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痴们探梅】
(2021-07-28 15:39:41)
标签:
杂谈格律诗 |
分类: 西湖四季 |
【和梅痴们探梅】
钱塘诗社陆雪滄老师,蒋荫炎老师,吴匀焘老师都是梅痴,他们的咏梅诗词非常优美,尤其是蒋老师自号“梅痴”,有“近梅斋诗”几百首。我本来是喜欢拍照片的,梅花还未开的时候,见到梅豆就欢喜的不得了,每每有照片拍的就上传钱塘诗社聊天群,引得一些不方便经常出门的大姐们心里痒痒的。
陆雪滄老师在群里说,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去孤山探梅,今年一个人是不敢去了。我本来就是得空就喜欢走走看看,见啥拍啥,于是便约了陆老师同行。而后蒋老师、吴老师在群里见了我们的约定,也愿意同行,便组成了四人探梅队了。
一月底的西湖,湖光山色虽有萧条,但是暖阳如纱帛,
疑似春已到江南。一路上山回湖转,总见有淡淡的梅色惊入眼帘,更有暗暗的香气追随众人,沁人心脾。
进孤山,三位老师都已到位,倒是我迟到了,让他们久等有点难为情。沿孤山湖畔慢慢走去,不远即见孤山梅林。腊梅已然绽放如黄灿灿的繁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浓烈的香气拂面而来,说它们是暗香,许是那种不媚不俗的气息可以任性的散发,虽然严寒也是无拘无束。你若是执意去嗅,它并不迎奉;你若是无意顾盼,它却在那缓缓流香,既热烈又淡定,令人如痴如醉。
走过九曲桥,豋上放鹤亭。那冬季的放鹤亭樟树蔽天,安静沉默。老师们论诗博古的声音在楼亭和古树边传递,那样的空气中恍若穿越,来到了林和靖的天地。不知道是谁在林和靖的墓前安放了一枝梅花,如暗香一样追溯着诗人脱俗清雅的一生。诗人和诗人的精神渗透,仿佛有亲密的生命联结,三位老师久久地在林和靖墓前逗留。我随意打开相机,拍摄下了这些可贵难得的照片,相信此次探梅别有价值,与我来说受益匪浅。
从放鹤亭下来,老师们童心未泯,见啥玩啥。逗鸳鸯,数残荷,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在陆老师的手里如展翅欲飞的小鸟栩栩如生。抓住这难得的特写,我也过了一把逆光摄影的瘾。过西泠桥,午饭后,三位老师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又来到曲院风荷小歇。
总之此次探梅,名符其实。一路行来听老师们说梅花,讲诗词,谈格律,念故友。。。我随机跟拍,恍若身在远方,诗在身边。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众位老师皆儒雅之士,博学多才,尤其是诗泉涌动之时,便任性恣意出词锦绣。更敬佩蒋老师的即兴创作如行云流水,句句走心。以下是此次探梅老师们的佳作应和,收集起来供诗友们欣赏。
陆雪沧三首:
金军,运道,潜夫作伴孤山探梅感赋:
岁岁相思成贯癖。
独念寒芳,
飞雪临风立。
欲问为谁红豆掷,
氤氲花气炎凉易。
未料寿阳新点额。
暗约春风,
闲弄胭脂色。
浅笑盈盈犹可惜,
斜簪一朵幽香浥。
大寒后三日与诗友
金军,运道,荫炎孤山寻梅,
盈盈欲语先迎客,
捧出冰心点点红。
白发耋龄痴不改,
吹寒凝面作春风。
已破南枝几萼红,
醉人应是细香融。
徘徊凝伫鹤亭北,
却见寒花玉立中。
蒋荫炎四首
孤山赠兰姐
披霜浴雪共经来,
溪涧幽兰崖畔梅。
孕蕾三冬问甘苦,
欲将怀抱向春开!
同红叶运道金军诗友孤山访梅即兴
冬阳难得暖如春,
湖上同游耄耋人。
好看梅花冰玉洁,
不禁回顾白头身。
北岭阴崖寒尚重,
疏枝南向觅春风。
历经炎火冰霜劫,
瘦影暗香谁与同?
——《孤山梅》
默默经寒次第开,
梅花多在北山隈。
向阳好处终归让,
不意游人接踵来。
吴匀焘一首:
七绝
放鹤亭边飘玉影,
红梅初绽暖如春。
知音牵手蓬莱岛,
撷取清风香一身。
金军一首:
《蝶恋花》
和陆雪滄,蒋荫炎,吴允焘老师孤山探梅有感
湖上西泠花簇底。
脉脉留情,恨晚相逢矣。
放鹤林郎言喻里,
香丝娥影含颦意。
此景可堪成忆记。
岁岁香魂,又被深深系。
我问梅痴花似醉?
一枝斜坠飞螺髻。
前一篇:绿肥红瘦也是良辰美景——荷花二拍
后一篇:渡江云雨巷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