆,共计12列,2动2拖4辆编组。并在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采用移动闭塞技术及“阿尔卡特”列车控制技术的信号系统,实现了自动驾驶、无人自动折返和高精度自动定点停车等功能。   一号线二期工程使用的车辆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B型车,直流750V接触轨下部受电方式,四辆编组,两动两拖。共订购了84辆车,共计21列。   二号线一期工程使用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B型地铁车辆,直流750V接触轨下部受电方式,六辆编组(根据客流需要可扩编至8辆编组),四动两拖。共订购了180辆车,共计30列。   四号线一期工程使用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B型地铁车辆,直流750V接触轨下部受电方式,六辆编组,四动两拖。共订购了90辆车,共计15列。

运营状况

运营时间

   目前武汉地铁营运时间为每日清晨6:00至当晚22:00。    行车间隔在平峰时段为5分40秒,在高峰时段为5分20秒(注:平峰时段为6:30---7:00,9:00---17:00,19:00---21:30。高峰时段为7:00---9:00,17:00---19:00)   
车站 日期 首班车(发车时间) 末班车(发车时间)
东吴大道 周一至周五 6:00 22:00
堤角 周一至周五 6:00 22:00
东吴大道 周六、周日 6:30 22:00
堤角 周六、周日 6:30 22:00

运营票价

  武汉轨道交通采用限时分段计价(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起价1.5元,可乘坐6个区间,超过6个区间每3个区间收费0.5元(不足3个按3个算),收费全程5元。    1—6个区间1.5元;   7—9个区间2元;   10—12个区间2.5元;   13—15个区间3元;   16—18个区间3.5元;   19—21个区间4元;   22—24个区间4.5元;   25个区间(全程票,全程共26个站,25个区间)5元。[2]   使用“武汉通”、储值票的乘客可以享受8折优惠,老年储值票5折优惠(需与老年证同时使用)。   2011年3月1日,武汉市对轨道交通票价做出了更改,更改后票价具体如下:   1—6个区间1.5元;   7—9个区间2元;   10—12个区间2.5元;   13—15个区间3元;   16—20个区间3.5元;   21—25个区间4元。

运营中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1号线(U1,轻轨,运营中)

   标识色:地铁蓝   轨道交通1号线是武汉市第一条全高架的快速轨线路。一号线位于汉口地区,东西方向横穿汉口的东西湖区、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西起吴家山,东至堤角。全长28.87公里,共设26座车站。工程采用B型车,4辆编组,设计最高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系统设计最大运输能力2.85万人次/小时。分为两个阶段完成,一期工程10个车站已经完工,并于2004年9月28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于2010年7月28日已投入全程试运营。   站点:东吴大道站五环大道站额头湾站竹叶海站(施工中,未开通),舵落口站古田一路站古田二路站古田三路站古田四路站汉西一路站宗关站太平洋站,硚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济北路站,友谊路站循礼门站(换乘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原江汉路站,由于2号线经过此处,设循礼门站,且2号线设有江汉路站,在江汉路中段,为避免混淆,故更名),大智路站三阳路站黄浦路站头道街站二七路站徐州新村站丹水池站新荣站堤角站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

待通车轨道交通(至2017年)

