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渡(西溪)


标签:
蛛丝玻璃红梅腊梅杂谈 |
分类: 花非花 |
花期,正在闺房梳妆,轻描黛眉写腮红,袅袅出行……
梅花,涉水而来,停在渡口。偏偏就那么三三两两地斜靠在西溪的幽蒨岸边,几艘画舫沿溪行数转,出入梅枝野柳,如丽人袅袅而行,溅起的浆篙攀条之声,惊起了鹭鸟隐入树冠,呱鸣之啼不曾绝耳。更有那渡船之上游人兴起,踏歌击掌,一时分不清鸟声、歌声、水声、杂以手机的响铃声……把个野渡丽水弄成个趣意盎然因梅起的出处。
西溪古来由溪水、野柳、石桥、舟行、梅林、芦花、棹船、野渡相继而成。林纾曾游西溪而写《游西溪记》因为与摄友相约去西溪拍摄梅花,巧好手边有《一记一画》最末篇竟然就是林纾的《游西溪记》,一时看了,心里愈加如飞禽欲出樊笼般的急切。《游西溪记》虽说算不上是描写西溪的绝上佳文,倒也把西溪的风貌写得生动传神,诵读中恍惚已见西溪景色:梅林之外水阁飞檐半露,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帚。溪流桥门印水圆影似月,舟行画舫入树如幻如仙。
此节,霜净,春发。梅花近水而开,老枝横斜,傲骨仰天。那梅影恍若涉水潜来,清溪潺潺,暗香依依,能不去西溪?
是日天气大暖,清新的泥土气息在阳光下氤氲升腾,人俯下去,嗅着地草的芳香,已然醉了。冬去,春正怀旧。梅花,一枝枝一串串一朵朵,行吟在冬与春的界碑前,遇西溪而停,顺清泉而息。将姜夔的《暗香》之长叹一扫而尽。所谓梅林,生在庭院,拥有玉人吹笛反生寂寞;而生在西溪,倒坐落成乡野、茅屋、酒肆、茶坊的点缀;野渡梅花无需压枝低苦,含笑、淡然、坦然。寂寞是也、非也。
一艘画舫摇曳而至,棹如细针,划开春水,在渡口撩起一勺暗香,我独饮这一樽喜欢至极!野渡本来空寂荒凉,摄友们眼中生花,正好由着梅花牵引出点点思情意念。想除夕,在病房暗生苍凉,叹繁华最,寂寞最,谁人当得此境界?“君子如响”“天地如樽”今日得以感受村野梅香,渡口清芳,眉目间又见片片落红无需挽留,任它吹尽,是幸也!
近西溪矣怯梅情,望野渡兮盈素馨。
寻丽人兮生怅恋,对孤寂矣念嘉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