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石钟山

标签:
鄱阳湖江湖一览亭石钟山记万里长江苏东坡浔阳楼 |
分类: 赤足而行 |
照片来自网络
《叶落石钟山》写下这个题目,天知道我的遗憾有多大?在石钟山逗留的两个小时,我拍下了它不足0.2平方米的角角落落,私心窃喜追随苏东坡竹杖芒鞋的翩翩身影,从西湖到鄱阳湖,在水的微澜中,在山的寂静里,试读《石钟山记》可叹可意!然而这些照片却被遗失了,留下一腔灵魂相遇的渴望久久难平!
江西湖口县鄱阳湖的出口处有一座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荡出如钟鸣般的宏声。这也正应了一句俗语,山不在高有蹊跷则闻名吧?石钟山以奇特诡异的风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天下名山。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湖州做官,并不轻信各式传闻,逐夜泊山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寻声探源,撰写了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然而苏东坡哪里知道掷笔一挥,洋洋洒洒的考辨中隐匿着谬误呢。明代罗洪先和清代彭雪琴二人先后步其后尘,绕山数次,于水枯之季探得“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因此评述苏东坡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故而结果不确。一代文豪“……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也是失之偏颇了呀。
苏东坡亦不知,我今登临石钟山,赞叹自然之神奇,却又笑什么人画蛇添足,于半山铸就一口铁钟派人把守,是为商品;又有什么人建别墅于山顶,独享风物。将一座好山奇山弄成色彩斑斓之地,世俗染媚之貌。也叹我蹒跚于孤岛小径,却身不由己。切望抚摸前人的缆绳,将生命之舟放逐于江湖疾行,却只能人同蚁群匍匐,挤上机器驱动的游轮,任江面划着狂野的波涛迎接古人汹涌澎湃的唐诗宋词,将渴望沉没。
石钟山于
于江面仰看石钟山逼拓苍翠,山上塔、亭、寺、庙、别墅,夹在这一绿黄的中间,形成“诸色并陈,各领风流”,高崖突兀,悬壁如削的奇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偏偏喜欢苏东坡的这一句词,虽然明明知道此处不是赤壁!这样跳跃的心情很适合疾驰江面的欢愉。现在我书写着这些文字,孤独却从长江流到桌面,瞬间将淹没一切。
我的那些照片呀,
真的不知道去了哪里?
像一片落叶,
飘然而下。
踏着夜色,
撞进你的小舟。
江涛如脉,
在你额头跳动,
惊浪拍岸,
读你的千行成诗。
从此竹杖芒鞋,
廋棹道长……
摄影百家/后期落叶
石钟山以奇特诡异的风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天下名山。
摄影百家/后期落叶
江西湖口县鄱阳湖的出口处有一座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
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荡出如钟鸣般的宏声。
摄影百家/后期落叶
私心窃喜追随苏东坡竹杖芒鞋的翩翩身影,从西湖到鄱阳湖,
在水的微澜中,在山的寂静里,试读《石钟山记》可叹可意!
摄影百家/
“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水一泻千里,
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

于半山铸就一口铁钟派人把守,是为商品。
切望抚摸前人的缆绳,将生命之舟放逐于江湖疾行。
任江面划着狂野的波涛迎接古人汹涌澎湃的唐诗宋词,将渴望沉没。
天下千水唯长江之水有如此气魄,分我一羹,心道相通……
后记——自此庐山游记四篇完成,在那个四月花开的季节,漫过新的长河,终于明白,在生与死的桥头,我们应该如何微笑,如何等待。晚霞已深,旧事远去.请点亮心灵的明灯,那些袅袅绕绕的梵火烟云落成一如夕照的绚烂,我只想要暮色里的平静、平安!也感谢博友们的留玉,携那些书写的文字来访,点燃一支火把,照亮那些斑驳的往事,给世界留下一盏又温暖又悲怆的风灯。
迥若青剥成枯岭,且还涓细无以歌。
回复:万象善变天华在,乾坤分明青山固。秦皇怒鞭九江岭,才得鄱阳水浩歌。
老女附和几句:《油菜花》
你不长在公园,
少了些许爱怜;
从不嫌弃荒野,
弱小却很壮观;
自信来日结果后,
会有香气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