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世界秩序》记---走私一点感情

(2023-12-13 15:07:57)

读《世界秩序》记

---走私一点感情

 

2023年12月9始读,2023年12月13日读完。

 

部分摘录如下:

1.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没有建立任何具体的联盟或是某种永久性的欧洲政治架构。随着天主教不再是唯一合法的教会,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权力的逐渐削弱,重建欧洲秩序的概念变成了寻求均势。顾名思义,均势意味着意识形态上的中立和不断针对情况的变化做出调整。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巴麦尊阐述了均势的要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的义务就是维护这些利益。"

能也是它最突出的特征:

2. 日本1868年提出的国策:

(1) 此誓,广增国富,制定宪法。

(2)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3)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4)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

(5) 心不倦。

(6) 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7)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3. 古代中国对外的五饵:

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

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

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

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

于来降者,以上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

4. 中国皇帝看来,除了已有的受到严格管理的有限贸易之外,不需要扩大贸易,因为英国没有中国想要的东西: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贵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

有八。王巾社结英国

 

5. 摄政王5的信中,解释说"统御天下"的天朝无暇向每一个蛮夷来使教授正确的礼仪。皇家记录自会记下"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但:

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如称问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救谕。

6. 按照现实情无创建一个叫作"联合国"的国际组织。1945年,《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签署,它将两种国际决策形式结合起来。联合国大会实行普遍会员制,符合各国一律平等理论("一国一票")。同时,联合国通过代表全球一致的安全理事会实现集体安全,并指定五个大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和中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接纳英国、法国和中国是为了向它们的伟大成就致敬,也反映了它们当时的实力。)再加上九个轮换国家,安理会被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管理。

7. 诗人 T · S ·艾略特在《磐石》的合唱词中捕捉到了这一点:

我们在生活中丢失的生命去哪儿了?

我们在知识中丢失的智慧去哪儿了?

我们在信息中丢失的知识去哪儿了?

 

以下为网上内容: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合法性与权力
第一章 欧洲: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欧洲秩序的独特性;“三十年战争”:合法性的含义是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运行;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章 欧洲均势体系及其终结
俄罗斯之谜;维也纳会议;国际秩序的前提;梅特涅与俾斯麦;均势的窘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法性和权力;战后的欧洲秩序;欧洲的未来
第三章 伊斯兰主义和中东:世界乱局
伊斯兰世界秩序;奥斯曼帝国:欧洲病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主义:革命潮流——两种哲学诠释;“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的剧变;巴勒斯坦问题与国际秩序;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衰落?
第四章 美国与伊朗:秩序的不同理念
伊朗的治国传统;霍梅尼革命;核不扩散与伊朗;远见与现实
第五章 亚洲的多样性
亚洲与欧洲:均势的不同观念;日本;印度;什么是亚洲的地区秩序?
第六章 通往亚洲秩序之路:对抗还是伙伴关系?
亚洲的国际秩序与中国;中国和世界秩序;放远眼光
第七章“代表全人类行事”:美国及其秩序观
世界舞台上的美国;西奥多·罗斯福:美国成为世界大国;伍德罗·威尔逊:代表世界良心的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与世界新秩序
第八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冷战的开启;冷战秩序的战略;朝鲜战争;国家共识的瓦解;尼克松与国际秩序;复兴的开端;罗纳德·里根和冷战的结束;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目标与可能
第九章 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
核时代的国际秩序;核扩散的挑战;网络技术和世界秩序;人的因素;数字时代的外交政策
结论 当今时代能建立世界秩序吗?
国际秩序的演变;我们走向何方?
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