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巴,四川人用来做豆花和豆腐,北方用来做老豆腐。
做豆腐脑,要的是‘嫩’,一般是用石膏或葡萄糖内酯做凝固剂。胆巴能做豆腐脑吗?为什么胆巴只能做豆花或老豆腐呢?在这三种凝固剂中胆巴的凝固速度是最快的,当把胆巴溶液滴入豆浆中还没来得及很好的分散时,胆巴就已经和所接触到的豆浆发生凝固反应,因而形成较粗大的颗粒。要使胆巴点出的豆腐也嫩,关键是降低胆巴和豆浆的反应速度,提高分散性。在这方面已经有人搞出了改性的胆巴合剂,主要是在胆巴溶液中加人了分散剂乳化剂之类,但还没有形成商品化,而且作为家庭制作也没必要去搞那么麻烦的东西。
胆巴做的豆花、豆腐,香!但是家庭制作由于量少操作难度大,用行家的话来说叫:越少越难点。也就是说这是个技术活。这段时间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做豆腐的相关资料,虽然不多,可操作性也不强,但总是受到一些启发,就动手试了一下。
1.
黄豆200克,水2000克,打浆滤浆。(网上介绍的多是加5、6倍的水,我这可是10倍哟!)
2. 豆浆烧熟,冷却至20度。(再低一些更好,我耐心差了一些)
3.
胆巴4.4克用30克水化开,兑入已冷却的豆浆中搅匀。这时可见部分豆浆已凝结成黄米粒大的颗粒。(胆巴水的浓度不求多严格,胆巴的量控制在干豆的2-3%之间都是可以的,豆浆温度再低一些凝结的颗粒就更小一些)
4.
兑好胆巴的豆浆入锅隔水蒸(凉水入锅),大火烧开上汽后转中火蒸10分钟时,观察豆浆已全部凝结。转小火继续蒸10分钟。(蒸的时间长短与炉子本身火力大小、豆浆的量相关,总之别让豆浆沸腾了就行,好比蒸蛋羹吧)
下面是效果图:
http://s4/mw690/001nGcBpzy6Nli8Kyen93&690
蒸好的豆腐脑
http://s16/mw690/001nGcBpzy6NlioUvdZ1f&690
看:虽是10倍的水量,也只有少许清水析出。
http://s12/mw690/001nGcBpzy6NliYP9nt7b&690
比内酯点的豆腐脑如何?毫不逊色吧!清澈的窖水微甜,好喝。
总结:方法是成功的,且使‘技术活’变得简单,如是操作谁都能获得成功。事实证明胆巴不但能做豆花、豆腐也能做豆腐脑。要吃豆腐脑如此就成了:要吃豆花,轻轻压压就成了:要吃豆腐,多压一会就成了!问题是,内酯点豆腐脑操作简单,为啥非要用胆巴来点豆腐脑呢?内酯豆腐大概是rbr先搞的吧,在吃了几十年的内酯豆腐后,rbr又回归倾向于卤水点豆腐了,原因也很简单:卤水是天然的产品,而葡萄糖酸内酯是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产于四川自贡一带的‘胆巴’是熬制(物理方法)井盐的附属产品,绝对纯天然,我想这东西比海盐卤要好,比人工提纯的氯化钙、氯化镁也要好。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安全、放心啊!而且大家公认卤水豆腐香、口感好,爱吃豆腐的就多吃点胆巴点的豆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