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douban.com/lpic/s2743226.jpg
清明时节所有的孤独和寂寞如同绵绵细雨落入心的涟漪。有人说“生命是一场不停止的刷屏”!一屏又一屏祭奠的、怀念的、哀怨的、暗流四合亲情涌动,芳草萋萋,祈求默默。古往今来这一种人性的光辉是永远关不住的啊!我们在这一天可以和祖先对话,可以尽情流泪嚎啕大哭,可以“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可以让柳枝长长去拽住逝者的魂魄;可以让流水绵绵送去生者的思念;可以让祈祷任凭烛火燃烧的青烟,缥缥缈缈地送达遥远的天庭,那里有我们此生难忘的亲人……
今天我去满觉陇看采茶归来,捧着一杯清清的龙井茶,坐在电脑前面,在银屏的闪烁中却看到了这样的语言:“春天的鲜花已陶醉了清明的黑夜,在这个充满了芬芳的夜晩,牛虻的风骨必将坚强我们脆弱的灵魂。”蓦然惊异:可不是吗?在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真的还有如此刻骨铭心的经典名作,它影响了偌大的一群红旗少年,将稚嫩的心身毫无保留地投入了为信仰而战的铿锵誓言之中。可记否?《牛虻》在我们彼此的传阅中多了一份秘密的神圣,童年的游戏也将“矢志不渝”或者“始终不渝”作为“地下工作者”的接头暗号而神色骄傲。
牛虻——一个身体被锤子击得支离破碎,而精神上却比别人坚强勇敢的人。神父“杀死”了他,而他却完成了新生。“他那直剌人心的雄辩,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牛虻的坚贞不屈和柔情似水共存在他奇异的体内,如同今日之青春偶像聚集了多少当年的粉丝啊?
我们曾经那么激情洋溢地诵读过他的自喻:
不管我是活着
还是已化作
亡灵
我都是一只
快乐地飞来飞去的牛虻!
重读《牛虻》有一种深深的悲悯在心头盘旋。我为亚瑟痛苦,为牛虻骄傲,为琼玛遗憾,却为蒙泰尼里哭泣!《牛虻》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人性光辉,作者所刻画的人性中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光辉同样永恒。
“我还没有忘记您在那天晚上对我讲过的话。我永远也忘记不了。但是我必须走我自己的路,跟随着我所看见的那片光明。”今天重读他们,我们确实应该反省生命中是否存在着从容与平静的灵魂!我们是否看到了那一片属于我们的光明!
曾几何时《牛虻》以及与《牛虻》相似的一群烈火般永生的英雄被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遗忘。我在偌大的一个市属图书馆居然借阅不到一本《牛虻》,那些充斥在沉沉木架上的书籍重重叠叠,装载着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呢?连帮助搜寻的图书馆管理员都不好意思了。
“牛虻”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淡出是不是一个“杯具”?“灰太狼”是个好丈夫是不是这个时代的悖论?……
所有牛虻式的传奇已经是岁月影映的辉煌,为了一个信仰而赴死,就如同呼喊高尚的口号而让人诧异,仿佛在时间的隧道中不曾有过的灯火不合时宜地闪烁,从而被认为是“老套”了。亦有如我们连接网络穿越空间,在一屏又一屏的信息流动中,忽略时尚讨论“牛虻”,令今人感到不可思议!
别问了!请记住:
那双神秘的眼睛,就像深深的海水——
所有的波涛巨浪全都向我袭来淹没了我的头顶……
为了人民和自由始终不渝!
清明时节重读《牛虻》为我们曾经的青春偶像,为我们偶像的“黯淡”,为我们不再拥有的坚强,也为我们仍旧还有的坚强……
去吧你这个快乐的“牛虻”会飞的“牛虻”!
我在清明节慢慢地重读你!

满觉陇采摘明前茶
粘着着山风和阳光的西湖龙井刚刚从茶园摘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