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标签:
高考志愿填报宁波诺丁汉大学石家庄希尔顿 |
分类: 脚步 |
针我还客串联合旭德策划了一场专题宣讲会,几位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举重若轻,忙而不乱,佩服!点赞
!期待宁诺2021年招生取得突破之成绩
!受唐老师之托代表家长做了发言分享,用军红同学的话说是“肺腑之言”,我的话就是“真心话、大实话”,因为我相信“真诚”最有力量,最能打动人,特别是“相似的人”!实际效果也是这样,许多家长被我们的真诚所打动,而吸引,好几位家长还追着加了我的微信进一步沟通询问,我很开心!因为我的观点被认同,被接受,或许正源于我们的真诚,源于我们相互找到了“相似的人”。
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石家庄.希尔顿 2021.5.15)
尊敬的唐玛丽老师、董文婷老师、陈家颖老师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唐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家长们分享有关孩子教育的体会。同时我也感同身受在座家长朋友们这个阶段的心情,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的焦虑和七上八下还历历在目,就象昨天一样。我开玩笑说我的高考焦虑后遗症还没完全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今天对于我而言也是个挺好的情感出口!
但是唐老师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之后,我陷入了漫长的茫然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说起,不知道大家想听什么?直到12号(周三)晚上在旭德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专场讲座上,当唐老师在台上宣讲的时候,我看到原本坐在后排的一些家长纷纷往前排“抢座”,一句熟悉而喜欢的话油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就是“相似的人不会错过”。
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有没有三天前在旭德听讲座的家长?(有么?……)我觉得,其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算是“相似的人”。因为我们共同的对宁波诺丁汉感兴趣,对国际教育,或者说“教育的国际化”有兴趣,今天才能聚会到希尔顿燕赵厅。这就好比下馆子吃饭,是选川菜馆子还是粤菜馆子,还是江浙菜,大家的口味儿各有不同。我觉得给孩子选择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与此类似。如果不是因为有相似的“口味儿”,有相似的认知,相似的思路,相似的方向,甚至相似的工作、生活、家庭背景,或许我们今天坐不到一起。
这就算是今天我分享的开场白,下面我就把我对孩子高考和学校的选择心路历程,真心话,大实话,肺腑之言,分享给在座各位“相似的人”:
先说说宁诺最打动我的是什么?
那就是“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去看世界,著名的矮大紧(高晓松)老师不是说过么:“你连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这句话我是认可的。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蒸蒸日上、一日千里,未来可能是我们的,未来也一定是我们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仅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既需要从中国看世界,其实更需要从世界看中国!“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是两个视角,都是必须,结合起来才更客观,你看到的才可能是这个世界最接近真实的面目,当然与浩渺无边的宇宙,“三体”世界比,我们可能只是浮游,可是“浮游”也应该知道“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认知自我”或许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件事。我希望借助宁诺这扇窗,这个平台,打开孩子看世界的通道,搭起走向世界的桥梁。
那么有的家长或许要说“直接出去不是更好、更直接么”?当然可以!但那是另一条路,与宁诺的方向不同,不知道能不能最后“殊途同归”?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是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个人喜好,特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老欧洲,比如英国),因为纵观现当代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沉沦奋斗发展史,大概率的可以看到那些杰出的人物,在青春年少时大都有过到西洋,至少是东洋的留学经历,从政治领袖到科学大师到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不用举例,我们听到过的看到过的知道的,可以说“没出去过的少”。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家比我们先进,我们需要向人家学习,开阔眼界,所谓“师夷长技”,是否“以制夷”,另说。我个人认为就目前当今世界而言,这个大的形势并没有改变。虽然近几十年我们突飞猛进,追赶的脚步已经让他们有了紧迫感,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但就整体而言这是个追赶的过程,还需要时间,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更不是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有更多的路要走。所以我很坚定的认为,如果可以,如果可能,应该让孩子们出去看看。
二是我还希望孩子在出去看看之后还能回来,在拥有了“国际视野”的同时还能有“中国情怀”,是不是很贪心?所以我一直以来对“小留学生”是拒绝的,大学之前不考虑出国。我儿子初中是在43中上的,中间陆续有不少孩子出国,我儿子也有过动心,但那一直不是我们的计划。因为我觉得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甚至不仅仅是未来的职业生涯,孩子的成长需要与父母家人共同的经历,需要一顿饭一顿饭的累积,需要共同面对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和喜悦,这些都是无可替代、时不我待的,他们的成长期就那么几年,失去了就再没有机会了。大学四年,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最美好的人生阶段,我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在国内一个不错的学校上,对人生的认知和理解雏形渐成,这个时候再放他出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爱去哪去哪!(我有信心他还能回来)
基于以上贪心的一厢情愿,大学这美好的四年,关键的四年,我们选择了宁波诺丁汉,理由如下:
(关于疫情笼罩下的国际形势,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我还想说两句个人的认知:其实最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影响是去年,2020年的疫情,大家都是慌乱的,都是第一次,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会往什么方向发展,疫情是否可控?未来是否可控?所以,在高考志愿的选择和填报上,大家能够直接看到的结果就是“中外合作”学校的集体遇冷,包括宁诺,都遇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原因不复杂,无非是大家对未来国际疫情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我是一个革命的乐观主义者,即便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首先我也没有怀疑过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没有怀疑过世界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这不是以某个人、某个突发事件能左右的。我的乐观也不是“没头脑”的盲目乐观,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和考虑上的:这一年多,大家能够看到疫情的发展总体是可控的趋势,标杆当然是我们中国,在座各位估计多数都打疫苗了吧?欧美的疫情控制当然没有我们这么出色,但毕竟我们也不是最近就要出去,我们还有三年,即便大三能够争取到交换生的资格也还有两年,各位还有四年,四年的时间我们还不能与新冠病毒和平相处么?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对自己,对人类的未来要有信心的!不然日子岂不是过得太辛苦了?)这是我个人的认知,供各位参考。
选择宁诺的第三个理由:是个轻松而愉快的理由--那就是宁波这个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自我爆料一下:用我儿子的话说我是典型的“地域歧视”,报考志愿时我们基本锁定的区域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其实儿子最中意的也是这两个地区。无它,因为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特别是浙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说的是“天一阁”: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还有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并且,宁波还是著名的“院士之乡”,是全国产生院士最多的城市,杨福家院士的故乡,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乡。在这样的城市读四年大学什么感觉?在这里上四年大学,这里一定会成为你的第二故乡,会在你的生命中烙下很深的印迹,甚至会影响你的人生方向。同时,考虑就业的话,经济和社会资源会更多。四年大学生活,我给儿子的愿景是这样的:拿到一等学位证书;进入前50学校读研;朋友开玩笑说“领一个江南妹子回来”,那简直就太泼费了!但是人得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