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日看了《唐山大地震》,陪老爸老妈一起看的,加上大姐大和二嫂,这次堪称全家总动员。老爸老妈已经N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陪他们看电影更是非常遥远滴记忆,好象一起看过《妈妈再爱我一次》,其它还有吗?童年时代好象都没有跟爸妈一起看电影的记忆,那时候我们铁路大院有自己的俱乐部,不用大人领着,孩子们都是自己去看电影,我们这样的小豆包还经常跟着无所不能的大哥哥大姐姐蹭票,美丽的冬梅姐更是兰心惠质,能用水彩笔涂改电影票的颜色,那时候每一场票的颜色都是不一样滴。
电影院查票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这帮小屁孩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他还和俺们家的大人是同事呢。
《唐山大地震》的宣传语是“23秒,32年”,很准确的传递了电影所表达的情感,就是23秒的地震带来的长达32年的心灵“余震”,这也正是电影原著的篇名。在经历了近二十分钟广告的密集轰炸后,电影终于开始了,所有的演职员表都是在静默中一一呈现,冯小刚用这样近似默哀三分钟的方式让电影院安静了下来,真聪明。电影在平缓中开场,写实般还原了1970年代的面貌,在明快中蕴藏着令人不安的情绪,成群的蜻蜓预示着接下来的惨烈。几分钟后大地震开始了,冯小刚对这种场面的掌控能力在《集结号》中已经有很好的表现,这次更加成熟,张驰有度,更有爆发力。在摧枯拉朽般的地震面前人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孩子更是象一棵弱草。面对着两个孩子在天崩地裂中惊恐的喊着“妈妈”,徐帆博命般地回答:“来了”!就是这两个最简单最有力量蕴含着万千情感的字,使我泪如雨下。我象是眼睁睁看着孩子在危境中的爹妈,我知道如果是我,在那样的时候,也会冲进去,用不着考虑,用不着选择,其实所有的爹妈都会。我又象是在危楼中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灾难能做什么呢?
冯小刚说《唐山大地震》不是灾难片,确实不是。在惨烈的大地震后,其实电影才真正的开始,它讲述的是23秒地震后32年的心灵“余震”。徐帆是真正的主角,不仅仅是“女主角”。李元妮在两个亲生孩子只能救一个的选择后,面对的是32年的心灵救赎,她的痛苦是分分秒秒的。徐帆的表演了无痕迹,中老年后更饱满,更有力度,她的表演不会让你分神,她就是“李元妮”。在之前的电视剧《错爱》中领教过徐帆的老年戏,真的很棒,能跟她有一比的只有宋春丽经典的《九香》。徐帆是整个戏的“魂”,这次演出确实是她演艺生涯的最高峰,如果奥斯卡是咱们家办的,那最佳女主角非徐帆莫属,可惜不是。如果奥斯卡是咱们家办的,《唐山大地震》也有希望,也可惜不是。不是《唐山大地震》不好,也不是《唐山大地震》太主流,是咱们的“主流”不一定是人家奥斯卡的“主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不影响我们被感动。我喜欢《唐山大地震》所表达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方式,中国风格,中国味道。
还很喜欢电影选择王菲唱《心经》做为主题歌,冯小刚说要用最美的声音为唐山大地震的亡灵超度。如果说不喜欢,也有:不喜欢刚刚在剧烈的痛哭后立即看到贴着***商标的酒瓶,二十年后竟然还喝这个牌子的酒,竟然还是新产品!我特别想问冯小刚:你就真缺这瓶酒钱啊?!用在《非诚勿扰》中多好啊,干嘛非得在我们如此真诚的流泪之后?
加载中,请稍候......