2017年武汉建成7条地铁线

   2017年前,我市将建成7条轨道交通(含轻轨、地铁)线,总规模将达到215.3公里,基本覆盖全市。其中,地铁7号线属首次提及,具体站点尚在研究之中。   这7条线分别为:在延伸现有轻轨和地铁2号线、4号线运行里程的基础上,新增地铁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四条线路。   其中,轻轨连通堤角到东西湖;地铁2号线连通常青花园至光谷广场;地铁3号线起于三金潭,终点沌阳大道;地铁4号线起点汉阳永安堂,终点武汉火车站;地铁6号线连通沌口和东方马城;地铁7号线起于金银湖,终点南湖;地铁8号线连通东西湖金银潭至南湖。   目前,轻轨二期已投入全线运营;地铁2、4号线已全面开建;地铁3号线、4号线二期于2011年全面开建,6,7,8号线已经启动前期勘探,部分站点开始建设。    武汉地铁集团称,我市将在2017年前完成市内城市轨道交通覆盖,可分担武汉公共交通客流量的35%,过江交通的80%,基本形成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逐渐缓解和改善江城交通拥堵的状况,引导和促进新城区开发建设。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7年)。为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尽快发挥轨道交通的网络规模效益,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武汉市将在2010年至2017年开工建设1号线西延段、2号线南延段、2号线北延段、4号线二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6号线一期工程、7号线一期工程及8号线一期工程,8条(段)线路共142.6公里,新增车站数112座。   具体为:   1号线西延段:自东吴大道延伸至金山大道,线路长1.2公里,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1~2012年。目前,轻轨运营线路图上虽标注有金山大道站,但终点仍只到东吴大道站;   2号线南北延段:南延段自光谷广场到江夏流芳,北延段自常青花园到东西湖金银潭,线路共长10.3公里,投资58.8亿,规划建设期分别为2011~2013年、2013~2015年;   3号线一期:自蔡甸文岭站到汉口三金潭,线路长33.2公里,投资201.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0~2015年。目前,该线路王家墩北站等作为试验站(段),已提前开建;   4号线二期:自武昌火车站到汉阳黄金口,线路长16.9公里,投资112.3亿,规划建设期为2010~2014年。目前,该线路复兴路站、越江段等作为试验站(段),已提前上马;   6号线一期:自沌口体育中心到东西湖金银湖,线路长33.5公里,投资189.4亿,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7年;   7号线一期:自金银湖到武昌南湖花园,线路长29.9公里,投资179.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7年;   8号线一期:自金银潭至东湖华侨城,线路长17.6公里,投资128.6亿,规划建设期为2013~2016年。

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长线(U1,在建)

  自堤角站延伸至汉口北,共设黄埔新城南湖村,汉口北3站,以地方铁路形式报批,已完成设计招标,审批等各项工作,已于2011年4月28日开建,2013年建成。   该工程线路总长5.695公里,沿线均为高架线,设黄埔新城、南湖村、汉口北3座车站。线路走向为:堤角站向东延伸,上跨张公堤,沿解放大道北延长线北行,于滕子中路路口南设黄埔新城站;之后线路偏出解放大道,北行跨过朱家河,在规划黄浦北路南侧设南湖村站;上跨三环线后,线路左(西)偏,跨过汉北河,沿规划泵站河西侧前行,至巨龙大道北设汉口北站。之后,在巨龙大道北侧设停车场1处,其出入段线长870m,双线,全高架,跨越泵站河,进入停车场场区后逐渐落地。停车场面积86557.47㎡,合129.8亩,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楼、停车列检库、工程车库、月检库、材料库、洗车库、变电所、污水处理站等建筑,房屋建筑总面积约17913㎡。   该工程总投资23.61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8.3亿元,由黄陂区政府出资,已到位项目资本金5亿元;项目贷款15.31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解决。计划于2013年建成通车。

轨道交通1号线西延长线(U1,在建)

  近期自东吴大道站延伸至金山大道站,线路长1.2公里,投资3亿元,共一站,规划建设期为2011~2012年。远期将延长至泾河,线路全长约4.3km,全线高架,设车站4座,停车场1处,总投资约14.5亿。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U2,过江地铁,在建)

  标识色:梅花红    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全线位于地下,行驶西北—东南方向,将从地下穿越长江,连接汉口与武昌地区,沿途经过汉口的江汉区和江岸区以及武昌的武昌区和洪山区。   二号线一期工程由位于江汉区的金银潭到常青花园,经汉口火车站,沿青年路、解放大道到中山公园,穿江汉路过长江到洪山广场,之后沿中南路到傅家坡,再向东南沿珞喻路到位于洪山区的鲁巷;在江汉路附近过江。全线均为地下线,全长27.985公里,共设车站21座,最大站间距(越江区间)3287m,最小站间距(循江区间)904m,平均站间距1358m。二号线一期工程,预计于2012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   一期21座车站分别为:金银潭站、常青花园站、金色雅园站、汉口火车站站、范湖站、王家墩东站、青年路站、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江汉路站、积玉桥站、螃蟹甲站、体育南路站、洪山广场站、中南路站、宝通寺站、街道口站、广埠屯站、虎泉站、名都花园站、光谷广场站。   目前已经全部开工。隧道将于2011年底全线贯通,并开始铺轨,2012年12月试运营,采用设计标准为6B的车型,预留8B的车型,为南车株机公司制造。

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U2,地铁,勘探中)

