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秋了吗?我还在夏的炙热中徘徊。今日气温到达34°,路面热浪扑来,以为身在苦夏,疏忽了遮挡,将露着的胳膊晒成了绛色,看看日头算算日子,倒盼望起秋的萧瑟来了。
窗外仍旧有硕大的黄花噗嗤着落下,一朵、两朵、三朵……。去年的此时有一种落寂的心情——“将落花闷闷地拣起,装进一只干净的环保袋里,或许哪一天,去山水间把它们成塚,若花有魂,它们还会梦见明年的夏季吧!”今年的花还是在这个季节落下,挂着的心情却不大一样了。去年的落花一定梦见了今年的夏天,迟疑着跟紧了不肯回去吧?
蛩虫也是一声叠一声地细鸣着,可以整夜整夜地不息。虽然没有猛夏的油亮,却也叫人忧愁起它们的冬季如何过得?想起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那样的境况也就是少年时的我了。
9月22日,今年的这个中秋节偏偏就是这么个日子。让人无法不唏嘘,把脑子里封存的旧月影,重新粘贴一遍,那年那月的景色,淡漠了却仍鲜活着。
9月22日以阳历来说,是我们少小离家的日子,火车在闸口长鸣一声,就此告别了西湖的中秋月亮历时8年。以阴历来说,月还是此月吧,年年岁岁一个形象。今年的中秋月亮是否复制了39年前的明亮?看月的人到底是不同的了,几人欢喜几人愁?几人惆怅几人醉?当时翘首岁尚小,如今搔头年已衰。当年望月找故乡,而今月明难纠结。
前几年见到久违的战友小叮当,正值是中秋。晚上沿马路上走去,一路的中秋月静静跟着,忍不住写下一个短信“今晚的月光是如此明亮,还记得窗台外那红红的冻柿子吗?”
多少年了?为生计奔波,早已忘却的那些年的中秋,瞬间定格在那一碗冻柿子中了。内蒙古的第一个中秋仿佛来的很突然,那一天我们领到了俩个月饼,硬硬的,带着胡麻油和红糖的味道,咬了一口,才知道今晚的月亮不复家乡三潭的印月了。小叮当——冻柿子。白色蓝边的大号搪瓷碗,正好放进一个大大的红柿子。夜晚从屋里望去后窗台,月光照在柿子上,天上一轮,窗上一团,朗朗入目。那一片衰草碱地在月光下寒气逼人,看的疲倦了也不忍转过头去……细想起来,“月光如水”也就是在内蒙古的苍穹下泼泻的最为形象了。终归是年纪太小,也不再多惆怅,只盼着柿子冻得硬了好解馋一番。
今年的中秋在不经意中早早的来了。北方的朋友们已经在频频地问候秋安了。jf说衣着两件,好舒服,想到杭州的热,有点害怕回家。好在这个“挂花蒸”也是最后一热了,据说明天有雨,明天的月亮怎么办?
“几时翘首几时观?千潮逐浪前潮前。有月有酒有无醉?似空非空一瞬间。”
友人作诗回曰:“子时翘首子时观,月吸潮起勇无前。有歌有诗何须醉,是人是伥在瞬间。”
哎,一轮明月天作成,俯视环宇独自明,却把个万众弄成个个写诗,人人呤诵,这一派光景真是月亮不忙,这人忙啊!
知否?中秋节月圆人团圆,从汶川地震灾区到与小金门隔海相望的厦门,人们享受着团聚时刻;但也有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们,留守儿童、边防军人、还有被日本扣押的中国船长,难解思念之苦,在这个时候,渴望团圆成为他们共同的期盼。——摘自新浪微博
“祭月是古时过中秋的传统,随着历史的变迁,渐渐被人们遗忘在过去的岁月中,但江浙地区的乌镇却将这项民俗保留了下来。”也有朋友这样告诉我。
也有微博的“童鞋”们在网上发着自己的另类中秋过法:
@都市快报文娱部:据悉,明日有雨,中秋若没有月亮,还有苏打绿,对么?
海绵宝宝9:太对了~!!!!!!当然,就算大雨倾盆,也不能阻拦我去的决心!!刚从火车站来。。。车票买好了
odavivi 苏打绿就是我们的月亮!
琥珀RY 对极了!哈哈!
Morning飯糰
對的!他們就是我們心中最亮的月亮!
——摘自微博
没有感受到秋的萧瑟,秋的凉意。在炙热的夏感中徘徊着,收拾着蛩虫轻嘀的语音,还有一地的落花,还有今晚的月光。奇怪今年的夏竟然久久不愿离去,不愿离去的还有我没有完成的文字。
还有月亮即将带来的8月18的钱江潮。还有漫地漫地的桂花香……
三潭印月之三角亭1
三潭印月之远望苏堤
三潭印月之远望曲院风荷
空余尽览处,两侧遐迩葱。中伫陶然透,远观苍茫停。
三潭印月之小瀛洲
九曲平桥开网亭2
九曲平桥开网亭3
明月映深潭,塔分一十八
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
御碑亭、乾隆题字碑
三潭印月之万字亭
三潭印月之岛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