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印象之西双版纳

(2007-01-05 11:53:28)
分类: 至秦随笔

勐巴拉纳西

曾被称为“勐巴拉纳西”的西双版纳,是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它素以珍贵的雨林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著称于世,并享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嵌在祖国的南疆。这里有热情好客的民族,这里有神秘而古老的民族文化;这里有亭亭玉立的槟榔、婆娑的椰树、如茵的草坪,这里有熊熊的篝火、曼妙的歌舞、欢快的笑声……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着渴望远离尘嚣、重返自然的人们。

 

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一种异域般的热情。灿烂的阳光,满眼的绿,干净整洁的路面,身着鲜艳服饰的傣家姑娘,这样的画面让人的心情豁然开朗,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油生,不禁感叹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

坐在大巴上,看着窗外风景异常秀丽的小城,马路两旁是一派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景观:有被誉为“南国美女”的椰子树,有“世界油王”之称的油棕树,有窈窕纤细的槟榔树和矮壮粗实的蒲葵。而那些民族特色浓郁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争奇斗艳的花卉和果木葱茏的绿荫中。我仿佛进入了一座大型的热带风情公园,令人沉醉其中,舍不得把眼睛移开。

来到酒店,放下行李,换上一身轻便的夏装,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仔细瞧瞧这座风情无限的城市了。

 

首先来领略一下“动物王国”中奇妙的动物吧。野象谷,是版纳最诱人神往的景点。幸运的话,可以观赏到漫游林间的野象群,静静地看一下野生的大象是如何生活的。十分不巧,那天我们恰恰就没看到野象的容颜,只在林中看到了几个野象硕大的脚印,只好对着它来想象了。据导游说,如果真想等野象,也不是没办法,你可以到林中建造的“树上旅馆”住上一段时间,说白了就是住在树上听野象出没汲水之声和此起彼伏的吼声。我这小女子,既没那么些时间,也没那么大的胆儿,只好选择去观看人工驯养的温顺的大象的表演了。表演的四头大象个个身怀绝技,可以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叠罗汉,走平衡木等等,让我们在为它们喝彩的同时,不免也有些可怜这些备受摧残的友好的生灵。特别是在让人骑它的时候,大象们是要跪在地上的,在众人的怂恿下,我也尝试了与大象亲密接触,摸着大象硬而扎手的毛,蹬着大象厚厚的皮,爬上了那宽厚的背,本想抚摸大象安慰它一下的,可被突然崛起的高度吓了一跳,勉强摆了个pose后,就匆匆遛了下来。除了大象外,公园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令人毛骨悚然的蛇和蜥蜴,有珍贵的鸟,有在古藤上荡悠的猴,甚至还有犀牛和野猪。在森林公园,还可以看到孔雀飞舞的壮观场面。一声哨响,孔雀便相继从对面的山上飞下,来到我们身边。如果你衣着鲜艳或说它漂亮,它会立马开个屏给你看,及时在脱毛期,也毫不吝啬地炫耀一番。当再听到哨声时,它们便又都飞回山上了,我们也就恋恋不舍地撤退了。这就是“动物王国”的奇妙动物,让人感到,能和各种各样的动物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实在是一种天大的幸运。

