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柔软的心
柔软的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30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2021-05-17 11:30:51)
标签:

高考

志愿填报

宁波诺丁汉大学

石家庄

希尔顿

分类: 脚步

      上周,宁诺招生办唐老师一行四位马不停蹄行程紧密,周二晚抵庄,周三石家庄一中二中省考试院,周四保定一中,周五邯郸一中,周六下午在石家庄希尔顿酒店举行招生说明会,中间见缝插相似的人不会错过针我还客串联合旭德策划了一场专题宣讲会,几位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举重若轻,忙而不乱,佩服!点赞相似的人不会错过相似的人不会错过相似的人不会错过相似的人不会错过相似的人不会错过!期待宁诺2021年招生取得突破之成绩相似的人不会错过!受唐老师之托代表家长做了发言分享,用军红同学的话说是“肺腑之言”,我的话就是“真心话、大实话”,因为我相信“真诚”最有力量,最能打动人,特别是“相似的人”!实际效果也是这样,许多家长被我们的真诚所打动,而吸引,好几位家长还追着加了我的微信进一步沟通询问,我很开心!因为我的观点被认同,被接受,或许正源于我们的真诚,源于我们相互找到了“相似的人”。

   准备发言稿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翻看了过去在中学甚至小学的几次发言,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最初的感性认知逐渐到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差不多是跟着儿子的成长而成长的。梳理的过程也蛮惊讶于自己的进步,一些认知是渐进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儿子19年来的成长脚步同时也是我这个爸爸成长的脚步,自己也挺欣慰的,也给自己点个赞!


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石家庄.希尔顿 2021.5.15

尊敬的唐玛丽老师、董文婷老师、陈家颖老师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唐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家长们分享有关孩子教育的体会。同时我也感同身受在座家长朋友们这个阶段的心情,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焦虑和七上八下还历历在目,就象昨天一样。我开玩笑说我的高考焦虑后遗症还没完全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今天对于我而言也是个挺好的情感出口!

但是唐老师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之后,我陷入了漫长的茫然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说起,不知道大家想听什么?直到12号(周三)晚上在旭德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专场讲座上,当唐老师在台上宣讲的时候,我看到原本坐在后排的一些家长纷纷往前排“抢座”,一句熟悉而喜欢的话油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就是“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有没有三天前在旭德听讲座的家长?(有么?……)我觉得,其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算是“相似的人”。因为我们共同的对宁波诺丁汉感兴趣,对国际教育,或者说“教育的国际化”有兴趣,今天才能聚会到希尔顿燕赵厅。这就好比下馆子吃饭,是选川菜馆子还是粤菜馆子,还是江浙菜,大家的口味儿各有不同。我觉得给孩子选择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与此类似。如果不是因为有相似的“口味儿”,有相似的认知,相似的思路,相似的方向,甚至相似的工作、生活、家庭背景,或许我们今天坐不到一起。

这就算是今天我分享的开场白,下面我就把我对孩子高考和学校的选择心路历程,真心话,大实话,肺腑之言,分享给在座各位“相似的人”

先说说宁诺最打动我的是什么?

那就是“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去看世界,著名的矮大紧(高晓松)老师不是说过么:“你连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这句话我是认可的。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蒸蒸日上、一日千里,未来可能是我们的,未来也一定是我们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仅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既需要从中国看世界,其实更需要从世界看中国!“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是两个视角,都是必须,结合起来才更客观,你看到的才可能是这个世界最接近真实的面目,当然与浩渺无边的宇宙,“三体”世界比,我们可能只是浮游,可是“浮游”也应该知道“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认知自我”或许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件事。我希望借助宁诺这扇窗,这个平台,打开孩子看世界的通道,搭起走向世界的桥梁。

那么有的家长或许要说“直接出去不是更好、更直接么”?当然可以!但那是另一条路,与宁诺的方向不同,不知道能不能最后“殊途同归”?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是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个人喜好,特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老欧洲,比如英国),因为纵观现当代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沉沦奋斗发展史,大概率的可以看到那些杰出的人物,在青春年少时大都有过到西洋,至少是东洋的留学经历,从政治领袖到科学大师到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不用举例,我们听到过的看到过的知道的,可以说“没出去过的少”。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家比我们先进,我们需要向人家学习,开阔眼界,所谓“师夷长技”,是否“以制夷”,另说。我个人认为就目前当今世界而言,这个大的形势并没有改变。虽然近几十年我们突飞猛进,追赶的脚步已经让他们有了紧迫感,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但就整体而言这是个追赶的过程,还需要时间,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更不是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有更多的路要走。所以我很坚定的认为,如果可以,如果可能,应该让孩子们出去看看。