  二期工程分为南北延长线:   南延线为:自光谷广场站,延长至流芳火车站,在流芳火车站与武咸城际,武黄城际等换乘。沿途经过华中科技大学站,光谷大道站,佳园路站,共4站,线路全长约6公里;计划建设周期为2011—2013年,已经开始勘探;   北延线为:自金银潭站起,延长至金银潭大道,将与8号线相交,沿途经过常青车辆段,宏图大道站,共3站,线路全长约4.5公里,计划建设周期为2013—2015年。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

轨道交通3号线(U3,地铁,在建)

  标识色:鹦鹉绿    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地铁)位于地下,始于沌口开发区,沿东风大道向东北方向走,在沌阳大道路口设沌阳大道站、车城北路以南设体育中心南站、太子湖路以北设体育中心北站、新民河街路口设升官渡站。穿越三环线立交后,沿龙阳大道北行,在汉阳客运中心前设客运中心站、四新大道路口以北设四新大道站、随后设王家畈站、蔡家湾站,在汉阳大道路口设王家湾站与4号线换乘。再从江汉二桥以东下穿汉江,到解放大道设站与1号线换乘,右拐入王家墩CBD,设双墩站、王家墩中心站、王家墩北站。出王家墩走常青路与2号线在范湖站换乘,到新华路口右转下穿菱角湖公园拐入长江日报路,在天门墩路口设菱角湖站。线路从武汉图书馆以北地块穿行至建设大道,分别在香港路路口、惠济二路路口、黄浦大街路口、武汉科技馆前、二七路路口、兴业路路口、后湖大道路口设站,过井南路后,沿后湖花园小区北侧向西行,与金桥大道交会处设终点站市民中心站。   3号线工程,是连接汉口、汉阳的骨干线路。重点解决汉阳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口西王家墩CBD、后湖片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连接,支撑城市空间拓展,促进新城组群的发展。2009年12月开建,预计2015年完工。   一期工程全长27.8公里,设站23座分别为:市民中心站、后湖大道站、兴业路站、二七路站、科技馆站、赵家条站、惠济二路站、香港路站、菱角湖路站、范湖站、王家墩北站、王家墩中心站、双墩站、宗关站、王家湾站、蔡家湾站、王家畈站、四新大道站、客运中心站、升官渡站、体育中心北站、体育中心南站、沌阳大道站。   二期工程向南延伸至文岭站,从沌阳大道站开始延伸,设东荆河路站、枫树五路站、薛峰镇站、商业服务学院站,文岭站,共5站。   其中,市民中心站,香港路站(3、6、7号线换乘),王家墩北站,王家墩中心站(3、7号线换乘),宗关站(1、3号线换乘)已开建。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

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U4,地铁,在建)

   标识色:芳草绿    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与二期(地铁)位于地下,采用设计标准为6B的车型,行驶东西方向,连接汉阳与武昌地区,从永安堂沿汉阳大道到钟家村,过长江到紫阳路、武昌火车站,沿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团结大道至武汉火车站;在汉阳拦江路-武昌紫阳路过江。沿途经过汉阳的汉阳区和武昌的武昌区、青山区。一期工程于2009年正式动工,总工期48个月,计划于2013年9月建成通车。   一期全长16.488公里,设站15座,分别为: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站、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站、周家大湾站、青鱼嘴站、东亭站、岳家嘴站、铁机路站、罗家港站、园林路站、工业大道站、工业四路站、建十路站和武汉火车站;   截至2010年一期车站除周家大湾站、罗家港站、梅苑小区站3个站未动工,其余已全部开工。2011年,这三个站也已全部动工。

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U4,过江地铁,在建)

  四号线二期全长16.9公里,设站13座,分部为:黄金口站、孟家铺站、永安堂站、玫瑰苑站、王家湾站、十里铺站、七里庙站、五里墩站、汉阳火车站、钟家村站、拦江路站、复兴路站和首义路站(接武昌火车站)。其中黄金口站和孟家铺站为高架站。   二期2009年12月开建,2011年4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组的评审,将于2014年建成。   目前拦江路站,复兴路站已开建,长江隧道将开挖,王家湾站、十里铺站、七里庙站、五里墩站、汉阳火车站、钟家村站开始地下管线迁移。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

轨道交通6号线(U6,地铁,部分开建)

