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2010-03-25 16:14:04)
标签:

除法

乘法

已知数

算式

一份

分类: 教学札记

     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乘法,第二学期开始学习除法。在学习除法时我还是按照学习乘法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是画图的方法去理解意义。一个乘法算式有两种意义(因数相同的除外),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去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去求积,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5×3=15表示5个3相加是15。图示:http://s12/middle/4b76552ft8287d6b123bb&690
也表示3个5相加是15.图示:http://s10/middle/4b76552ft8287e0247029&690通过图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或者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算式。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强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讲解除法意义时,先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可以利用小棒等学具)、画一画的方式去直观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例如:15÷3=5可以表示把15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个。图示:http://s2/middle/4b76552ft829c036c1151&690在第一种意义中必须加“平均分”三个字,如果不加“平均分”,就可以随便分,每份分得可以不一样多,答案就有多个,只有平均分后,答案才会唯一,每份的数量才会同样多。除法就是体现平均分的一种运算。15÷3=5也可以表示把15个梨,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5份。图示:
http://s7/middle/4b76552ft829bf429cf76&690

学生对于除法的第一种意义容易理解,对于第二种意义感觉比较拗口,不能正确地说出,出现以下错误:如15÷3=5表示把15个梨,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把已知数“3”放到了问题中,问题中的数是“5”,应该把“5”放到最后一句话中。正确的说法是:把15个梨,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5份。第二种意义没有“平均分”,因为已经告诉每3个分一份,3个3个的分,已经说清每份的数量同样多了。

   乘法意义的图示和除法意义的图示一样,乘法是求和,而除法是已知“和”,而求每份的数量或者是求份数,沟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条知识链。

   可以利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去把乘除法沟通在一起,强化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例如:一个盒子里有5个蛋糕,妈妈买了4盒蛋糕。一共有多少个蛋糕?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5×4=20(个),然后利用题中的3个数学信息,任选两个信息,把第三个信息作为问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强调除法应用题必须把总数已知,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最后汇报结论。(一)一共有20个蛋糕,平均装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个蛋糕?列式为:20÷4=5(个)(二)一共有20个蛋糕,每个盒子里装4个,可以装在几个盒子里?列式为:20÷5=4(盒)在列式时要特别强调把问题中的数一定要放在等号的后面,如果学生出现了把条件中的已知数放到了等号的后面,教师可以反问一句:这个数已经已知了,还需要求吗?通过反问强化正确的列式。在编题中既加深了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