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
|
作者: 姜夔
|
|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
|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牛年岁尾的一场大雪落到了虎年的头上。
早就喜欢了姜夔一曲《暗香》如泣如诉,如怨如梦。时时遐想那诗人那书生,在“梅边吹笛唤起玉人”是何种景致何种性情?
姜夔长叹“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这徘徊在梅花林里的古人,月色朦胧中看见了什么?心动了什么?我们好像不会特意在如此寒冷的夜晚去踏雪体会吧?但是夜雪初积,这千树压西湖寒碧的萧杀又该是一种何等难得一见的风情啊!
第二天便拽了子瞻,一起去西湖白堤深处的孤山,看看那些雪中凌寒的梅花是如何的风姿动人,慑人心魄。
孤山梅花因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地,而更以“梅妻鹤子”为佳话得以闻名天下。 据记载,林和靖爱梅痴狂,40岁时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秀丽,水临岸而柔美。林和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将一个小小的湖中半岛弄得风光无限。有传说,他有两鹤鸟被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林和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家中来客,小童即开笼放鹤飞去。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林和靖终身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作就了一代诗人特立独行的美传。
一路任细雨绵绵飘湿羽衣,自喜有一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趣味。
走进孤山梅林,与雪中梅花相见,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啊。昨天一场大雪是春天即将到来的致词。这场春雪啊,来的猛,化得也快。今天又是霏霏淫雨,将一片梅林都湿成什么样了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哪一棵梅娘都是无与伦比的清丽和灵气。想那林先生舍去了凡间的妻儿,在这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梅林中,将无限的柔情送给或含羞答答、或热烈奔放、或心思绵绵、或娇柔无力、或红萼易泣……。呵呵,那般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之缠绵绻眷,落叶这里只是恐怕要偏恨自身非男儿喽!……
林先生终生不娶,其实是梅妻成群而独享风流啊!风花雪月中竹笛横吹,玉人起舞间春风词笔!林先生性情淡泊,不事俗世,但是有鹤鸟为他买菜报信,让其出入市井,为他衔来人间烟火,成全了林先生“梅鹤太公”的美名。林先生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文人!梅花无语,鹤亦有情!
孤山湖畔有西冷桥,环绕着西冷桥有西湖的三大名塚,略过林和靖坟且不论。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说的就是西冷桥之风韵轶事。
千树压西湖寒碧有如巾帼英雄秋瑾之壮烈。
今朝陌上土。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是钱塘名妓苏小小之红尘含恨。
还有江湖好汉武松将义冢筑在西冷桥畔。
这一泊湖水将多少豪客侠士饮醉哦!西湖真是一个宽容包涵,多姿多采,明明秀秀的神来之山水啊。
我站在斜风细雨昨夜积雪的梅林,肩上沾满了红萼无言的梅妻泪水。远看孤山对面的西霞岭麓之残雪皑皑,过目有北山路上喧嚣疾驶的车来车往,人群里匆匆复匆匆的摩肩接踵……
恍若间自己箬冠高顶,衣袖飘逸,竹杖芒鞋,抚琴笑指: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呵呵,时光不是倒流,是我们赶在了时光前头。我们还守护在那个美丽的古代,这些喧嚣和繁华已是曾经的过去!让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赞美永远滴留在我们身边……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蝶衣一片唤春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占尽风情向小园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都忘却春风词笔(柳枝新芽初见)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萼无言留梦痕

又片片吹尽几时见得
翠尊易泣红萼盈泪

血色梅花入骨寒
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长记曾携手处



秋瑾
西冷桥
放鹤亭


武松墓
苏小小塚
西湖真是一个宽容包涵,多姿多采,明明秀秀的神来之山水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