西双版纳终年无雪,也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高温多雨把这片土地装饰成一颗覆盖着苍苍茫茫原始森林的绿色明珠。雨林被人们称为“天然氧吧”,走在潮湿的雨林之中,可以看到许多与内地不同的植物。不论高大的乔木还是矮小的灌木,树上树下,大都攀附着藤条,一缕缕垂吊着,在微风中徐徐摇曳,有的甚至还被做成长长的秋千。那些错综交织的树木,让你怎么也分不清,这根枝条,那片树叶,到底都是哪棵树上的。只见它们相互争着向天空生长,为多吸收一些阳光雨露;争着在地面生根,为多吸收一些养料水分。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自然界的生存竞赛,有雨林特有的残忍的“绞杀现象”。即在一些老树的身上,会出现几条扭曲盘旋如蟠龙般的枝干,自上而下地包裹着整个树身,外观像一株奇异美丽的树雕,其实这美丽的背后,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为了生存,它寄生于其他树干上,长出纵横交错的根,一面盘剥树体的营养,一面与寄主争夺阳光雨露,迅速壮大自己。当形成自身强大的根系后,密布于寄干的根便急剧扩张,紧紧裹缠寄主,使其慢慢变成朽木,直至窒息而亡。还有些树木虽然不与其他树争高,但拼命伸展枝杈,在主干和支干上生出许多根须,在扎入泥土,是一棵树变成一片树林,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在阴暗潮湿的雨林漫步,和睦的夫妻树,树型美观的棕榈科植物、蕨类植物、海棠、一品红、木瓜等奇花异卉会映入眼帘,让你赞叹热带植物的丰富多彩。雨林像是一个幽堡,看不见天空,也见不到阳光,偶尔传来一两声鸟叫,却又不知鸟儿藏在何处。土地湿湿的,脚踩上去,软软的像一个陷窝。在其中使人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面对着这大自然精心描绘的天然风景,面对着这毫无尘染的绿色幔帐,聆听着叮咚泉声和鸟鸣象吼,会使人顿生一种回归自然之情,物我两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勐巴拉纳西这样的美景滋养了水一般的民族----傣族。傣族是版纳的灵魂,再美的景倘若缺少了他们也会变得黯然失色,了无生机。不知你的心中是否出现过这样的美景:掩映的傣家竹楼,露出的缅寺佛塔,傣家姑娘婀娜的身姿,沐浴在夕阳染红的澜沧江边,像一群群美丽的孔雀在水中嬉戏……是的,我想一定有。走进傣族,你会发现更多的美丽与乐趣。

傣族分水傣、旱傣和花腰傣,前两者是按居住地命名的,后者是以服饰上的花腰带而得名。或许是由于信仰小乘佛教,不管是那种傣,都有一个奇特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们的青睐。所以,经常能看到小和尚在马路上骑着摩托车,身后带着个傣家姑娘的奇特景观。家境好的男孩七八岁入佛寺,披上袈裟,静静地诵读经书,学习傣文以及傣族文化。所以傣文是传男不传女的,女子只会说傣语,却看不懂傣文。小和尚们三五年后可以还俗,便自豪地认为自己得到了佛的庇护。

在傣语中,称谓极其多样。小男孩叫“小龙仔”,小女孩叫“小龙因”;姑娘叫“骚多利”(也有叫“小卜哨”的),帅哥叫“猫多利”;五十岁以上的老太太叫“老灭桃”,老头叫“老伯桃”。所以可不要乱叫一气,找些不必要的麻烦。来的时候不算太好,没赶上傣历新年,自然就没有看到傣族泼水那热烈的场面,为了多了解一些这个民族的习俗,导游安排我们来到一傣族人家的家中做客。到傣家要“一脱、二摸、三不看”,即进门先脱鞋以示尊重,摸摸厅里的吉祥柱祈福,不能看卧室,否则就说明你对人家有意思,得留下来做三年苦力。而且在傣家要坐着,倘若谁站着,则说明他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傣族是个重女轻男的民族,表现为女娶男嫁,所以生女儿经济负担重,还得建房子,摆三桌酒席。生男孩则是给人家养的,经济负担自然要少好多。男的要想博得“骚多利”的芳心,就得先在女方家里坐上最多三年的苦力,睡在厅里,表现得好才能答应结婚。主人的“猫多利”已经作了两年苦力了,至今人仍睡在厅里呢。她还有两个未婚的妹妹,看好了我们随行的一位哥哥,说他戴眼镜有学问,非要留他,并保证做一年苦力就行啦。可能是由于当时上海知青下乡多戴眼镜,所以这里的姑娘对戴眼镜的“猫多利”犹有好感,这般热情吓得那位哥哥半天不敢搭话。傣家的规矩还真不少,就连出门也得一起出,这样才能说明主人招待得好,有助于她竞选妇女主任,据她说这官可好了,掌财权,村长都得为她跑腿。为了她的前途,我们一起出门与她们告别,那位哥哥早已一溜小跑地不见了踪影。

晚上又来到曼听公园的篝火晚会,进一步体味傣族人的热情。在那里,我们品尝到了丰盛的民族烧烤和傣王御膳,即以香竹为烹饪器皿,优质糯米为原料烤制的香竹饭。吃完后还和傣族人围着篝火一起跳起了民族舞,几圈下来已是大汗淋淋,颇减肥。带着一身的欢愉与兴奋,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或许您早已厌倦了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正欲寻一方纯净的天空尽情享受美丽的人生;或许您正为紧张的工作和生活所累,正欲觅一方自由的天地,那么就来勐巴拉纳西吧,美丽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

http://www.21kx.com/FJ/UploadFiles_7560/200608/2006081618192990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句名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