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四季】晚春·古道红尘


标签:
上香古道西湖茅家埠杂谈 |
分类: 西湖四季 |
杨公堤与茅家埠遥遥相对,因为一条绿荫复裹的临水小道而成早年香客们去灵隐寺上香的船埠之路。当然跟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便利,这条水路便在桑农野渠中湮没了。如今随着对西湖西进的整治,原来的西山路经过桥桥路路的沟通恢复了杨公堤的原址。上香古道经过治理,从历史中被唤醒并被修复。长亭,短亭,木栈,拱桥一直蜿蜒到茅家埠,与茅家埠的农家粉墙黛瓦沟划成一处充满野趣寻幽访古的好地方。
一般来说外地的游客喜欢热闹有名气的景区,所以上香古道就成了偏安宁静的一角,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鸟类集息,所以各式重磅武器,长枪短炮也将这里构筑成一处“打鸟”阻击的要塞。
晨起,从杨公堤郭庄的对面卧龙桥畔进入上香古道,顿觉凉风习习,香泽笼身。轻飞的柳絮,水陌的幽静,令人舒心自醉。几湾木栈道沿水路延伸,花深无地暗悄寂,一叶孤舟急急西去,画舫如飕更觉水路迢迢,佛国洞天。犹喜晨色朦胧中,一缕缕阳光从树阴的缝隙里袅袅流出,似有揽红送香之意。走在这样的绿荫道上,心里先是设定了一条怀旧的经线。
闻周邦彦云:“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可见人到了此时此地,惜春伤春,惜花爱花,怜己惜己,缠绵之致便难以排解了。周邦彦本是大词家,想到光阴虚度,想到春归如过翼,想到恨时钗头颤袅,想到尚有相思字又何以见得。一篇《六丑》长调,唱来端的是绮丽精雅,惆怅不已。
当然这一番伤感华丽的感叹料是晚春没有想到的吧?正巧江南正是试单衣的季节,拥钗玳,上古道。所幸水乡清幽,又幸有摄友、姐妹红尘作伴,这些愁心便化作薄絮随风荡去。千里江南,五里古道,短楫长波,碧色草涯,远观双竺削立,天峰形门,人在此时不尽可以仿香客云鬓半坠,经卷自昶。即使端起一支照相机,将一抹红尘留在光影深处,也是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雅趣。
莫说斜阳羞黛山,红尘作伴可古道。


即使端起一支照相机,将一抹红尘留在光影深处,也是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雅趣。

漫步上香古道,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时而栈道,时而石道,时而拱桥,时而土道,时而水中间隔着的卵石大道,只能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漫步上香古道更不能大声喧哗,新西湖水域有多种候鸟,冷不防不远处就会有野鸟哗哗飞起。身边游人不多,甚是幽静,只闻得鸟飞莺啼,完全置身于湖山抱幽的景致当中!

前一篇:时间和瞬间·【伯爵号游轮掠影】
后一篇:钱塘江上的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