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从来没接触过,仅限于知道一些文学家的名字,诸如芥川龙之介、大江健三郞、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村上春树,好像知道的还不少
,就是一部作品也没看过。我阅读的面很窄,基
本就是古典文学,口味儿又很偏好欧美,特别是英法文学,不是对日本文学有什么偏见,亚洲其他各国的基本也没涉猎过。可是日本文学似乎又是绕不过去的存在,赫赫有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有好几位,一直把诺奖视为阅读门槛的我一直以来就有心感受一下日本文学独特的魅力,就是一直不知道从哪下口,不知道能不能接受,所以就一直延宕下来。
大概凡事得有个由头,2018年8月在呈明书店的微店网购了本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也记不得是因为啥了,反正买了就得看,这是我读书的原则,决不买了搁书柜里摆着。不过买后也搁了不短的时间,大概在2019年8月开卷,2020年元月才看完,也不知道这长达两年多的时间我都经历了什么,其实这不过是本不到15万字的“小短篇”,除了我本人阅读一贯的慢,或许还有些初接触日本文学的犹豫和适应的过程。掩卷也有一年多快两年了,迟至如今才写这篇阅读笔记,应该也是时间最久的一本书了。同时阅读的《大河湾》早早就交了稿,之后的《鼠疫》、《窄门》、《双城记》也都跑到了前面,不看不知道,这么一梳理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好像对人家有意见似的!其实意见没有,感受到蛮多,时不常的会闪现作者大江健三郞的名字,会想起纠结挣扎痛苦的“鸟”,竟然还会忘不掉“火见子”这个名字,可见这部不长的书给我留下了蛮深的印象。或者可以说这次对日本文学的初体验给我留下了不错的阅读体验,我觉得我能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仿佛借此掀开了日本文学帷幕的一角,并且有兴趣再走进去看看究竟。
《个人的体验》属自传体风格,事儿基本就是作者自身的经历,情节可能会有文学性的渲染,感受一定是作者自己的切肤之痛,所以代入感还是很强的。百度了大江健三郞的身世,二十多岁初为人父时生了一个大脑天生有缺陷的孩子,为是否要这个孩子而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挣扎,《个人的体验》讲的就是这个挣扎的过程,手术刀般的自我解剖直抵人性的最深处,压抑中有一股令人脊背发凉的凛然决绝之气,这是我阅读中少见的气质。之前对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气质有所耳闻,不是太了解,对他们的一些行为也不是太理解,大概理解首先是需要了解的,而阅读这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个不错的途径。虽然从没去过英国法国,但是我个人却总觉得对这两个国家蛮亲切,概因读过不少并很喜爱英法文学作品吧
!文字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而我也深信人性是相通的,我们缺乏的只是沟通的桥梁,真诚的文学作品就是最好的桥梁,泛指的话影视音乐也包含在内。《个人的体验》就给我这样一种非常“真诚”的的阅读感受,你能真切的感受到“鸟”堕入深渊般的痛苦,能体会那种灵魂拷问下的无处藏身,好的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作者剖心剖腹的自我表达和内心展示,这样的文字特别值得尊重,也令人心疼。
初识大江健三郎让我对日本文学的感觉良好,有兴趣进一步接触,就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又当当了本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据说这是日本文学的泰斗,领略一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