   标识色:古琴褐   金银湖至开发区体育中心,预计2014年全面开工,2017年建成。   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武汉新技术开发区的三角湖,过体育中心,穿越南太子湖,沿江城大道北行,过博览中心,走鹦鹉大道至钟家村、琴台路,穿越汉江后到汉口;沿中山大道向东,过江汉路、大智路,穿越京汉大道向北走香港路、唐家墩路、姑嫂树路,穿越张公堤;向西过常青花园,到东方马城,穿越银水湖,沿金山大道至一期工程的终点站环湖西路站。线路长36.1km,全部为地下线,设站27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平均站间距为1.368km。   全线设27座车站,分别为:体育中心南站、车城东路站、江城大道站、老关村站、博览中心站、海洋乐园站、前进村站、红建路站、马鹦路站、钟家村站、琴台站、武胜路站、汉正街站、友谊路站、江汉路站、大智路站、苗栗路站、香港路站、三眼桥北路站、唐家墩站、石桥路站、杨汊湖站、常青花园站、工业学院站、东方马城站、假日广场站、环湖西路站。   轨道交通六号线是一条跨越汉江,连接汉阳、汉口的镇间轨道交通骨架线路,线路连通了体育中心、博览中心、汉阳商业中心、汉口商业中心、站北居住组团、常青花园、金银湖等地区,是沌口经济开发区、汉阳区、汉口区和东西湖区客流联系的主通道,其定位为大运量等级的线路。也是继轨道交通3号线之后第二条下穿汉江的地铁,连通了三环线外围的两个新开发区域。它在钟家村与地铁4号线实现换乘,在江汉路与地铁2号线实现换乘,在大智路与1号线换乘。   率先进行地质勘察的是汉阳段的6站5区间线路,包括钟家村站、马鹦路站、红建路站、前进村站、博览中心站、江堤中路站等6座车站。   博览中心站,海洋公园站,香港路站(3、6、7号线换乘),唐家墩站已开建。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

轨道交通7号线(U7,过江地铁,部分开建)

   标识色:青铜色   预计2014年全面开工,2017年建成一期工程。   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金银湖,沿环湖中路、金南一路、建设大道、澳门路、过京汉大道,在长江二桥上游的三阳路附近穿越长江,经友谊大道、过湖北大学、穿越长江公路隧道的南岸匝道,走中山路、穿过大东门立交桥、过武昌火车站,走恒安路、南李路、李纸路至板桥村。   王家墩中心站(3、7号线换乘),香港路站(3、6、7号线换乘),已开建。   远期规划为机场线,连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以及规划中的武汉第二机场。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

轨道交通8号线(U8,过江地铁,部分开建)

  标识色:云苔紫   预计2013年全面开建,2016年建成一期工程。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主线起自三金潭,沿盘龙大道、宏图路、塔子湖东路、黄浦大街、斜穿赵家条地块后沿永清路,在长江二桥上游芦沟桥路附近穿越长江;越江进入武昌后,沿团结路前行后穿越省储备局三三七处地块转行至徐东大街,沿徐东大街至梨园,支线在梨园门口转至中北路延长线至华侨城项目开发区。   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0.173km,全线地下敷设。其中主线长16.528km,设站13座,分别为:三金潭车辆段站、金银潭大道站、塔子湖站、幸福大道站、兴业路站、竹叶山站、赵家条站、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徐东路站、汪家墩站、岳家嘴站、梨园站;华侨城支线全长3.645km,设站两座。   二期工程从欢乐谷开始走东湖路,过湖北省博物馆、中南医院、水果湖、洪山路、八一路、街道口、武珞路到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其正线全为地下隧道工程。    8号线一期徐东站、汪家墩站,岳家嘴站(4、8号线换乘),竹叶山站已开建。   详见词条: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

远期规划中轨道交通

  除了上述在2017年前建成的7条轨道线路外.武汉市还规划了远景线网.其12条线路.总长度达540公里,设站309站。过江通道7条.静态投资约3000亿元。   根据远景规划.武汉轨道线网由3条市域线(E1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E2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E3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和9条市区线(U1~U9)构成,其中7条过长江、3条过汉江。3条市域快线联系主城与六大新城组群,重点盯住武汉CBD、城市副中心、新城组群中心以及机场火车站重大对外客运枢纽.适应城市客运主要流向,引导新城组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9条市区线由5条跨江线路和4条镇内线路构成。加密主城线网密度。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实现主城用地的集约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