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贵州:相逢是缘

(2012-06-28 19:07:06)
标签:

歌舞队

小演员

花季少女

列车巧遇

杂谈

分类: 野外生活

在黔东南州的时候,我们队在州邮政局挂了个邮政信箱叫‘凯里××3队’。队上的五顶帐篷一字排开搭在简易公路的边上,与黔东南州歌舞队仅隔着一块稻田,所以我们登记的邮箱地址就是‘州歌舞队旁’。

http://s16/mw690/4b76573fgdde8f57b119f&690

那冒着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伙房,现在的州文工团肯定是大变了模样。右边那位膝盖上打着补丁的是队上的地质技术员,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图片上传于2013.05.30日,拍摄于1966年夏)

从工作上来说我们和歌舞队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的伙房却是借用的歌舞队的一间闲置的老伙房。伙房的外边有一口饮水井,井旁用圆木搭了一个简单的架子,利用杠杆原理来提起打水的水桶。歌舞队有个比较正规的篮球场,我们常到那去打球。我记得歌舞队的队长姓王,是北方人南下干部。我们也是从北方来的自然就多了几分亲近,周末两个单位常常搞个篮球比赛。上伙房吃饭、打水洗脸洗衣,打球,一来二去我们和歌舞队的同志自然就熟悉了。歌舞队当然是有演出厅的,有彩排的时候我们总能先睹为快。歌舞队有一个跳芦笙舞的演员,个儿不高、敦实,那时可能小四十岁的样子,弹跳力非常好,那芦笙舞跳得是倍棒!

歌舞队里有一个学员班,我们管他们叫‘小演员’。那会的我也还是个小年轻,‘小演员’里大点的孩子和我年龄相仿。这帮小演员大都是些孤儿,或是有单亲但无抚养能力家庭的孩子。小演员里年龄最小的也就十二、三岁,可一个个都鬼精灵。那时候粮食是定量的,为了多几斤定量他们中不少都把年龄报大了一、两岁。年龄相近的小演员我们很自然能玩到一起。小一点的,我们(队里像我这样年龄的还有几个)就成了‘大哥哥’了。平日里他们学习也挺忙,我们工作也不轻松,很少聚到一起。但到了周末,他们总会来找我们。大家天南地北地胡侃一通,或是一起到大十字、到老城去闲逛。和他们相比我们自然要‘阔’的多,有工资还有野外津贴,买点瓜子花生时鲜水果等小零食自然是‘大哥哥’们掏腰包了。

过了两年这些小演员的学习结束了。他们原本应该是留在歌舞队工作的,但是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他们从艺的道路。他们之中仅有一人留在了歌舞队,有五个人分配到了解放军凯里军分区修械所当了军工,这五位也是小演员中最优秀的,也是分配得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好。其中的小王、小周都是和我年龄相仿处得挺好的朋友,七一年我到贵州的时候还专门到军区去看望过他们。其他的几十个小演员全部分配到了凯里汽车运输公司,要说也不错,都有了工作,比起上山下乡的知青好多了。

小演员里还有几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花季少女’。其中的一个女孩个儿不高,长的眉清目秀,笑起来脸上两个小酒窝,挺好看的样子。这丫头挺爱到我这来玩,我对她似乎有种朦朦胧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人家有没有我不知道。因为,相互之间从未有过诸如‘I LOVE YOU’之类的任何语言表白。她来了也就是在我的行军床边上坐坐,然后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仅此而已。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初恋’?当然理智告诉我,在贵州找对象也是不大现实的。从六五年到八十年代初期,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基地的建设一直在进行。长期在贵州工作还是有几个同事在贵州找到了生活中的另一半,但之后所面临的就是两地分居和为了解决两地分居所费的周折。

我们队上有个小Z,歌舞队的小演员里有个小尤姑娘。俩人当时相处的情形和我上边说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小Z有个热心的G师傅在给力敲边鼓,小尤姑娘把G师傅认了干爹。我们回到西安后小尤姑娘借红卫兵大串联还到西安来过,但他俩最终没成眷属。分配到运输公司的小尤姑娘最终与公司的同事结了婚,婚后可能因为与小Z的关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影响了夫妻间的感情。六九年我们在山西的时候,小Z还收到过小尤姑娘的信(这说明小Z先给小尤姑娘写了信)。信中讲述了对其婚姻的不满,以及流露出对小Z的眷恋,后悔...。小Z把这情况告诉了我,我才知道他俩还真是‘藕断丝连’。我劝小Z,毕竟小尤姑娘都成家了,还是彻底断绝与小尤姑娘的书信往来为好,以免影响人家的夫妻关系。小Z倒还听劝,为了他曾经爱过的人的家庭幸福,从此彻底地断绝了和小尤姑娘的联系。