二是我还希望孩子在出去看看之后还能回来,在拥有了“国际视野”的同时还能有“中国情怀”,是不是很贪心?所以我一直以来对“小留学生”是拒绝的,大学之前不考虑出国。我儿子初中是在43中上的,中间陆续有不少孩子出国,我儿子也有过动心,但那一直不是我们的计划。因为我觉得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甚至不仅仅是未来的职业生涯,孩子的成长需要与父母家人共同的经历,需要一顿饭一顿饭的累积,需要共同面对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和喜悦,这些都是无可替代、时不我待的,他们的成长期就那么几年,失去了就再没有机会了。大学四年,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最美好的人生阶段,我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在国内一个不错的学校上,对人生的认知和理解雏形渐成,这个时候再放他出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爱去哪去哪!(我有信心他还能回来http://www.sinaimg.cn/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基于以上贪心的一厢情愿,大学这美好的四年,关键的四年,我们选择了宁波诺丁汉,理由如下:

  一是原汁原味的英式教育: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可以说出生自带光环。宁诺的灵魂人物是物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校长,他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6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12年。中国人担任英国名校校长,这在中英、中外交往史上都是第一次,这当然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杨福家院士一直富有远见地提倡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主动国际化,“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做一个教育改革样板”是他的教育理想。2004年,杨福家院士亲手推动创立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正式建立 ,他担任首任校长,至今已是第十八个年头了。18年,可谓“风华正茂”,正青春!可以说,我们是冲着杨福家校长来的,冲着“小而精”追求卓越的博雅教育而来!

  二是优越的出国深造平台:86.9%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收底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58.8%5031.1%10,唐老师讲话“进前20才不亏”,自去年李跃成同学进入宁诺校园开始,我就是这样鼓励他的!说实话,这样的目标在进宁诺之前是我们不敢想的,但是这也正是宁诺相较于国内其他传统高校的巨大优势,或许是我们实现“弯道加速超车”的独门秘籍!

关于疫情笼罩下的国际形势,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我还想说两句个人的认知:其实最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影响是去年,2020年的疫情,大家都是慌乱的,都是第一次,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会往什么方向发展,疫情是否可控?未来是否可控?所以,在高考志愿的选择和填报上,大家能够直接看到的结果就是“中外合作”学校的集体遇冷,包括宁诺,都遇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原因不复杂,无非是大家对未来国际疫情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我是一个革命的乐观主义者,即便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首先我也没有怀疑过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没有怀疑过世界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这不是以某个人、某个突发事件能左右的。我的乐观也不是“没头脑”的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和考虑上的:这一年多,大家能够看到疫情的发展总体是可控的趋势,标杆当然是我们中国,在座各位估计多数都打疫苗了吧?欧美的疫情控制当然没有我们这么出色,但毕竟我们也不是最近就要出去,我们还有三年,即便大三能够争取到交换生的资格也还有两年,各位还有四年,四年的时间我们还不能与新冠病毒和平相处么?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对自己,对人类的未来要有信心的!不然日子岂不是过得太辛苦了?)这是我个人的认知,供各位参考。

选择宁诺的第三个理由:是个轻松而愉快的理由--那就是宁波这个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自我爆料一下:用我儿子的话说我是典型的“地域歧视”,报考志愿时我们基本锁定的区域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其实儿子最中意的也是这两个地区。无它,因为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特别是浙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宁波--简称,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说的是天一阁: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还有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并且,宁波还是著名的院士之乡,是全国产生院士最多的城市,杨福家院士的故乡,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乡。在这样的城市读四年大学什么感觉?在这里上四年大学,这里一定会成为你的第二故乡,会在你的生命中烙下很深的印迹,甚至会影响你的人生方向。同时,考虑就业的话,经济和社会资源会更多。四年大学生活,我给儿子的愿景是这样的:拿到一等学位证书;进入前50学校读研;朋友开玩笑说“领一个江南妹子回来”,那简直就太泼费了!但是人得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