凯里的夏天要说还不是太热,但是我们住在帐篷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帐篷里的温度有多高倒是没测过,我只记得放在铁皮桌子上的蜡烛被烤化了。这时候我们就挑来井水往帐篷顶上泼,一阵‘倾盆大雨’之后再把帐篷四周的帆布给掀起来,四面‘通透’自然就凉快多了。为了避暑,到了周末队上就组织到清水江去游泳。队上的人不多,再加上还有不会游的或不愿意去游的,解放牌卡车就满不了员。这时候就会招呼歌舞队的同志一起去玩,当然来的多是爱凑热闹的小演员,也有一些大演员同去。

清水江的确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江,江水清澈见底。江面在凯里这段也不是太宽,风平浪静很适合游泳,不过江中的漩涡也不少。江边的水倒是不深,我们队上的人大多在靠江边的地方游,就当是泡凉吧。歌舞队几个游泳技术不错的小家伙,专挑有漩涡的地方玩,弄得我心里有些痒痒,不过为了安全还是没敢去冒险。

前面我提到过的给小Z敲边鼓的G师傅,他不大会水,但用‘狗刨式’也能扑腾几下。因为岸边的水并不深,所以G师傅的胆就大了点,扑腾得离岸边就远了点。当他想停下来歇一下的时候才发现脚够不着江底,心里就慌了。离他不远处是队上的炊事员老杨,老杨是四川人水性不错。于是G 师傅向老杨求救,老杨误以为G师傅给他闹着玩儿,反而嘻嘻一笑远他而去。这一下G师傅更慌了,连‘狗刨式’都不会使了。歌舞队的一个青年演员发现了这一意外情况,迅速游到G师傅身后,潜入水中用双手托着G师傅的腹部把G师傅送到了浅水处。这危险的一幕发生得很突然,结束得也很快,以至于好多人都不知道。我前面说过,小演员中有一人留在了歌舞队,那是一位姓唐的姑娘,那位救人的青年演员后来成了唐姑娘的先生。

前年的国庆节我和老伴带着小孙子乘火车去重庆。车厢里邻铺的是几位衣着打扮得体的漂亮姑娘,她们感觉我的小孙子蛮可爱,就逗着他玩。开始我以为她们是重庆的姑娘,聊起来之后才知道她们是凯里的,而且是州歌舞团的。‘凯里州歌舞团?!’我有些惊讶还带着些激动地问道。‘就是以前的州歌舞队吧?’‘是的’。原来这几位姑娘是在北京演唱完侗族大歌,经重庆周转后回团的。于是我向她们问起了唐姑娘。我印象中的唐姑娘个头不高,体态丰满,皮肤稍黑,特爱笑,笑起来圆脸上两个小酒窝。唐姑娘有个雅号‘唐校(笑)长’,估计是她的同学们给起的,我们那会也跟着这么叫,她也挺乐意。

“‘唐笑长’该六十来岁了,他爱人也在你们团”,我对姑娘们说。

“奥,你说的是唐老师,她早都退休了。现在在大门口开了个小卖部,挺好的。”

“回去后向你们的唐老师带个好,就说是当年勘探队的。”

前些时候,与曾经一起住在帐篷里后来调走的L不期而遇。老友相见分外亲热,于是聊起了往事,聊起了在贵州的日子,聊起了列车上的巧遇。再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http://s12/middle/4b76573fxc3bad5b91cbb&690

凯里大十字旧貌,那座四层楼是凯里当年的地标建筑:民族百货大楼,当年常去闲逛、购物。

http://s8/middle/4b76573fxc3baf022b6b7&690

老街也是当年常去的地方,每逢赶集的日子,不宽的街道上挤满了赶集的人群。

http://s5/middle/4b76573fxc3badf48bec4&690

这是凯里大十字今貌:的确是今非昔比

http://s1/middle/4b76573fxc3baf5db95b0&690

现在的民贸大楼,不知老民贸大楼还在否?

http://s14/middle/4b76573fx79f9196ab81d&690

我说的那个跳芦笙舞的演员,跳起来也像这么高,可人家还吹着芦笙呢!

http://s8/middle/4b76573fx79f91c16bae7&690

黔东南州民族歌舞团,位于凯里华联路10号。‘华联路’因‘华联厂’而得名,是专为‘华联’和‘永华’而修建的。当年我们住在歌舞队执行的勘探任务就是为了华联和永华两厂。

(图片资料全部来源于网络,谢谢原作者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